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記者將鏡頭對準了耕耘在教育一線的女教師,希望通過平凡又感人的教育故事,讓大家了解在平凡崗位默默前行的女教師工作日常,感受她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著。
從青島到甘肅,近2000公里,從沿海到內陸,又是一年校園裡的春風微拂。2024年2月,48歲的徐華峰從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來到了甘肅省的西和縣第一中學支教,為西部教育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成為她心底的一抹追求。在西和一中的第一堂課,孩子們就喜歡上了這位溫柔耐心的女教師,來到西和一中的第一周,她的課就被評為「學生最滿意課堂」。在西和一中學生們的眼中,這位從山東來的徐老師,是他們「最滿意的老師」。
跨越千里,在西部土地書寫愛的答卷
2024年2月,作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組團式」教育人才,徐華峰來到了甘肅省的西和縣第一中學,展開為期一年多的支教工作。「之前從沒支教經歷。」徐華峰告訴記者,來到西和一中支教,是想為西部教育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從青島到甘肅,跨越了近2000公里,無論是教育教學方法,還是飲食等生活習慣,都需要重新適應,儘快調整。剛到甘肅的時候,徐老師因水土不服感冒,隨後引發了支氣管感染,胸悶、氣短、咳嗽、心慌,晚上經常咳嗽得睡不著覺,去醫院輸了幾天液也不見好轉,「好在領導、同事們特別熱心,對我關懷備至,雖然遠離家鄉,但倍感溫暖。我也開始慢慢調整自己的狀態,喝中藥進行調理。」她說。
儘管身體還未恢復,但娃娃們的學習耽誤不得。雖然教材版本不同,但作為一名有經驗的老教師,徐老師迅速上手,「娃娃們課下交流用方言,但上課都說普通話,所以大家溝通都很順暢。」徐老師驕傲地告訴記者:「學生從第一節課開始就很喜歡我的課堂,喜歡我的風格。來到西和一中的第一周,我的課就被評為『學生最滿意課堂』。」接受採訪時的前一周,徐老師剛和學生們結束了高三一輪複習,她表示,儘管學生基礎較弱,但都很想學好,「根據學生的情況,我會調整教學進度,勤答疑。」她思考了一會表示:「從青島到甘肅,我想在西部的土地書寫下對娃娃們愛的答卷。」
「最滿意的老師」來了,班裡有了同樣的奮鬥目標
雖然來到西和一中只有一年時間,但留給徐華峰的卻是滿滿的回憶。說起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徐華峰的思緒回到了一個下午,學校下午2點上課,但當徐老師1點30分來到教室後,卻發現有一個身影早已坐在教室里,專註地埋頭學習。「這個姑娘叫小成,不知道她在這學了多久,也不知道她在這學了幾天。」徐老師表示,小成的成績在班裡處於中下游水平,但是每次看到小成,她都是那麼的執著努力,儘力展現出自己最積極陽光的一面,「真的是很感動,娃娃的想法很純粹,我也想盡我所能幫助她。」從那以後,無論是吃飯還是路上,只有徐老師能見到小成,兩人就會聊聊近期的學習感受、學習方法、成長困擾,「她的成績果然提上來了!我在班裡公開表揚,她的努力同學們都看在眼裡。」徐老師開心地說:「努力後有收穫,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小成就是身邊最好的榜樣!」
這件事成了徐華峰永遠忘不了的一件事,同時也給了她最深的觸動,催促著她為西部教育做些什麼。在教學上頗有「一些策略」的徐華峰目前負責西和一中的高三數學教學,並擔任高三數學集備組長,每天早晨六點,徐華峰便按下了一天的「啟動鍵」,儘管住在學校宿舍,但她還是要早早趕往教室,進行課前準備工作,八點準時開始第一節課,有晚自習時,她要在學校忙碌到晚上十點才能結束一天的工作。
她的日常便是做題、製作課件、講課、批改作業、與學生交流、為學生答疑,看似簡單的工作,卻蘊含無數精力與心血。「原本以為甘肅的高考備考難度會小,其實不然,題目靈活、難度挺大。」徐老師告訴記者,為了讓學生更精準地備考,老師需要先做大量題目,然後再精挑細選出典型題目讓學生練習。在西和一中,徐老師還與三位年輕教師結對成了師徒,「我經常聽她們的課、評課,與她們一起研討教學方法,共同提高。」她表示,自己每學期還會開設幾節幫扶教師示範課,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教師。
溫柔、耐心、有經驗,慢慢地,這位從山東來的徐老師,成了西和一中學生們心中「最滿意的老師」。在她的帶領下,班裡的娃娃們也在一年的時間內,交出了一份「跨越式」答卷,「剛來的時候班裡第一名在年級排名是近200名的位置,但在剛剛結束的高三開學考中,我班有學生考入年級前10,還有多人考進年級前100名。」徐華峰表示,看到學生的進步與成長,感覺自己的付出特別有意義。
不後悔錯過兒子高考備考,熱愛教育是25載育人底色
作為連接青島和甘肅兩地的「教育使者」,在徐華峰看來,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心靈的喚醒,對愛的呼應。「來甘肅的時候,兒子正在高三,處在衝刺的關鍵時期。」徐華峰繼續說道:「但兒子很理解也特別支持我。先生也對我說放心去,照顧好自己,家裡有我!」她表示,自己並不後悔錯過兒子高考備考,她希望將更多愛帶到西部,「因為我熱愛教育,愛娃娃們!」她說。
2000年從教至今,熱愛教育是徐華峰25載教育生涯的底色。「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她告訴記者,自己也曾遇到學生違紀、學習不努力的情況,但既然選擇了教師職業,就要對學生負責,「我經常閱讀教育專家的書籍、向老教師請教。」在她的努力下,有學生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有學生畢業了還與她保持聯繫,還有學生在「叛逆期」成長起來。
談及未來,徐華峰也有自己的打算。「在西和一中,我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為當地的老師和孩子帶來新的思想和觀念,幫助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她接著說:「面對教育的新要求、新標準,我希望自己能夠進一步提升跨學科能力,與時俱進掌握新技術,特別是人工智慧技術,儲備心理學知識了解學生特點、傾聽學生反饋、關注學生需求。」她告訴記者,自己希望每一個娃娃都能夠做一個有精彩人生的人,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一個有世界視野的人。
(半島全媒體記者 金鑫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