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普陀區「海聚英才」路演大廳內熱潮湧動,「智匯青春·才鏈普陀」普陀人才學院青年分院開班儀式舉行。
據悉,普陀人才學院青年分院首期40餘名學員來自普陀區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的優秀青年企業家、技術骨幹組成,涵蓋人工智慧、文化創意、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學院首創全周期、全鏈條、全體系育人機制,聚焦德育鑄魂、智育固本、實踐育能、協同育成的「四育體系」,促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發展,構建「平台賦能—課程支撐—要素融合—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學院將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學習、紅色文化研學課程等,通過理論活學和實地訪學,築牢理想信念之基。聚焦科技前沿和新質生產力,促進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將對學員進行多維度的創新創業指導,構建「專通結合」的知識體系。通過沙盤推演、案例分析、應急處突等,打造「沉浸式」實戰場景。同時,聯動政校企,整合跨界資源,通過實地參訪國家級實驗室,智能製造工廠、大科學裝置等,深化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建設與模式變革,促進創新教育資源要素流動與集成,探索形成團組織為紐帶的教育、科技、人才、產業長效一體發展機制。
普陀區副區長王珏,區委組織部副部長、人才工作局局長徐慧敏,團區委書記呂歡、團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趙丹丹等領導出席啟動儀式。
上海恆星引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宇成作為學員代表發言,他表示:「青年分院不僅提供知識賦能,更搭建了跨領域合作平台。作為學員,將學以致用、服務普陀,在創新創業中貢獻青春力量。

開班儀式結束後,「學兩會·聚英才·向未來」青聯大講堂活動開講。團區委書記、區青聯主席呂歡主持活動,普陀區副區長王珏應邀作專題授課。她以「2025年全國『兩會』精神傳達交流」為主線,從參與全國政協會議的親身經歷出發,圍繞兩會精神關鍵內容談體會與感悟。同時結合普陀區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為青聯委員和首屆青年分院的學員們帶來了一堂既有理論高度、又具實踐深度的精彩授課。

青聯思享匯活動以「青聲建言十五五」為主題,圍繞「如何培育面向未來的青年人才」開展討論。五位來自「教育、科技、人才培育」等領域的青聯委員,立足專業視角,為「十五五」規劃落地貢獻智慧。
通過跨界碰撞,青聯委員們分享了「青年行動方案」。來自區教育局的金煒珺在分享中提到,教育人才培育需構建全鏈條體系,通過數字化平台精準匹配教師培訓需求,為「十五五」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夯實基礎;上外附屬普陀實驗學校黨支部副書記陳楊明提出,應以5G、AI技術打造「智慧校園生態圈」,助力普陀建成教育數字化轉型標杆區;上海炯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忱結合企業實踐,分享了AI評測系統、虛擬實訓平台等應用案例,建議政企協同建立「教育科技孵化基地」;中建國際工程集團團委書記趙丹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孵化,呼籲設立「產學研用」協同機制與青年科創基金,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區委組織部人才服務科副科長王曉樂則從政策視角出發,解析普陀人才新政的精準扶持措施,提出建設「人才服務驛站」,為青年紮根普陀提供全周期保障。
為不斷豐富普陀人才「蓄水池」建設,普陀團區委將圍繞創新鏈,充分發揮普陀人才學院青年分院育人作用,持續促進產教融合,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構建全周期人才培育「生態雨林」,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青年人才培養全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