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2024年11月02日13:12:04 教育 1449

背景:班級學生數學很薄弱,需要提高。找了十來個數學弱的同學討論,他們提議搞師徒結伴(或者搭子),有問題可以問對方(數學比較好的)。

那麼這種情況和處理什麼樣?

首先要先分析一下,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不是真問題。

1.高三的特殊性,每一個學生和老師的精氣神都異常珍貴,如果是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學優生大概率不會有進步,反而會被拉下來,犧牲一部分人,成全另一部分人(大概率還成全不了),我個人認為是不道德的。

2.如果是班級某個學科整體性差,那麼問題在老師身上,最有效和直接的辦法就是換老師。

3.如果是班級有一些個尾巴,數量可控,那麼精準教學更有效,精準教學的精髓在於依據大數據分析,精準到人和知識點,學生本身沒有能力組織,老師只要願意付出和奉獻,有能力精準到人,精準到知識點,學生有可能提升。就看你的數學老師願不願意做這件事了。

4.一個扎心的事實,高三數學和物理基礎差,再去想辦法,幾乎無解。如果學生本人有強烈的上進願望,還有吃苦的魄力,最佳方案就是找個靠譜的老師「一對一」,如果學生本人有問題,都是白浪費功夫。

5.如果確實想做點什麼,建議:可以考慮把這些學困的學生組團,別去干擾其他學生。最好能有數學老師參與,把教材拿出來,把迷糊但還能有所作為的知識或類型,篩選羅列,逐一按照「從哪來,是什麼,到哪去」這個邏輯關係,自己先捋順,再講給對方聽,相互挑毛病,再思考,再講。放棄其他所有的教輔材料(對於學困生,那些高三的複習資料絕對是障礙),簡單的事情重複重複再重複,就死盯著教材,把教材搞爛。如果沒有學習搭子聽你的講解,那就講給娘老子爺爺奶奶聽,聽不聽得懂沒關係,重要的是你有一個表達的對象。這樣堅持高三一年,成績一定會比現在好看一點,但是不能優秀。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高三數學和物理薄弱怎麼辦 - 天天要聞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權威發布 | 瀋陽市七所普通高中將首次招收科技特長生 - 天天要聞

權威發布 | 瀋陽市七所普通高中將首次招收科技特長生

科技特長生為進一步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引導中小學校關注學生核心素養、轉變育人模式,大力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遼寧省實驗中學、東北育才學校、瀋陽市第二中學、瀋陽市第五中學、瀋陽市第十七中學、瀋陽市渾南高級中學、瀋陽市垚為學校等7...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項目工地建設忙 - 天天要聞

聚焦「五一」假期丨倒排工期,項目工地建設忙

5月1日上午,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固安校區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的建設者們正在緊張施工。河北日報記者劉 英攝進入「五一」假期,當大部分人開始享受美好假期時,固安縣西北部的固安航天城內,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固安校區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的建設者們依舊忙碌,全
翁城日記 888 - 天天要聞

翁城日記 888

翁城,我們來了!但見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風淳厚,人物磊落……我們行走,我們看見,我們閱讀,我們感受,我們沉默,我們呼喚,我們耕作,我們收穫。行走美麗中國,助力鄉村振興。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記」,用志其事,以壯我行。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 天天要聞

從「黑洞」到「2+X+Y」,解密復旦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在復旦大學《物理前沿導論》的課堂上,袁峰教授正在介紹黑洞吸積理論。這門由32位物理學科骨幹教師輪流介紹各自研究方向的學科導論課程始於2024年,覆蓋了物理學系所有研究領域,幫助學生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概覽學科全局,培育科研志趣。
60多名學生組團退裙!涉事學校致歉 - 天天要聞

60多名學生組團退裙!涉事學校致歉

近日,一名店主稱,4月底,瀋陽一職業技術學校60多名學生集體網購衣服,參加完運動會後又集體以「質量問題」為名退貨退款。店主表示,自己的這個服裝鏈接被封了三個月,三個月都賣不了,損失8000元左右。店主稱她在學校官網看到學生們穿著自家店鋪的衣服,吊牌都沒有摘,而且退回來的衣服看到上面還有草。5月3日,話題「校...
勞動者之歌|邊巴卓噶:為3.6萬學員托起就業創業夢 - 天天要聞

勞動者之歌|邊巴卓噶:為3.6萬學員托起就業創業夢

邊巴卓噶在自己創辦的學校前(4月23日攝)。全國勞動模範、39歲的邊巴卓噶是西藏現代服務業技工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創辦學校那年,邊巴卓噶才20歲,她希望通過技能培訓,改變部分農村孩子沒技術、薪酬低、走不出大山、養不起家庭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