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985高校綜合實力強,一直都得到國家重點扶持,整體發展勢頭都很好。特別是沿海大城市的985高校,更是發展迅猛,錄安徽一所民辦大學轉公辦,學費暴降,預計錄取分數不高!取分數線節節攀升。
但是最近軟科發布的「2024中國大學工科實力評級」排名,讓人頗感意外。這份排名從多個維度全面立體展示我國高校在工科領域的實力和水平。
工學裡面共計有38個學科,軟科學通過科規模、學科實力、學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項目、重大成果、學術論文和科研平台8個維度,16項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這樣得到一份2024年中國高校工科實力排名,這次工科前三名分別是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退居第四,華中科技大學躍升至第五名。
中國跌得最慘的985大學
頂尖工科985高校似乎已經重新洗牌,位次方面發生明顯變化。北京理工大學躍升至第7名,天津大學位居第10,西北工業大學位居第11,大連理工大學竟然都已經位居第12名。
這裡面跌的最慘的985高校,就是位居第13名的同濟大學。大家都很難想像工科裡面的佼佼者,同濟大學今年的排名竟然如此之低,確實較為罕見。
從2024年高考錄取分數線來看,同濟大學在理科方面的錄取分數線仍位居全國20強,在工科類高校裡面能位居前十,只是這些年有所退步。
從軟科發布的各項數據來看,同濟大學有一項指標嚴重不足。即重大科研成果竟然小於1,排名在其前面的高校,重大科研成果分數基本都在10分以上。
所謂重大成果主要是指國家級獎勵,也就是俗稱的國家三大獎,還有各種國家級專利等。同濟大學最近兩年似乎明顯受影響,在這方面確實表現不佳。
以2017年-2023年國家三大獎統計數量為例,同濟大學獲得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三項技術發明家(二等獎)、三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僅排名26。
而排在其前面的大連理工大學,國家三大獎共獲得17項(二等獎)、西北工業大學共獲得9項。相比而言,同濟大學作為頂尖工科名校,在這方面是明顯落後。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公布2023年國家三大獎第一完成單位名單,同濟大學2023年竟然都沒有獲得二等獎及其以上,這也是學校重大科研成果方面分數極低的原因。
同濟大學正在積極轉型
同濟大學和土木建築類專業捆綁得非常深,學校鼎盛時期有一半的知名學者和院士,都是來自於這些領域。這些領域突然之間崩塌,也必然會影響到研究成果。
以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為例,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四個學科都獲得A+,但都是集中在土木建築領域。
同濟大學12個被評為A等級的學科裡面,僅有數學、機械工程、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交通運輸工程等五個學科沒有和土木建築關聯。
當然,同濟大學在醫學和交通運輸等領域都有較強的實力,但目前來說沒有達到全國頂尖水平,也很難替代土木建築類學科的影響力和地位。
因此,同濟大學從2021年開始,已經逐步在調整專業結構,並且開始布局更多新興行業。
同濟大學目前正在積極進行轉型,在諸多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就。比如今年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挖走一批頂級學者,加強在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
同濟大學目前努力發展新工科,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製藥、人工智慧、電子信息工程等四大領域,都在進行全面升級,要逐步向東南大學看齊。
學校目前已經建成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台,說明在新能源汽車研發方面已經處於全國第一梯隊。
整體來說,同濟大學在急劇轉型發展,目前都在四處挖人,也引來諸多爭議。高校轉型發展同樣是個緩慢過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暫時性的調整並不會影響學校地位,也希望同濟大學能重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