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區在美術館開展現場教學。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市教委供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3月22日從上海市教委獲悉,繼2024年黃浦等6個區被認定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後,教育部近日發文認定浦東等10個區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由此,上海市成為全國首個全域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認定的省份。
這個「全國首個」的含金量十足,上海究竟有什麼秘訣贏得了這項殊榮?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浦東新世界實驗小學 「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化精準教學」項目展示。
澎湃新聞了解到,多年來,上海聚焦加快建設教育強市、全面建成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工作目標,始終把義務教育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精準補齊短板,努力縮小區域、城鄉、校際辦學差距,著力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平,讓一流的教育成就一流城市。
具體而言,2022年3月,上海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1+2」文件,構建起「黨組織領導、校長負責、多方參與、全員育人」的治理格局。
上海市行知中學附屬寶山實驗學校學生讀書活動一角
上海不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小學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全面鋪開,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基本實現學校全覆蓋,頒布全國首部校外實踐地方性法規《上海市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促進規定》,積極統整各類社會資源。同時,持續完善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生均撥款體系建設。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按不低於200人的標準核定公用經費。到2024年,各區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提高到每生每年不低於1萬元。
青浦區開展教學數字化轉型展示研討活動
上海持續編製實施學校基本建設五年規劃。「十四五」期間已新增小學學位數8.3萬個、初中學位數7.1萬個。「十四五」全市基本建設規劃中義務教育學校(含一貫制學校、完中)竣工項目129個。2022年出台義務教育學校新「五項標準」,紮實推進跨學科綜合學習空間建設、普通教室安裝空調、獨立蹲位改造等項目。
黃浦區創新教育老師帶著同學們做「月相課程」實驗
上海也在調整全市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機構編製標準,出台激勵政策促進教師全市流動,2021—2024年,全市新評「兩特一正」教師的33%(346名)流動到鄉村學校或初中強校工程實驗學校。實施全體新教師見習規範化培訓,培訓合格後方能進行教師資格首次註冊。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法定要求。
崇明區區級足球聯盟聯賽
上海推出三輪義務教育「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覆蓋近200所郊區學校。2018年遴選128所「家門口」的普通公辦初中實施百所初中強校工程,2023年啟動第二輪強校工程,覆蓋79所初中。推進緊密型學區集團建設,學區集團總數達到307個,其中各區認定的緊密型學區集團佔比近50%。市級新優質項目學校達到163所,比2022年增加69所。數字資源實現所有學科全覆蓋,35所整體試驗樣板校建設取得成效。上海也著眼促進數字賦能,不斷完善「空中課堂」資源建設,深入推進教師備課、教學、作業輔導「三個助手」應用與迭代,數字資源實現所有學科全覆蓋,35所整體試驗樣板校建設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