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有朝夕相伴的同桌。但是,隔段時間,班主任就會組織學生們調座。
尤其中、小學階段,孩子生長發育迅速,如果不及時調整,長得高的學生,就會擋住後面的,看不清黑板。
調個座位,在家長們看起來是很正常的事情。實際上,每次孩子換座位學習的效果可能也會跟著改變。
調座位,老師也有自己的「套路」
家長別總覺得老師調座是很隨意的事情,實際上,老師有自己的「調座位哲學」,也是套路滿滿的。
首先是身體健康因素。
有的學生視力不好,或者聽力稍微差一些,老師會把他們安排在前面的位置,確保孩子不掉隊。
其次是學習態度和潛力。
給學生調座位,老師不只是看學生的成績,還要看他們的態度和進步的空間。
有的孩子可能暫時成績差一點,但學習態度好,老師會安排在學習氛圍好的位置,鼓勵他們更進步。
最後是學生的性格和班級的氛圍。
有些老師會根據學生的性格,來安排座位,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會安排和外向的學生坐在一起,這樣能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
有的班主任換座位,不只看身高。
班級排座基本上分幾個區域,前兩排和中間兩排,還有後兩排和最後一排。
前兩排基本上都是成績好的學生,中間兩排是普通的孩子。
後面的是學渣,或者是調皮搗蛋的孩子。
因為他們是上課不聽講,還會搞小動作,放在後面,也不會影響到班級整體的聽課效果。
當然了,有很多父母,對於調座位這件事情有誤解的,尤其是下面兩個誤區,可以說,80%的家長都認為,非常的正確,但其實是錯誤的。
第一個誤區,前排是老師喜歡的,後排是被忽視的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坐在第一排,說明被老師重視。坐在後排,可能被老師放棄了。事實上,老師每一次給學生安排座位,都是慎重考慮過的,也是為了班級整體學習成績。
不管孩子坐在後排還是前排,跟老師喜不喜歡娃,都沒有太大的關聯。
第二個誤區,怕孩子受同桌影響
家長都怕孩子受到同桌的影響,比如擔心淘氣調皮不愛學習的同桌會影響自己家娃。實際上,老師安排座位是為了讓孩子們互相幫助,一起學習,共同進步,這樣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潛力。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面對調整座位這件事情呢?
如果孩子對於老師安排的座位不滿意,父母可以幫助娃。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如果娃不喜歡同桌有了情緒。
家長要和孩子分析,看看問題出在哪裡,然後跟老師溝通,把問題說清楚了。和老師一起找到解決方案,讓孩子更好的學習。
幫助孩子提升適應能力,讓他們學會和不同性格的同學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
在孩子們的心中,座位是一件大事。如果娃對於自己的座位不滿意,家長不要總是說孩子沒事計較,要正確引導,讓他們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學習上。
常見的調座方式和背後的潛規則
不少家長覺得,老師給孩子排座位,肯定是有「貓膩」,或者是「潛規則」。其實,常規的排座方式,就那麼幾種。
第一,按成績排座位
有的老師會按照學生的成績來排座位,成績好的同學,坐在前面的位置,也有可能會和學習成績不好的做同桌。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好學生能夠幫扶差生,讓班級的整體成績有所提升。
如果讓成績好的孩子帶成績一般的,會考慮學生的態度,如果成績不好,學習態度不積極,就盡量不讓他們坐在優等生的旁邊了。
如果成績一般的娃有上進心,可以和優等生坐在一起,這樣也能讓兩個娃共同進步。
作為家長,我覺得聽起來好像合情合理,但是這樣做,也可能會影響到優等生的成績。
因為好學生幫助差的學生講題輔導,自然會增加自己的負擔,耽誤時間影響到學習。如果好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可能會被同桌同化,反而成績下降。
也有老師會讓成績好的孩子坐在前排,這樣不會被差生影響。或者讓成績差的坐在前排,希望他們在老師的眼皮底下不貪玩,好好聽課,提升學習成績。
第二,按身高排座位
按照身高來排座是最簡單的方法,如果個頭長得高大的學生坐在前排,他們會把後面矮個子的同學視線擋住了。矮小的孩子在後排看不清黑板,影響到學習。
這是按照孩子的個頭,個子高的通常會坐在後面,個子矮的同學會安排在前排,能夠讓所有的學生看清黑板。
這個做法看起來似乎很合理,但問題也不少。坐在最後排的學生,離老師和黑板遠了,聽課效果不好,影響到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有些個子矮的好學生,按照身高被排在最前排,也不一定符合學習習慣。
第三,按照性別和性格分座
有的老師認為孩子性格內向,應該讓他們和性格外向的坐在一起。
尤其是,到了初中階段,男生和女生的互動有些少,不利於培養社交能力。男孩坐在一起會打鬧,影響到學習成績。異性學生做同桌矛盾會少點,男孩寬容大度,女孩耐心多一點。
結語:
對於父母來說,了解班主任調座位的套路後,也會明白,調座位背後也有教育理念。所以,家長要理解老師的做法,配合安排,幫助孩子適應成長。你們孩子學校的老師,按什麼排位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