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
鞍山市教育局
發布人
張 弘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副書記
趙常慶 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主持人
吳玉晗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
發布時間
2025年3月18日
發布地點
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廳
18日,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鞍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為廣大市民解讀教育領域熱點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市緊跟步伐,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均達到較高水平,「有學上」的問題已基本解決。然而,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對教育公平、教育質量、教育多樣化的訴求愈發突出。
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市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質量、推進教育改革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我市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城鄉、區域和校際教育差距。2024年,新增10所優質普惠幼兒園,學位增加1600個,普惠率達90%。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100%,台安縣、立山區通過省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建立10個高中幫扶聯盟,新增2所省級特色高中,提升高中教育質量。深化產教融合,建成1個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成立2所鄉村振興學院,共建12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扶困助學工作也紮實推進,全面落實學前、義教、高中、中職各學段學生資助政策,2024年全市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7萬人次,發放資金3900餘萬元,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優化課後服務,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指導全地區559所學科類培訓機構轉型發展,規範辦學行為。2024年教育評價改革工作入選遼寧省典型案例,人民群眾滿意度增強。2024年,全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評良好率達93.3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落實教育部工作部署,成立「教聯體」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教聯體」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空中家長課堂」「社區公益教育」定期推送普及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知識,播出935期,受眾8185.14萬人次。我市被命名為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市。制定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實施方案及課程體系實施細則》,通過召開現場會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跨學科、項目化、主體化實施,推進傳統文化教育進課後服務、進課表、進課堂,探索形成了「六位一體」傳統文化教育新格局。探索以孟泰、郭明義等鞍山勞模精神為根脈,以鞍山解放、改革發展等紅色文化為魂魄,以大中小學一體共同發力的具有鞍山特色的思政課發展新路子,鞍山市是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試點城市。
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徑,創新教學方式、內容和評價方式。2024年被評為全國學習型城市網路城市,鞍山市獲批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教育改革成果顯著。加快智慧校園建設,完善網路環境,推進雲課堂建設,實現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大力開展科學體育鍛煉年活動,實施「雲端資源精準推送+家校場景深度融合+主題化能力進階」三維聯動,23萬中小學生實現從「被動參與」到「主動鍛煉」的轉化,培養青少年終身運動習慣。為滿足人民群眾體育健身需求,在34所中小學校體育場所對外開放基礎上,持續推進滿足開放條件的中小學校園開放場地,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我市通過全員培訓、交流輪崗、招聘引進等方式提升教師能力。2024年開展全員培訓2.5萬人次,交流輪崗校長28人、教師1026人,招聘2024年應屆畢業生108人,其中研究生56人,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加強國際教育交流。與南京市、美國印第安納州可可莫市、日本尼崎市等地開展合作,引進先進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為我市教育事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市將繼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以更高站位謀劃教育發展;加強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打造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弘揚教育家精神,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推進教育數字化發展,賦能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