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大多數家長都為孩子的成績煩惱過,這不就有一網友問為什麼我孩子只考了60分,是老師不行還是孩子不夠努力,我舉一個例子也許你們就明白了!
楊振寧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數學書:
一種是看了第一頁就會愛上數學
另一種看了第一頁就直接厭惡數學了
曾經80年代的教材教的方程解法和現在的方程解法,一對比就可以看出明明過去的解法既簡單又方便,現在的特別複雜繁瑣可還必須用這一套。
所以很多人就想不通「按我以前的方法教,她說是錯的,而且我女兒說必須是這樣的,他們老師就是這樣教」
家長自己輔導孩子,使用80年代舊方法,孩子也寫出正確答案了,為啥老師敢打錯?才是最大問題!一題多解,不是更應該表揚嗎?
方法一籮筐,到最後把孩子整懵了,家長也懵了,就那麼點東西整的賊複雜。
這就是很多人說的「為何寒門再難出貴子」,不是規則下發、環境變動、老師資源不均等因素,是教材啊!考試太平洋學了一滴水的原因真的不是孩子們不努力是教材對於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提高了。
要訓練的知識沒有變少但是課本里給出的原理好像越來越模糊了,很多時候默認會的結論,考試還要手推。
說白了新版本是告訴你原理的演算法,會讓學生知道這個課本有多麼的牛,多麼的好將來對於科研有幫助,但舊教材只會想著讓這個「笨蛋」趕緊上路。
評論區網友對此一針見血,敲了錘一樣猛了就清醒了!
人才從來都不是培養出來的,有些人天生就是那塊料 我很喜歡一句話「努力有用的話還要天才幹什麼」,如果都培養的話就都是人才了,選拔是要把教育資源好的或者特別聰明的人帶上來。
本質上沒啥問題,但是大綱沒要求的你講,屬於講超綱知識。佔用上課時間講超綱知識,說小沒事
以前是授人以漁,現在是魚給你了,你去想著怎麼從魚里悟出來漁
幼兒園嚴禁學小學知識,而且幼升小是有幼小銜接的
那麼八十年代的老教材還能被啟用嗎?估計是不能的。
畢竟教材也是需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