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拓展學校發展型資助項目,提高學生國際化水平,3月28日至4月3日,蘭州大學「全球蘭大」2025年度「GIFT」短期出國(境)項目師生赴香港、澳門開展研學交流活動。研學團隊深入了解港澳高等教育發展特色,感受多元文化魅力,激發學術探索熱情。

研學團隊在香港中文大學體育場前合影
研學團隊首站來到香港中文大學。這座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的學府,通過靈活學分制、書院制等特色教育模式,為師生提供了全人發展平台。在校園大使的引導下,成員們參觀了文物館、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感受校園的建築美學與人文底蘊。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任潘銘基教授以《孔子思想在21世紀的功用》為題,深入闡釋「博文約禮」的校訓精神。他通過孔子「退而進之」的育人智慧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引發在場學生共鳴。

潘銘基教授以《孔子思想在21世紀的功用》
在香港大學,研學團隊漫步於薄扶林道山麓的綠意校園,參觀港大生物多樣性博物館,講解員系統介紹了生物演進歷程及師生在生態保護領域的成果。展櫃中斑斕的蝴蝶標本、遠古生物化石讓同學們驚嘆自然的神奇創造力。

研學隊員參觀標本

研學隊員閱讀資料
紮根中華文明,擁抱全球視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通過多元連結推動文化傳承與國際對話,是大灣區乃至全球文明互鑒的典範。研學團隊沉浸式體驗「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等跨文明展覽。通過數字化技術,跨越時空觸摸歷史,深刻感受中華文化的當代生命力。
在香港樹仁大學,研學團隊走進VR及腦神經實驗室。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身臨其境地體驗了數字化場景中的傳統節日習俗,並在虛擬環境中深度感知認知障礙者的特殊情境。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師生認真了解經顱磁刺激技術,系統學習如何將國際前沿的神經調控機制應用於社會現實的議題。

研學隊員體驗VR設備

研學隊員與香港樹仁大學老師交流

研學團隊聆聽香港樹仁大學老師講解

研學團隊聽香港樹仁大學老師講座
最後一站,研學團隊來到澳門大學,與呂志和書院師生深入交流。團隊成員以「一日呂院人」的身份,走進澳大校園、深入特色課堂、體驗書院生活,全方位感受澳門大學「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以及書院制下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研習實踐與社群教育有機融合的「全人培養」理念。座談交流環節,呂志和書院副院長周國暉全面講解了書院的基本情況、工作特色與發展願景,並邀請澳門大學學生事務部米婭老師介紹學校學生管理工作體制機制與工作形式。

研學團隊參觀澳門大學展覽館

研學團隊參觀澳門大學圖書館

研學團隊學習咖啡製作
「GIFT」研學基金資助者,蘭州大學經濟學院2007屆校友張茜專程來到澳門大學,與項目團隊學生親切交流。座談中,她深情回顧了在蘭大學習生活的難忘歲月,對校友而言,一份深厚的「蘭大情」激勵著每位蘭大人砥礪前行,追求卓越。她勉勵同學們要更加勇敢自信,在交流中擴寬視野、在不同的體驗中找尋熱愛,用持之以恆的努力遇見更好的自己。她表示,校友們時刻關心著學校的發展,將凝聚力量、匯聚資源為學弟學妹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多的資源與平台。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2007屆校友張茜發言
研學活動中,團隊師生通過講座研討、實驗室體驗、文化參訪及座談交流,積極關注高等教育發展、多元文化融合、科技創新前沿等方面的最新動態,為個人知識學習、學術研究、成長發展提供了新的啟發與思路。閆春瑤同學表示:「這次研學讓我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融合,激勵我在未來的學習中更加努力。」李鎵盎同學說:「通過參訪,我不僅拓寬了視野,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研學團隊與張茜校友及家人、呂志和書院老師合影
本次研學交流項目得益於學校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學生處、各學院和校友力量的大力支持,是匯聚多方資源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際化交流的有益嘗試。未來,學生處將積極聯動校內外資源,將發展型資助作為學生資助工作重點,貫穿資助育人全過程,以切實舉措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
原文鏈接|「全球蘭大」2025年度「GIFT」港澳首期研學團圓滿收官
編輯|王文樂
責任編輯|彭倩
來源:蘭州大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