一嫻:誰能想到,特朗普親手摘下了「哈佛女孩」的光環

2025年05月24日11:33:04 教育 1024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一嫻】

2025年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撤銷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項目」(SEVP)認證,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哈佛大學現有的約6800名國際學生被要求在72小時內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指責哈佛「助長暴力、反猶主義以及與中國進行協調合作」,並要求校方提供過去五年外國學生涉嫌「非法」活動的詳細信息。儘管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給予哈佛72 小時提交文件以恢復認證,但哈佛會做出妥協嗎?

無獨有偶,在這之前,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凍結了哈佛大學超過22億美元的聯邦研究資金和6000萬美元的合同資金,以此回應哈佛拒絕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要求。這些要求包括:對學術項目和部門進行審計;並審查學生、教職員工的政治觀點。修改大學的治理結構和招聘政策;解散某些與多樣性、公平和包容(DEI)相關的學生組織;加強對校園抗議活動的管理和限制(特別是親巴勒斯坦言論)

一嫻:誰能想到,特朗普親手摘下了「哈佛女孩」的光環 - 天天要聞

2024年9月6日,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民眾穿過哈佛庭院前往哈佛廣場。這是本學年在哈佛大學舉行的第一次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 視覺中國

這一切很清晰:這不是政策糾紛,而是對哈佛大學的一次系統性的圍剿。切斷財政之後,是凍結簽證,凍結簽證之後,是對學術自由的審判。特朗普不是在「改革」哈佛,而是在親手重塑美國大學的精神版圖。

特朗普在親手摧毀美國教育

一方是以「美國優先」為核心主張,以國家安全為最高訴求的保守派總統,一方是長期代表自由派價值的,倡導開放和理性的常春藤名校,二者在學術自由、校園治理和國際社會責任上,走到了價值觀光譜的兩端。這不僅是一次高等教育治理的分歧,而是一次關於美國精神的對峙。

高等教育歷來是美國全球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常春藤名校為代表的高校,不僅傳播知識,也在世界範圍里傳遞特定的文化價值觀和學術理念。哈佛所倡導的,是一種強調獨立自由探索與理性對話的學術共同體精神。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公開在社群平台上發文,稱哈佛大學就「是一個笑話」,「哈佛大學不再被視為一個像樣的學習場所,也不應該被列入任何世界一流大學或學院的名單。」一位世界先進大國的總統,對本國最著名的大學極盡嘲笑,也算是前所未有的。

正因如此,特朗普政府的這一系列做法,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關注,被認為不僅僅是對哈佛一所高校,(國土安全部已經表明會考慮將這項行動擴大到其他大學)也是對美國大學全球影響的一種重新界定——不再強調是知識和文化交流的平台,而更多地被納入國家安全考量之中,此例一開,美國大學固有的獨立與對外開放功能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哈佛情結」的祛魅

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佔總招生人數的27%,其中中國學生數量最多,2022年,中國留學生人數達1016人。又根據哈佛大學全球支持服務辦公室(Harvard Global Support Services)的數據,每年約有1,800至2,300名中國學生和學者在哈佛學習或從事研究工作。此次政策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留學生的學業和生活,許多學生將面臨轉學或被迫離境的困境。此外,政府的決定也將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造成長期影響,削弱其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

一嫻:誰能想到,特朗普親手摘下了「哈佛女孩」的光環 - 天天要聞

哈佛大學校園風光 視覺中國

作為哈佛最大的國際生源群體的中國留學生,在此次事件中面臨現實挑戰:身份不穩、研究中斷、轉學壓力激增,甚至面臨被迫離境的可能。與此同時,一種文化層面的心理變化也在中國悄然發生。

「哈佛情結」長期存在於許多中國學生家長的心中,既是對全球頂尖學府的嚮往,也是對成功階層身份的投射。在不少家長眼中,哈佛不僅代表著學術上的卓越,更是精英身份、社會尊重與階層躍升的象徵。與此同時,國內教育競爭的高壓與對自由多元教育理念的嚮往,也使得哈佛成為應試教育焦慮的心理出口。

比如在2000年曾經家喻戶曉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眼中的「完美孩子」及激勵自家孩子的典型,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成為家族的驕傲,她的父母在2000年出版《哈佛女孩劉亦婷》,也成為很多人的「教育聖經」,使哈佛情節成了無數家長和孩子教育夢想的代名詞。然而,近年來這一情結正悄然發生轉變。中美關係緊張、簽證政策收緊以及哈佛自身所面臨的輿論風波,使家長們對「哈佛=理想終點」的想法有所變化。同時隨著國內精英教育資源的崛起和國際教育認知的多元化,「哈佛情結」開始經歷某種程度的祛魅與重估。

一嫻:誰能想到,特朗普親手摘下了「哈佛女孩」的光環 - 天天要聞

尤其是這次哈佛被撤銷「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項目」(SEVP)認證,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的風波,讓哈佛=成功的等式出現裂縫,曾經無比自豪驕傲的哈佛中國留學生在政治的裹挾下,瞬間成為脆弱的象徵,許多中國家長震驚之餘開始重新審視「哈佛情結」的價值與意義。某教育家長群就有家長感嘆:「現在到美國留學風險太大了。」種種因素,使這種過度符號化的熱情正在逐漸冷卻。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意識到:美國精英大學固然卓越,但並非永遠中立或絕對安全,在政治風向劇烈變動的當下,將子女託付於一個可能隨時成為權力鬥爭前線的大學機構,意味著在不可預測的政治風向中可能承受額外的不確定和巨大的代價。

中國留學生何去何從

目前哈佛的中國留學生命運令人擔憂。哈佛能否在法律層面扭轉對國際學生不利的局面,目前都還是未知數。哈佛的中國留學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局勢,他們的學生身份合法性驟然失穩,許多人也許被迫在短時間內轉學或離境,學習、未來工作和學術研究前景受到巨大影響。

哈佛大學正在提起訴訟,校長加伯表示,哈佛大學不會屈服,會發起訴訟,指特朗普政府的決定武斷反覆無常,嚴重侵犯了學校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自由。哈佛能勝訴嗎,美國的訴訟往往曠日持久,這期間中國留學生何去何從?即使哈佛大學在對美國政府的訴訟中能夠獲勝,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但也可能在目前的校園政治氛圍中應對雙重壓力:一方面可能因此案引起的政治敏感身份而被誤讀、邊緣化,另一方面又承載著來自國內的高度關注與期待,承受文化差異、學術強度與政治上不安的多重夾擊。

相比於中國社會對哈佛的高度崇拜與集中想像,美國本土公眾對大學的看法更為多元。在中國語境中,哈佛幾乎等同於「世界第一學府」的象徵,承載著對成功、榮耀與階層躍升的全部投射,成為一種被理想化、消費化的文化符號。而在美國,儘管哈佛地位崇高,卻並非不可替代的「唯一」。MIT、斯坦福、芝加哥大學乃至眾多頂級的文理學院,都各有其特色聲譽與擁躉。美國社會更看重「適合」和「個性成長」,而非單一指標的名校崇拜。同時,部分保守群體對常春藤名校存有反精英主義的批判,視其為「政治正確」的溫床,認為它們代表特權階層的再生產。特朗普對哈佛的嘲笑就是明證。可以說,哈佛在中國是某種頂點的象徵,而在美國,它是一個同時引發敬仰與爭議的坐標。這一點值得中國家長和學生思考。

一嫻:誰能想到,特朗普親手摘下了「哈佛女孩」的光環 - 天天要聞

哈佛大學畢業典禮 視覺中國

顯然,與美國本土學生和家長對包括哈佛在內的常春藤大學的多元態度相比,中國社會或許曾對其寄託了過度厚重的符號想像,在當前地緣政治和政策變動的背景下,曾經的光環被逐漸淡化,如今的「祛魅」也是必然的,當然,「祛魅」並非全盤否定,也還是基於一種更成熟的判斷:哈佛值得尊重,但它已不再是唯一的道路或理想國。

對中國留學生來說,他們不僅是這一次政策風暴中的被動承受者,他們處於中美結構性衝突的最敏感交匯點,個體命運也被裹挾於全球博弈之中。包括中國留學生在申請敏感專業簽證問題,留學生的去留不再只是教育問題,而成為國家關係、制度分野乃至文化認同衝突的延伸。

在這個分裂不斷加深的世界裡,即使是曾被視為具有超然獨立與開放精神的美國大學,如今也難以置身於政治與意識形態的拉鋸之外。從特朗普政府與哈佛的衝突可以看到,美國高等教育正在被捲入地緣政治與文化分裂的漩渦之中,曾經是關於自由、學術和遠方的美好想像,在現實的風暴下,個人命運被裹挾進政治的縫隙里,令人扼腕。那座曾被無數人仰望的「燈塔」,如今在風雨中晃動不止,光環逐漸淡去,凸顯出一個時代的迷惘與裂痕。

一嫻:誰能想到,特朗普親手摘下了「哈佛女孩」的光環 - 天天要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小童有「大美」 宋慶齡幼兒園舉行第二十屆國際藝術節 - 天天要聞

小童有「大美」 宋慶齡幼兒園舉行第二十屆國際藝術節

5月22日晚,上海大劇院內童聲清亮、舞步輕盈。「小童大美」,宋慶齡幼兒園第二十屆國際藝術節正在上演,匯聚了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855名師生。孩子們用稚嫩卻真摯的表演,詮釋著藝術的力量——它不僅是美的載體,更是文化傳承、創意激發、自然感知與
高中文科老師,開始無人可教,學文已經毫無用處了嗎 - 天天要聞

高中文科老師,開始無人可教,學文已經毫無用處了嗎

「學文無用」是一種片面的認知。無論是文科教育本身的價值,還是文科人才在社會中的需求,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高中文科老師「無人可教」的現象可能受短期政策、社會輿論或局部教育結構調整影響,但不能據此否定文科的價值。
哈佛大學起訴美國政府!美國聯邦法官發出臨時限制令 - 天天要聞

哈佛大學起訴美國政府!美國聯邦法官發出臨時限制令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5月23日,哈佛大學表示,已就美國政府對該校的國際學生禁令提起訴訟。據悉,哈佛大學因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取消其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而起訴美政府。哈佛大學在向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提起的訴訟中稱,美國政府的撤銷決定「公然違反」
教育局工作人員懟教師「沒有師德」?江西這所中學欠薪真相曝光 - 天天要聞

教育局工作人員懟教師「沒有師德」?江西這所中學欠薪真相曝光

你敢相信嗎?高中老師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到晚上11點,學校卻拖欠教師加班費8個月,老師憤而舉報,學校反咬一口,怪教師舉報導致沒有了資金,老師要求公開學校收支賬目,學校不願意公開,媒體採訪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解釋了原因之後,說了一句話「作為一個老師沒有一點師德,只看到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報酬,他們沒有奉獻精神...
喜收《學而思中考•圖解妙記》(初中地理)樣書 - 天天要聞

喜收《學而思中考•圖解妙記》(初中地理)樣書

喜收《學而思中考•圖解妙記》(初中地理)樣書今天,我欣喜地收到了由學而思中考研究院精心策劃與編輯,本人榮幸撰稿,並由海峽出版社於2025年4月推出的《學而思中考•圖解妙記》(初中地理)樣書。這是一套(共2本)專為全國各版本(包括人教、湘教、
家庭教育嘉年華!湖北省慶「六一」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家庭教育嘉年華!湖北省慶「六一」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啟動

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通訊員 謝育 官曄5月24日上午,2025年「家庭教育楚天行」公益項目在湖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啟動。這也拉開了湖北省「童心永向黨 築夢建支點」慶「六一」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的序幕。活動現場活動由湖北省婦聯指導,湖北省兒童中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