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國-東盟交流周永川區」產城職創」模式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系列活動在重慶永川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哈薩克、馬來西亞等7個「一帶一路」國家高校領導、企業代表,以及重慶市各市級部門、群團組織領導,11所省市職業院校領導和企業嘉賓,永川區級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以及區內院校和企業共計260餘人參與。
12月12日,中國-東盟交流周永川區」產城職創」模式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系列活動在重慶永川開幕。許心宇 攝
開幕式上舉行了「長江工坊」成立儀式,並向「長江工坊」專家智庫專家代表授予了聘書。「長江工坊」是由西部職教基地建管委聯合永川及周邊地區聯合發起的「職教出海」項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師資建設、學歷教育和遊學交流等合作,旨在通過合作深化與東盟各國的職業教育合作,互學互鑒、彼此賦能。
「長江工坊」專家代表受聘儀式現場。許心宇攝
活動還舉行了共建「長江工坊」集中籤約活動,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重慶現代製造職業學院等6所在永職教高校與馬來西亞留學服務中心(EMGS)、寮國工貿部工貿研究院、PGRI日惹大學、泰國西那瓦國際大學、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柬埔寨中科凱澤技術學院、寮國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院、寮國鐵道技術學院、德國GFM教育集團等簽訂9個國際化合作項目。
「長江工坊」集中籤約活動現場。許心宇攝
「目前學院已與非洲多個國家達成合作,積極發展電力系統自動化。」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宋軍表示。依託「長江工坊」,學院與中國電建、國家電網等行業龍頭企業進行產教融合、數字賦能、智能電網等多個方面的合作。目前,學院已與長城汽車、長安汽車、賽力斯、華為等多家企業建立良好關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共同研發智能網約車。
「國內已有各類工坊蓬勃發展,如天津的魯班工坊、山東的班·墨學院,而西部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品牌。」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副校長殷朝華說。該學院自2019年起,與東盟國家搭建「1+5」機制,並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進行中外合作辦學。此前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重慶)-東盟職業教育合作與高質量論壇,期望通過此類活動打造優質平台,為職業學院發展提供更優發展路徑。
永川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的「西部職教基地」。近年來,該區堅持走好「產城職創」融合發展道路,將深化職教國際合作作為高水平推進西部職教基地建設的重要抓手。
據永川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永川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宋文介紹,在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力支撐下,2023年永川區地區生產總值為1281.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排名重慶前列;20餘萬職教師生為永川區增加了16.7萬流入人口,對全區常住人口總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0%,助力永川成為西部地區少有的人口凈流入城市。職教師生每年消費支出總額超50億元,對全區社零銷售總額的貢獻達到3.5%。
在深化職教國際合作方面,永川推動9所院校與20餘所國外知名院校開展本科教育、「3+3」本碩聯合培養、2+2聯合培養等合作項目,共建中非大禹學院、中國-東盟清潔能源產教融合聯盟、中國-寮國職業教育發展共同體等合作平台,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發建設國家職業標準53個,共建國際化課程33門,開發課程標準45個。有力支撐了「渝企出海」戰略,有效服務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永川職業教育中心為提高學校國際化水平,切實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進「職教出海」,學校已與俄羅斯、德國、寮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開展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建有中德產業學院,踐行「雙元制」,推進「中文+技能」等項目,參與中國—寮國職業教育國際課程標準制定,不斷拓展國際視野,培養服務中國企業海外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中國日報重慶記者站 譚英姿 實習生 許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