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友群: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

2025年01月24日22:12:19 教育 1416

近日,由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教育國際交流》刊發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文章《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文章指出,要加快構建一流學科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培養造就高質量教師隊伍、著力提升科研創新供給能力、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整體,共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必須一體發展、協同推進。


站在「三個第一」重要結合點上,作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學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山東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重要回信精神,牢固樹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大教育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地和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奮力開創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


加快構建一流學科體系


學科建設在高校辦學中居於龍頭地位,是高校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學校堅持「四個面向」,推進學科要素多位一體重點建設,聚力打造卓越引領、百舸爭先的一流學科方陣。


一是推進學科專業現代化。聚焦人工智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必爭領域和重要前沿領域,持續優化學科結構和學科生態,積極發展國家緊缺學科專業,整合淘汰小散老舊學科專業,加快健全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文理工醫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學科體系。近年來,學校新增國家急需「四新」專業19個、新興交叉學科學位點5個,不斷提高學科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度。


二是優化學科空間布局。系統推進一校三地學科的優化調整和錯位布局,實現校區之間融合發展、特色發展。學校啟動龍山校區(創新港)建設,力爭建成「全球人才高地、國家科創中心、山東發展引擎、時代文化燈塔」。威海校區重點建設空間科學、區域國別、海洋科學等特色學科,進一步凸顯國際化特色。青島校區大力發展「計算機—光電信息—網路空間安全」等三大學科集群,積極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


三是深化學科交叉融合。實施學科融合創新計劃,推動學術關係緊密、學科特性相近的學科組成學科群,進一步弘揚人文、做優社科、築峰理科、建強工科、光大醫學。建設學科交叉中心,啟動學科交叉計劃,加強交叉方向、團隊、平台、課題研究、人才培養「五位一體」建設。打造「SDU TALK」青年學科交叉論壇、「博文薈萃」交叉研究學術論壇、博士後交叉創新論壇等系列品牌活動,搭建跨學科交流合作平台,營造濃厚的學科交叉融合學術氛圍。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人才培養是高校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核心使命。學校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培養造就了一批批具有「家國情懷、崇實品格、擔當精神、創新素養」山大基因的拔尖創新人才。


一是強化鑄魂育人實效。豐富「最優秀的本科生」「最具創造力的研究生」的時代內涵,建強「一站式」學生社區,以「三全育人」啟智潤心,以「五育並舉」培根鑄魂,系統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深入實施「兩對照雙提升」工程,不斷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劉公島開學第一課」入選以革命文物為主題的「大思政課」十大示範項目。發揮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優勢,推動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任友群: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 - 天天要聞

山東大學「劉公島開學第一課」


二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健全「招生—培養—就業—發展」全鏈條,系統構建「學在山大,快樂成長」特色育人體系。完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與選拔機制,推進交叉培養、貫通培養。創辦泰山學堂、尼山學堂、齊魯醫學堂、崇新學堂、經世學堂、錢七虎學堂和未來技術學院,持續打造「六堂一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特區,布局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人工智慧學院,拔尖創新人才和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基本成型。


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以高水平的科研和產業活動反哺卓越人才培養。學校晶體材料團隊師生堅守生產一線,解決產業化實際問題,成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眾多學生成長為我國新一代半導體行業的中堅力量、碳化硅襯底企業的領軍人才。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在西藏建成全國「雙一流」高校首個駐藏實體研究院,超百名師生每年200多天奮戰在施工現場,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推進相關戰略工程作出重要貢獻。學校還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設置創新創業必修學分,開設「稷下創新講堂」和「齊魯創業講堂」,常態化開展各種雙創活動,山大學子在「三創一挑」競賽中成績斐然。


培養造就高質量教師隊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高校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基石力量。學校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抓緊抓實,不斷完善「引育留用」各環節,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一是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成立教師思政和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明確教師思政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職責清單,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全員共同參與的教師思政工作體系。堅持以教育家精神涵養教師隊伍建設,制定弘揚教育家精神工作方案,打造「光榮的使命」師德師風建設品牌,常態化開展師德大講堂、「師者面對面」教師沙龍,凝聚強大師者力量。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健全育才功勛、最美奮鬥者等多元教師榮譽表彰體系,舉辦慶祝教師節表彰大會、優秀教師茶話會、「為國育賢」專場音樂會等活動,促進「四有」好老師競相湧現。


二是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搭建以齊魯青年論壇、海外專場招聘、雲招聘、以才引才等為核心的全球立體化引才聚才網路,延攬各方優秀人才。完善「頂尖—領軍—青年—後備」傑出人才體系,暢通青年人才發展路徑,鼓勵優秀青年人才挑大樑、擔重任。作為最受關注的品牌項目,齊魯青年學者可聘任正高級職稱、博士生導師;教授評審設置優秀青年教師破格、重大成果貢獻破格等綠色通道,鼓勵潛力青年學者脫穎而出;優秀博士後可申請校級甚至國家級人才項目。2018年以來,學校全職國家級人才總量增長超2倍,「四青」人才總量增長超4倍。


三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學校先後出台《山東大學關於深化人事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山東大學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迭代實施兩輪人事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堅持頂層設計與試點先行相結合,選取岩土工程中心開展以人事人才政策下放為核心的特區試點,推行以PI制為主體的人才組織體系和管理機制,中心人才隊伍建設駛入了「快車道」,先後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等4個國家級團隊。充分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完善以品德、能力、貢獻為核心的多元評價機制,修訂教師崗位考核評價標準,大力推動聘期考核改革,優化業績績效分配指標體系,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任友群: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 - 天天要聞

山東大學岩土中心團隊在科研一線


著力提升科研創新供給能力


科學研究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是高校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引擎。學校胸懷「國之大者」,在「大平台、大項目、大團隊、大成果」上持續發力,學術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擔當起中國式現代化賦予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新使命。


一是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軍的重要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創性、顛覆性創新,積極建設高能級平台,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近年來,新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10個、部委級平台15個,取得嗅覺感知分子機制等若干基礎研究重大成果,攻克大尺寸碳化硅單晶擴徑生長、隧道突水突泥災害防控等多項難題。校地企共建科研平台300多個,落地轉化成果280餘項。其中,「橋隧工程空天地一體化地質探測及檢測新技術」專利群轉讓額超億元。


二是服務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全力創建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完善「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基礎研究為支撐,以學科交叉為突破」的新型科研合作體系,持續擦亮齊魯醫學品牌。建強「臨床醫學與重大疾病」一流學科領域,布局建設零磁醫學、中子醫學、智能醫學等前沿交叉學科方向。深入推進「Med+X」工程,打造醫學研究、臨床診療一體化高端平台,開展突破性技術聯合攻關,生殖醫學、心血管疾病診治引領國際前沿。牽頭創建山東500萬人群全生命歷程健康隊列,完成《山東省全人群全生命歷程健康圖譜》。齊魯醫院在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獲評全國第五,鑄就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山東樣板」。


三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發揮「文史見長」優勢,積極培育哲學社會科學「山大學派」,確立了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為標誌的中國古典學術優勢。全球漢籍合璧、《永樂大典》存卷綜合整理、《(新編)中國通史》纂修等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不斷取得新進展,焦家遺址考古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擔任全國新文科建設工作組長單位,成立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創辦《新文科理論與實踐》學術期刊,引領全國新文科建設。新增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協同研究基地、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平台,入選「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台單位。構建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山東省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等新型高端智庫平台體系,數百項智庫成果服務治國理政。


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徵和重要推動力,是高校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學校實施積極的國際化戰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是拓展全球夥伴網路。制定《山東大學國際化戰略規劃》和10餘項配套措施,構建「1+N」國際化工作體系,近幾年與80多所國際知名大學簽訂或續簽150餘份合作協議。發起成立魯港澳高校院所創新聯盟、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清潔能源創新高校聯盟、中國—中東歐高校體育學科建設共同體,參與建設中希文明互鑒中心。2024年5月,山東大學香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為內地高校首家在港設立的,以匯聚資源、合作交流、延攬全球人才為主的綜合性研究院。


二是深化科研合作交流。實施「國際科研合作種子基金」「全球一流學科合作計劃」,與耶魯劍橋南洋理工等國際頂尖高校共建33個研究機構。聚焦全球科研熱點和重大科學難題,深度參與重大國際科研課題,在AMS、ATLAS、STAR等項目中發揮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歷史、考古、環境、海洋等學科匯聚交叉融合優勢,與肯亞、法國、沙特等開展聯合考古,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三是提高學生全球勝任力。開展「國際學分計劃」,重點打造國際化課程體系、學生海外經歷獎助學金、線上線下海外經歷項目,實現人才培養國際學分全覆蓋。與希伯來大學卑爾根大學等境外合作高校聯合打造學術國際暑期學校,中外學者共同授課、中外學生同堂學習。加快學科和專業交叉融合,探索「外語+」和「+外語」等涉外人才培養新模式,設立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專業,申報國際組織後備人才培養等10餘個國家留學基金委重點專項,探索形成了「雙輪驅動」「四位一體」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模式。當前,學校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謀劃召開教育科技人才大會,出台一系列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務實舉措,努力為構建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體系打造山大樣板、提供山大經驗。學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勇擔使命、敢闖敢創、全面圖強,加強有目標有組織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素材來源|山東大學融媒體中心

編輯|張雨馨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放過那棵樹 - 天天要聞

放過那棵樹

廣闊田野、孤樹佇立……最近,一棵本不起眼的鄉間樹木突然出圈,被網友冠名「孤獨的樹」,社交平台也將其所在地標為「出片勝地」。不過,一些人是拍美了,農戶卻犯了愁——據報道,因遊客紛至沓來踐踏莊稼,有農戶無奈砍掉這棵新晉網紅樹的樹枝。好在,當地隨後回應,樹已暫時保留,相關協商工作正在進行中。一棵樹竟莫名陷...
辦好「第一中學」|平等互助,避免教育生態走向單一化 - 天天要聞

辦好「第一中學」|平等互助,避免教育生態走向單一化

在當下教育變革的浪潮中,「內卷」與「功利」的陰霾尚未完全消散,如何構建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教育生態,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湖南省「龍頭高中」之一,長沙市一中又該如何發揮引領作用,建設良好的教育生態?近年來,該校以系統性的思維積極破解這一時代命題——通過校、家、社的深度協同,在規範與創新中探尋教育均...
辦好「第一中學」|規範+創新,集團化辦學並非「劃地盤」 - 天天要聞

辦好「第一中學」|規範+創新,集團化辦學並非「劃地盤」

在當下教育變革的浪潮中,「內卷」與「功利」的陰霾尚未完全消散,如何構建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教育生態,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湖南省「龍頭高中」之一,長沙市一中又該如何發揮引領作用,建設良好的教育生態?近年來,該校以系統性的思維積極破解這一時代命題——通過校、家、社的深度協同,在規範與創新中探尋教育均...
小米雷軍回母校仙桃中學講話: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 天天要聞

小米雷軍回母校仙桃中學講話: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IT之家 3 月 26 日消息,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今日回老家湖北仙桃,在母校仙桃中學為其捐贈的雷軍圖書館揭牌。據仙桃日報今日晚間曬出的視頻,雷軍發表講話:回到母校心情特別特別的激動,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工作,算起來已經有 38 年,但無論走到哪裡,在我的身上都有濃濃的仙桃烙印。就是走到哪裡,大家都很熟...
約翰·納什, 23歲提出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成果之一,嵌入定理 - 天天要聞

約翰·納什, 23歲提出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成果之一,嵌入定理

他是個天才。可惜瘋了,又奇蹟般清醒了。這不是一句空洞的標籤,而是被數學界、精神病院和諾貝爾獎三次打上的鐵印。約翰·納什,1928年生於美國西弗吉尼亞的藍菲爾德,家境穩定,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教師。他最好的朋友是百科全書。他被姐姐帶著「學會正
PCGROUP浪花計划走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高校超品日點燃科技熱潮 - 天天要聞

PCGROUP浪花計划走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高校超品日點燃科技熱潮

就在今天,就在今天!3月26日,PCGROUP攜「浪花計劃」校園大使招募計劃與「高校超品日」品牌快閃活動登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座國內信息與通信工程領域的頂尖學府,匯聚了最有想像力、創造力和行動力的年輕人,本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PCGROUP的深度合作,致力於打造一場融合前沿科技與校園文化的盛宴,一起看看活動盛況吧...
學業預警,讓大學「混文憑」此路不通 - 天天要聞

學業預警,讓大學「混文憑」此路不通

「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既體現學校管理的價值,又蘊含育人的溫度。全文1757字,閱讀約需5分鐘 撰稿 / 楊麗萍(北京教育督導評估院高等教育督導評估所)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李立軍▲華南理工大學資料圖。圖/微信公眾號「華南理工大學」據央視網綜合報道,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公布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學業預警名單,...
海南師範大學足球學院教師在Nature發文遭質疑,全篇不到200詞,學校官微已刪除原推文 - 天天要聞

海南師範大學足球學院教師在Nature發文遭質疑,全篇不到200詞,學校官微已刪除原推文

3月24日,海南師範大學官微發布題為「我校體育學科教師劉吳禹在《Nature》雜誌正刊發表通訊文章」的推文,引發外界廣泛質疑。海南師範大學官微3月24日發布的文章截圖推文寫道:3月18日,海南師範大學體育學科引進的青年高層次人才劉昊禹博士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正刊發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