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2025年05月03日18:02:07 教育 1045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 天天要聞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 天天要聞

復旦大學《物理前沿導論》的課堂上,袁峰教授正在介紹黑洞吸積理論。這門由32位物理學科骨幹教師輪流介紹各自研究方向的學科導論課程始於2024年,覆蓋了物理學系所有研究領域,幫助學生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概覽學科全局,培育科研志趣。儘管課程主要針對大一新生,但吸引了不少高年級學生跨級旁聽。課後,23級物理學系本科生張子楠打算加入天體物理相關課題組進一步深入學習。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 天天要聞

這一場景,是復旦大學以系統性改革重塑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生態的縮影。2024年以來,學校實施教育教學改革3.0,推出「相輝學堂」「AI大課」「思政大課」「X+AI」雙學位項目等創新舉措,推動學科交叉,以四個融通為標誌,全面構建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淬鍊「金課」,擠掉「水課」,開設交叉跨學科課程,建設大學分、高難度的本研榮譽課程體系,將通識課程、跨學科學程(微專業)覆蓋本研全學段,是教育教學改革3.0的重要變革。

春季學期,化學系開出一門新課——《切問近思》。初聽名字,有些深奧,實際是理論與實踐的跨界實驗場。課上學生學習如何進行文獻檢索、數據收集,通過文獻調研整合知識、解決問題,提出創新想法。

兩位本科生在李巧偉教授和紀季副教授指導下,把微流控技術用在晶態多孔材料合成上,目標直指化學實驗創新大賽。在化學系,院士與中青年組成教學團隊,將化學基礎課《普通化學A》講得有聲有色,小班制「物理化學實驗」,讓學生在動手中獲得新知。

數學科學學院推出數學英才班,創立「3+2」榮譽課程模式——每周3節課講基礎知識,2節課進行前沿研討,開展小組討論、前沿講座、專題彙報、自主學習。在分析、代數、幾何拓撲、應用數學四大系列,開出17門榮譽課程。「榮譽課程突出前沿性、拓展性、延伸性,讓我們把知識『嚼碎了再重組』」,23級數學直博生卞詩瑞說。

2024年起,學校推動AI賦能教育教學,推出116門AI課程,建成AI-BEST課程體系。生物學科6門AI課程入選學校首批「AI大課」,化學系的《人工智慧化學計算模擬》是一門計算化學與AI結合的硬核課,而《人工智慧在化學中的應用》則展示化學與AI結合的多元應用場景。

此外,學校基於AI-BEST課程體系,推出數、理、化、生、氣五大學科的「X+AI」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

教務處介紹,3.0版的教育教學改革標誌之一是把「2+X」從本科擴展到本研全學段,在培養路徑上實現「2+X+Y」的立體交叉的多元融通。這其中,「2」是通識教育與專業培養,「X」是多元發展路徑,「Y」則專攻融合創新能力培養。復旦已打通本研選課間的壁壘,賦予學生自主個性化發展的權利和能力,本研學生同坐一個教室上課,將成為常態。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 天天要聞

在復旦,科研實現前置,讓本科生直通「學術深水區」。

21級物理學系本科生張宇泰大二進入科研導師課題組,在導師的帶領下與研究生共同研究超對稱理論。大三,他參與研究項目《DAHA和膜量子化:揭示量子場論中的代數結構》,不僅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本科生項目的資助,更讓他有機會將理論與實際研究相結合。通過層層選拔,他加入中國優秀學生代表團,赴德國各高校和研究所進行訪問學習,並參與了202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

作為復旦大學教育教學改革3.0版的骨架,本研融通是將本碩博各學段作為「完整的有機體」通盤考慮。按照「目標逆推」思路,「一以貫之、各有側重、持續進階」,自上而下(top-down),頂層設計構建人才培養體系,重塑本研各階段的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進行「本研融通」全鏈條頂層設計。

化學系建設本碩博中心,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攻關課題,中心的老師會在課題申請、中期、結題各個環節把關,提出意見。在物理學系,本研課程體系在10多年前就一體打通,實現學分互認。數學、生物學依託2023年建成的國家基礎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2024年校內也啟動支持物理學、化學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助推本科教育主體向本博融通轉變。

「拔尖創新人才需要長周期、全鏈條培養。要助力有潛力的學生形成科學志趣、發展優勢特長、致力創新報國。學校將用2-3年的時間,以造就多類型人才為目標、學科專業調整為基座、本研招生聯動為源頭、培養體系和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為路徑、管理體制機制調整為保障,全面革新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校長助理、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焱說。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項目工地建設忙 - 天天要聞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項目工地建設忙

5月1日上午,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固安校區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的建設者們正在緊張施工。河北日報記者劉 英攝進入「五一」假期,當大部分人開始享受美好假期時,固安縣西北部的固安航天城內,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固安校區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的建設者們依舊忙碌,全
翁城日記 888 - 天天要聞

翁城日記 888

翁城,我們來了!但見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風淳厚,人物磊落……我們行走,我們看見,我們閱讀,我們感受,我們沉默,我們呼喚,我們耕作,我們收穫。行走美麗中國,助力鄉村振興。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記」,用志其事,以壯我行。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 天天要聞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在復旦大學《物理前沿導論》的課堂上,袁峰教授正在介紹黑洞吸積理論。這門由32位物理學科骨幹教師輪流介紹各自研究方向的學科導論課程始於2024年,覆蓋了物理學系所有研究領域,幫助學生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概覽學科全局,培育科研志趣。
60多名學生組團退裙!涉事學校致歉 - 天天要聞

60多名學生組團退裙!涉事學校致歉

近日,一名店主稱,4月底,瀋陽一職業技術學校60多名學生集體網購衣服,參加完運動會後又集體以「質量問題」為名退貨退款。店主表示,自己的這個服裝鏈接被封了三個月,三個月都賣不了,損失8000元左右。店主稱她在學校官網看到學生們穿著自家店鋪的衣服,吊牌都沒有摘,而且退回來的衣服看到上面還有草。5月3日,話題「校...
勞動者之歌|邊巴卓噶:為3.6萬學員托起就業創業夢 - 天天要聞

勞動者之歌|邊巴卓噶:為3.6萬學員托起就業創業夢

邊巴卓噶在自己創辦的學校前(4月23日攝)。全國勞動模範、39歲的邊巴卓噶是西藏現代服務業技工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創辦學校那年,邊巴卓噶才20歲,她希望通過技能培訓,改變部分農村孩子沒技術、薪酬低、走不出大山、養不起家庭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