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
「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丟掉」
時間:3月6日下午
日程: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

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新賽道、新機遇來了,新的挑戰、新的憂慮也隨之而來。
會場內,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徐坤委員,帶來了實踐中的思考:「人工智慧成為加快實現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關鍵變數。」
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話題饒有興緻:「教育數字化,有些問題要分清楚。」
「現在,一方面,有了智聯網、人工智慧,教育的工具和方法會發生變化,學生能力培養會有變化,這些正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另一方面,對於學生的啟智、心靈的培養和基本的認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不能放鬆的。基本功還得有。」
今昔對比,他舉例說道:過去,到商店買東西,發現有的人找零錢得一個個數去算,往往判斷這是數學基本能力不足的表現。而用上計算機以後,這方面的基本能力要求跟以前打算盤時不一樣了。即便如此,「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丟掉」。
正所謂,「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其先」。在數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哪些是教育不能丟掉的「最基本的」?
比如紅色基因的傳承。
馬景林委員來自北京四中,發言的主題是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總書記聽後有感而發:「學校會在一個人的心中播下一顆種子。小學、中學甚至是幼兒園會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從娃娃抓起」「把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起來」。
這一叮囑,蘊含著時代變革面前的定力。
「教育上必須把牢,從小培養愛國心。」總書記語重心長,「從小樹立理想,堅定信念信心,這樣走下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有了可靠的接班人。」
再比如閱讀。
文化的繁盛,離不開閱讀帶來的精神滋養。「閱讀碎片化」,也是伴隨數字化的一個「煩惱」。
「數字化時代,社會節奏快,靜下心來、耐著性子坐著讀本書不容易。」總書記從過去的書香世家,講到現在提倡建設書香校園、書香社會,他飽含期待:「書香是一種氛圍。」
聽到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鄭家建委員提出「打造多元立體的兒童青少年閱讀生態」,總書記予以肯定:「數字閱讀要和傳統閱讀結合起來,守住我們的內核和素養。」
這一叮囑,昭示的是讓技術「為我所用」的策略。
藉助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個平台,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山海。這些年,教育事業插上數字之翼,已呈萬千氣象。「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寫進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我國在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中的排名躍升到第九位。
「要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建設學習型社會,推動各類型各層次人才競相湧現。」這次「下團組」,總書記就這一話題同大家深入交流。
在教育數字化機遇面前,既懷持定力又主動作為,為的是書香氤氳、人才輩出,為的是中華民族的未來。
編輯 | 高夏冰
編審 | 曾菲棠 李雪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