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發布2025年綜合評價招生章程,裡面的學費赫然是14萬,住宿費是2400元每年。
2024年學費為11.5萬,住宿費是1200元每年。在2021年學費為9.5萬。4年時間,學費加住宿費漲價比例超過48%。
這個學費可以跟香港中文大學本校區的學費相比拼了。港中文的非香港本地學生學費是145,000港元(約13萬人民幣),校園宿舍住宿費每年約15,000港元(約1萬人民幣),連同其他雜費、生活費一年總費用預算約17萬人民幣。
如果單論學費,港中深的學費竟然已經超過港中文了。不知道這是怎麼算的。我有點理解不能。
賺錢不易,但學費在上漲。那港中深的錄取分數線會跌嗎?考生會拿腳投票嗎?
有些省份估計會跌,因為中外合作的性價比下降,選調生不入選,在企業層面的待遇也沒有超過985大學,甚至不如985大學。有著985的分數,還要交高昂學費,結果認可度不如985大學,估計有些家長不願意了。
但我覺得像京滬以及一些富裕地區,不會漲,但也不會大跌。因為總有人想要讀中外合作的大學。此類大學的學習體驗不錯,轉專業方便,小班教學,以學生為主,對外交流多,將來出國留學也方便。
而且上交大密院關停,原先這些學生需要被分流。由於上交大密院的事,會讓部分去其他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例如崑山杜克大學、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的學生猶豫,因為他們擔心其他類似學校也會有關停的風險。而港中深沒有這種顧慮,所以會變得熱。
你覺得港中深的分數線會漲還是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不過,不論是漲跌,我覺得學費也不能漲太高。看了中美網民對賬,賺大學生的學費錢,讓他們負債,或者要投入極大的金錢,總覺得不夠道德。而且在人工智慧時代,學歷越來越貶值,學費反而增長,實在是說不過去。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