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2025年03月22日01:40:34 教育 4867

那次白宮吵架事件後,有網友開玩笑說:

英語好的標誌是你可以和美國人吵架;更好的標誌是你可以在白宮吵架;特別好的標誌是可以與美國總統、副總統在白宮吵架。

其實,如果咱們細品品那天的視頻,就會發現,如今的美國總統的英語水平,好像也沒有多高深,語法辭彙都十分簡單。

試想,如果讓澤連斯基去跟奧巴馬討論問題,估計就得像聽文言文一樣了,大概率根本都吵不起來。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好了,咱們還是聊聊澤連斯基的英語水平。

澤連斯基雖然是演員出身,但人家也是從正經大學的法律系畢業的(基輔國立經濟大學)。他媽媽是工程師,他爸爸擁有博士學位,退休前是基輔國立經濟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軟體系主任、教授職稱。

網傳澤連斯基16歲時曾經考過托福或者收到了什麼以色列的offer等等(他爸爸是猶太血統),這個事實上並不可考。但無論怎麼著,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身,還受過完整大學教育的澤連斯基,原本就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只是,如果咱們把時間線拉長,你就會發現,他的英語口語一開始並不是很流暢,不僅透著一股子「毛味」,而且非常依賴手上的講稿。

這方面,俄烏開戰的頭一年尤為明顯。

早期的那些視頻講話不太能看得出來,因為錄製現場會有提詞器,只是鏡頭裡沒有體現罷了。再加上澤連斯基是個資深演員,恰到好處的眼神和肢體語言的把控,也能讓觀者誤認為他是在即興發揮,脫稿演講。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但如果澤連斯基出場進行實地演講,某些情形下還是難免會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比如,基輔解圍時澤連斯基的講話;還有他第一次出訪美國在國會發表演講,都是在全程念稿。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然而,隨著這種場合越來越多,澤連斯基的英語水平也開始出現突飛猛進的提升。他不再只依靠那些被提前潤色好的稿件讀稿演講,越來越多的加入了自我發揮,並且能夠直接用英文接受採訪,回答記者提問。

這時候,他不僅是口音輕了很多,而且反應的也比較迅速。很多場合下,澤連斯基會把翻譯晾在一邊,甚至乾脆不帶翻譯,自己上了。

比如去年澤連斯基接受sky news專訪時,就全程沒用翻譯,跟記者對答如流,遣詞用字也都沒有什麼明顯硬傷。全程將近50分鐘的訪談,只有兩次回頭問了一下翻譯。

即便如此,無論是以歐洲演員,還是歐洲官員的群體標準衡量,澤連斯基的英語水平依舊都算不上有多厲害,頂多也就是「流暢溝通」的級別。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比如,在白宮,澤連斯基直呼了萬斯的「名諱」jd,這在英語語境里,就顯得很不合適。

外交場合,萬斯應該被稱作「mr. vice president」,除非是老熟人,在私下場合,才能直呼其名。比如年初馬克龍去白宮見懂王,特朗普將其熱情的送到門口,馬克龍就親切地說了個「donald」,但面對鏡頭正式談話的時候,兩人都沒有直呼對方名諱。

那麼,你再看澤連斯基來白宮這次。

三人吵得再凶,萬斯仍然叫澤連斯基「mr. president」,而非澤連斯基的名字,弗拉基米爾(只是巧了,普京也叫弗拉基米爾)。

在後續親共和黨的福克斯新聞採訪中,主持人也在用「mr. president」稱呼澤連斯基。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這方面,大家肯定都能理解,熟練使用一種語言進行工作溝通,和深刻理解並運用語言背後的文化思維,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境界。

特別是高級別外交這種大場合,非英語母語的國家領導人,無關他們的英語水平,通常都會配備專門的翻譯。

咱們就看馬克龍,他英語說的比澤連斯基好。但馬克龍和特朗普會面時,除了開頭和送別時的幾句寒暄,當談及具體問題的時候,馬克龍還是主要通過翻譯進行交流的(下圖這位黑衣女士)。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更何況,外交場合下,無論是否掌握對方的語言,一國的領導人通常也都會使用自己的母語,這是國家尊嚴的問題,代表著一種立場和主權。

當然,用翻譯也能幫助緩衝緊張氣氛,可以盡量避免造成外交場合的尷尬。

所以很多網友都說,如果28號的白宮之行澤連斯基隨身帶了翻譯的話,他們仨根本吵不起來,以至於搞的連早前白宮說好招待他們的午飯,都沒兌現。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白宮之行澤連斯基帶了個翻譯,他的翻譯又會把英語給翻譯成什麼語言呢?

烏克蘭總統的翻譯,自然只能給他翻譯成烏克蘭語,否則就是政治不正確。

但澤連斯基的母語,是俄語,他自己的烏克蘭語並不怎麼好。

把一個非母語翻譯成另外一個非母語,那還真不如乾脆直接講英語。

你看澤連斯基在白宮被「霸凌」後轉頭去了英國,跟斯塔默首相會晤,同樣沒有翻譯。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說起母語這件事情,對很多烏克蘭人而言,那是相當的糾結和擰巴。

澤連斯基就是他們的典型代表。

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1978年1月出生,他那時候的烏克蘭人,甚至他以後的80後、90後烏克蘭人,無論他們來自什麼民族,除了少部分烏西地區,大多數人的母語,其實都是俄語。

澤連斯基的老家,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更是個傳統的俄語區。在他的青少年時代,這裡的烏克蘭族和韃靼族們(烏克蘭第三大少數民族),通常也只說俄語。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從17世紀中期,哥薩克反抗波蘭的起義領袖赫梅利尼茨基同俄羅斯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正式宣布臣服沙俄帝國算起,烏克蘭東部地區被併入俄羅斯已經超過了300多年了;烏克蘭全境歸沙俄/蘇聯管轄,也超過了兩個世紀,它做獨立國家的時間,卻才30多年的光景。

在漫長的沙俄/蘇聯時代,烏克蘭幾乎已經完全被俄化。

而烏克蘭正式撕破臉開搞去俄化,則是2014年以後的事情了。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蘇聯解體後,雖然烏克蘭的歷屆政府都在試圖推廣烏克蘭語,但效果卻並不理想。

烏克蘭語沿襲了更多古羅斯語的辭彙庫,由於數個世紀遭遇主流社會的嫌棄和打壓,曾經一度淪為了農奴和鄉間佃戶們交流的語言。

這導致,烏克蘭語的使用範圍太窄,很多現代的東西都表達不出來。

相比之下,俄語大量引進了拉丁語、法語、德語及英語的辭彙,是個非常成熟的語言。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所以,烏克蘭人說俄語,這其中的確帶著早年的民族壓迫和同化的血淚史,但放到幾百年後的今天,更多的,只是老百姓的生活習慣而已。

你看,讓澤連斯基大火的電視劇《人民公僕》,原本就是個俄語片。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要說俄語、烏克蘭語和白俄羅斯語之間的區別,很多人都覺得可能就跟中文普通話和粵語、閩南話這類的方言差不多。

這方面,我曾請教過專業人士,後來發現,同宗同源的東斯拉夫「三毛」母語之間的差別,跟上面的例子,還是沒有太多可比性的。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就拿烏克蘭語來說,烏克蘭語和俄語的對比夠寫一本書的了。

這兩個語種雖然同根同源,均使用西里爾字母,但發音和拼寫,是不同的,語法也有明顯差異。正如前面說的那樣,烏克蘭保留了較多的古斯拉夫語的特徵,俄語則更現代和完善;

而咱們漢語普通話和方言的書寫都是一樣的,均為漢字。

此外,在語法上,烏克蘭語比俄語多了雙數變格、呼格、第四變格,語序更為靈活,並且身體部位、月份、方向這些日常用詞全部不同。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所以,要是一個烏克蘭母語的人去學俄語,要相對容易的多;但如果讓從小隻說俄語的人學烏克蘭語,還是比較費勁的。

澤連斯基和他那個時代的大多數烏克蘭人一樣,俄語才是他們的母語。烏克蘭語都是後來惡補的。

比如,2019年4月30日,贏得競選的澤連斯基,第一次以總統身份發表演講。

演講中,人們看到了總統先生對於這門「國語」的掌握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他用烏克蘭語、俄語,還不時夾雜著一點英語,完成了整個演講。

(這是就職的真實場景,不是電視劇劇照)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還有後來的在某次公開講話中,澤連斯基說著說著突然愣了一下,趕緊回頭問助手,「錢包」在烏克蘭語中怎麼說,結果助手湊上去說了好幾遍他才領會。

澤連斯基和秘書全程都在用俄語對話,被話筒放大後又經過電視直播,讓烏克蘭全國人民聽了個清楚!

在那個階段,關於澤連斯基的烏克蘭語水平,他的老婆澤連斯卡婭(《人民公僕》的編劇)也坦言烏克蘭語確實不是夫妻二人的母語,並專門解釋過:「一旦澤連斯基處於壓力當中,他的烏克蘭語確實會顯得不是那麼流暢·....我們的總統正在努力加強他的烏克蘭語能力,我們找了一位專門幫助他加快語速的老師...我們沒辦法改變過去的事情,我本人也是在小學二年級時才第一次聽到這種語言...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當然,對這類情形,大多數人,早就見怪不怪了。

甚至是澤連斯基的前任,極為仇俄,大搞全國「去俄羅化」的波羅申科當總統的時候,波羅申科除了公開場合,私下裡和自己的妻子兒女、助理幕僚們,也都是說俄語的。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甚至,在那個時期,連基輔的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開會的時候,也經常出現烏克蘭語、俄語、英語單詞亂竄的情形。

而且,很多時候,一些議員們都更偏愛用英語。一方面是這個說起來顯得既有文化又「洋氣」;另外,還誰都不得罪。

不過,隨著俄烏開打,烏克蘭語在烏克蘭的普及出現了飛躍式的進展,很多人開始主動學習和說烏克蘭語。澤連斯基夫婦的「母語」水平,也明顯提高了不少。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尷尬的是,無論後天如何努力,這個名義上的「母語」,畢竟不是他們真正意義上的母語。

就看他的這次白宮之行,過去幾年澤連斯基一直被捧得很高,心態飄了,所以按照自己的習慣沒有配翻譯。沒成想,突然遇到這種純純的美式霸凌玩法,心態直接崩了。

結果,他爆了一句俄語粗口。

這種下意識的反應,最能說明問題。

還好是澤連斯基,比較穩重。

要是換成瓦夏的話...

澤連斯基在國際場合,為何不愛帶翻譯,非要直接說英語? - 天天要聞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名師帶你衝刺高考2025直播∣雅禮中學伊波老師為考生拆解「最後一公里」提分密碼 - 天天要聞

名師帶你衝刺高考2025直播∣雅禮中學伊波老師為考生拆解「最後一公里」提分密碼

當高考倒計時進入最後一個月,瀟湘晨報·晨視頻「馥郁未來——名師帶你衝刺高考」公益講座第九場如約而至。5月9日晚7時,雅禮中學伊波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一場數學衝刺講座《穩固基礎,精準備考——2025屆高考數學考前複習策略》。從教材母題變形規律,從高考原題精準導向,從錯題基因庫構建到考場能量管理,伊波老師的講座為...
體重管理技術證好考嗎? - 天天要聞

體重管理技術證好考嗎?

體重管理技術證好考嗎?體重管理技術證,這一證書在健康管理與健身領域日益受到重視,其考試難度往往成為眾多求學者心中的疑問——體重管理技術證好考嗎?這並非一個簡單的「是」或「否」能回答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到多個層面的考量。
雲岩區公示2所民辦教育審批事項 - 天天要聞

雲岩區公示2所民辦教育審批事項

5月8日,記者從貴陽市雲岩區教育局獲悉,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貴陽市民辦學校設置標準》的規定,現將雲岩區教育局審批事項予以公示。據悉,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2025年5月8日至2025年5月14日),在公示期間,對公示名單如存有異議的單位或個人,請通過如下途徑實名反映。聯繫電話:0851-8651...
共36個專業!貴州2025年增列學士學位授權專業審核結果公示 - 天天要聞

共36個專業!貴州2025年增列學士學位授權專業審核結果公示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近日,貴州2025年新增學士學位授權審核工作已結束,並對36個擬增列學士學位授權專業予以公示。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印發貴州省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審核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黔教發〔2020〕3號)和《省學位辦關於開展2025年學士學位授權審核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貴州省學位委員會組織開展了2025...
第300萬人次!是她! - 天天要聞

第300萬人次!是她!

南都訊 記者李潔瓊 「手機看世界」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圖書館還有吸引力嗎?金灣區圖書館用實際行動給出答案。自2019年10月1日開館以來,截至2025年5月8日10時47分,該館進館人數突破300萬人次,一場「書香盛宴」正吸引著無數讀者紛至沓來。金灣圖書館迎來第300萬人次的讀者。受訪者供圖進館人數突破300萬人次伴隨著金灣區圖...
教師自己以為是認真負責,其實非常惹人討厭的幾個行為 - 天天要聞

教師自己以為是認真負責,其實非常惹人討厭的幾個行為

列舉一下,教師自己以為是認真負責,其實非常惹人討厭的幾個行為:拖堂學生討厭,其他老師也討厭。下課了還要不停講的內容,學生其實根本聽不進去。沒有一點教學效果不說,還搞得下一堂課的老師沒辦法準時開始上課。是學校里大家都很討厭的行為。對學生過於嚴
教育部迎來新司長! - 天天要聞

教育部迎來新司長!

教育部官網截圖教育部官網「司局機構」欄目最新顯示,王日春已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王日春(資料圖)公開資料顯示,王日春,男,漢族,中共黨員,1974年2月生,江蘇揚州人,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學位,1997年8月參加工作。王日春曾任教育部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教材局副局長。2023年3月,王日春任人民...
重慶大學通報:已成立專項工作組 - 天天要聞

重慶大學通報:已成立專項工作組

5月8日晚,針對網傳「本科生已發14篇SCI論文」事件,重慶大學發布情況說明:關注到網路上有關2021級本科學生劉某喬發表論文等情況的討論。學校高度重視,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核實。若發現有不當行為,將按有關規定處理。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和監督
人民日報調查:中小學春秋假,如何放得好推得開?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調查:中小學春秋假,如何放得好推得開?

引 子「杭州中小學有春秋假?」2018年從外省考入浙江大學,在杭州生活了近7年的朱梓熒第一次聽說這個假期時,頗感新奇,「杭州的孩子真幸福。」「很多地方還沒有春秋假?」26歲的杭州姑娘富樂寧也很意外,「我還以為這是全國中小學生都有的假。」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