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台灣省的「國立」中山大學與「國立」高雄大學(下文中,有對「國立」的惡搞,故而這裡會在引號中提及)合併議題討論多年,因校名問題遲遲未能達成共識,使合併進程停滯。
近日,兩校決定重啟協商,校名再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面對這一議題,網友們紛紛獻計獻策,提出各種充滿創意與幽默感的校名,讓討論充滿趣味。
網友聯想最近中山大學獼猴之亂,取猴子台語諧音應該叫「高山大學(猴山仔大學)」很符合獼猴撒潑搶食的畫面,另有「國立台灣獼猴大學」、「真猴子大學」,網友說學校那麼多猴子「山中大學」才符合現況,改好再來討論合併的問題。
簡稱諧音哽也讓人噴笑,網友取名「高雄完全大學」、簡稱高完大,引來網友留言回覆「高雄完蛋大學」也是高完大,但「高完大好嗎?」令一票網友笑翻,直呼簡稱「超派」;還有網友覺得「國立高雄中山大學無違和啊」、簡稱「國高中大學」,讓網友笑問「起碼讀10年才能畢業嗎」。
其他網友說「中山高大學好了,又稱國道一號大學」、「高山青大學也不錯」、「孫中山在高雄大學,兩校名字全上,通通不用吵」、「吵了超過10年還沒並,如同這兒的紫線捷運一樣」,高雄大學校友也表示「入學到畢業到現在應該已經吵了第4次」、「刷刷存在感到台積電蓋好,突然變成「國立」台灣高雄積體電路大學」,還有網友說都別吵了,乾脆兩校合作交由富爸爸來決定名字,台積電給的錢多就叫「忠謀大學」,如果是鴻海就叫「台銘大學」,竟還獲不少人贊同。
除了諧音與幽默命名,部分網友建議採用地名命名,如「西子灣大學」、「壽山大學」、「打狗大學」,或直接結合兩校名稱,稱為「高雄中山大學」,但這一方案也引發爭議,部分中山大學校友認為「高雄」置於前方有矮化中山大學之嫌。
多數網友認為各取一字排列組合「中雄、雄中、山雄、雄山、高中、中高、山高、高山」,挑一個就好,仍有人嫌棄「都蠻難聽的」;此外「雄中大學」也被網友吐槽「叫雄中大學我就去丟雞蛋,貴一點沒關係」,讓人瞬間噴笑。
另一方面,有網友認為,校名應維持現有知名度較高的一方,例如「陽明交通大學」合併後的名稱爭議仍未平息,因此主張錄取分數較高的一方應保留原校名。此前有網上曝出中山大學堅持「『國立』中山大學」的牌子不讓;而還有網友爆料,高雄大學學生會及學生議會曾同意合併後使用「「國立」中山大學」為名,認為高雄大學學生可因此「賺到四中學歷」(四中,即台灣省「中字輩」大學,另外3所是中央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但最終因高雄大學校方不同意而未能推進。
面對外界關注,中山大學與高雄大學均表示,預計於3月及6月召開校務會議,若皆通過合併討論,將成立聯合籌備委員會,其中校名議題也將納入討論範疇。此外,兩校計劃舉辦說明會、座談會及公聽會,以廣泛聽取師生及社會各界意見,最終由各自校務會議表決決定是否合併及校名。
中山大學與高雄大學的合併進程仍充滿變數,而校名之爭,也成為此一教育整合案例的縮影,未來發展備受各界關注。
據介紹,中山大學與高雄大學均為台灣省公立高校。中山大學以理工科見長,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亞洲第83位;高雄大學成立於2000年,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亞洲第751位,重點發展法學、環境工程等學科,校園面積逾60公頃。若合併成功,將成為台灣省學生規模超1.7萬人的綜合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