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手記丨如何推動教育全面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4年05月18日17:45:26 教育 1690

【編者按】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看家本領。以紮實的調查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對人民負責、站穩人民立場的應有之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教興國戰略作為獨立部分放在突出位置,強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民生首要任務,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凸顯了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闡明教育「國計」作用。

當前,青浦區正在示範區三地、虹橋核心四區、五個新城「三條跑道」上比學趕超,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全面提升,迫切需要個性化、多樣化和更加公平、優質、泛在可選的教育與服務。由此,教育既要保障孩子的基本入學需求,也要滿足百姓對優質教育的期盼。如何建設優質均衡的教育,推動「教育大區」邁入「教育強區」?一起來看青浦區教育局局長程衛國的調研手記。

攜手之路,促進小規模學校新發展

調研手記丨如何推動教育全面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 天天要聞

鄉村小規模學校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神經末梢」,卻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的關鍵一環。隨著我區城市化進程加快,學齡人口數量向東部城鎮流動趨勢的加大,西部鄉村學校辦學規模呈現「小型化」。

在調研中,商榻小學校長不無擔憂:「辦學112年的商榻小學,學生多的時候有2000多人,坐滿整整3棟教學樓;但現在全校僅有100多名學生,每個年級只開一個班,辦學規模越來越小。」金澤小學、蒸淀小學、唯實希望小學、澱山湖小學的情況也差不多:生源減少、教師結構性失調、教研活動難以充分開展、專職教師需要持續加強等。

在專題研究學校共性難題後,我在想,突破小規模辦學制約,教育局的「應為」與「可為」空間在哪裡?如果能研製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如指導6所小規模學校構建發展共同體、探索小班化教育教學新模式、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項目或品牌等,何愁家門口辦不成好學校?

融合之路,打造終身教育新天地

調研手記丨如何推動教育全面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 天天要聞

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對終身教育體系的關注顯示出黨和國家已經注意到成人教育中發展的瓶頸,體現了執政為民的理念。在現場調研中,好幾個成校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管理機制不活、辦學經費不足、師資隊伍老齡化、辦學規模小微化等共性問題。這些問題我事先也有所預料,但校長們的758建議令我頗為驚喜。比如,社區教育姓「社」,社區是落腳點,從「搖籃到拐杖」都是服務對象。成校的課程設置要多做有趣的「小蛋糕」,不做千篇一律的「大蛋糕」。當前要著眼老年人教育,打通社區教育服務「最後一公里」,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下階段,針對成校的發展,我們已啟動成人學校改革方案,進一步加強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協調整合區域內各類優質社會公共資源,促進多元主體參與,提供更多樣、更適用、更專業的教育品牌項目,打造「一校一品」,甚至「一校多品」,為各類群體提供菜單式、個性化培訓服務。

開放之路,推動合作辦學新模式

近年來,我區持續加強基礎教育的外引與內培。一方面,持續引進外部優質教育資源,先後引進世外、協和、平和、蘭生等優質教育資源,同時與復旦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政法學院、上海教育學會、青浦區教師進修學院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建附屬學校。但具體怎麼進行共建?在上海政法學院附屬青浦崧淀中學、東門小學,我與學校負責人一起探討,要整合併用好優質資源,加強合作,從而為師生髮展搭建更加廣闊的平台,構建大學與校園間的暢通渠道,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目前已經推出第一批涉及組織保障、人員交流、文化融合、特色課程和學術支持等5個領域的10個合作項目。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內部本土學校品牌孵育,我的想法是,每一個新開辦學校都要做到高起點辦學,每一個「老品牌」學校都要不斷煥發新活力,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優質教育的需求。在青浦高級中學,我提出要抓住百年校慶的契機,堅守老傳統,明確新目標,擦亮老品牌,注入新活力,堅持以創新突破發展瓶頸,釋放發展活力,在「老字號」上做文章,在「新發展」上下功夫,不斷推動學校奮力書寫由「老學校」發展為「名學校」的嶄新篇章。

走下去,把工作沉到一線;迎上去,直面難點堵點。下沉管理重心,前移工作關口,持續一線調研,不斷發現學校發展真問題;通過現場調度,逐步解決教育治理真困難,進一步完善教育治理體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高考最後一天!考生:題型相對創新,跨學科融合明顯 - 天天要聞

高考最後一天!考生:題型相對創新,跨學科融合明顯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寧 崔文燦 孫唯 陳亮 秦小傑 朱嘉樂 實習生 龍名揚 張佳慧 邱晨希 羅鈺涵 劉雅萱 陳藝銘 王櫻淋高考最後一天,上午的考試科目是化學和地理,下午是思想政治和生物。記者兵分幾路採訪,發現大部分考生心情都不錯,整體而言,最後一天的考試科目難度適中,偶有未見過的題目,但考生們都全力以赴,盡...
考生回憶高考化學題:「送分題」不見了 - 天天要聞

考生回憶高考化學題:「送分題」不見了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 鄒浩 張屏 張裕 李碗容 狄鑫實習生 劉嘉慧 張伊婷6月9日上午,考完化學的高考考生紛紛表示,今年的化學試題不再有「送分題」,考查內容和常規試題有所不同。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考點的考生王同學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化學有機的大題打破了常規思路,會讓考生猜一個物質的結構,這是之前沒有碰到過的。華師一...
2024高考落下帷幕!陽江學子,下一站見🥰 - 天天要聞

2024高考落下帷幕!陽江學子,下一站見🥰

‍6月9日下午6時15分隨著最後一科生物學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為期3天的2024年高考落下帷幕陽江20891名考生走出考場告別高中時光開啟人生的下一站征程這屆家長,「花」式接考下午5時30分距離高考最後一科結束還有45分鐘考場外已有不少家長在翹首等待在陽江一中考場外,一群統一身穿紅色短袖上衣的「陪考團」格外引人注目,洪女...
直擊上海高考:80後家長說對成績要求不高,旅行被列入考後「心愿清單」 - 天天要聞

直擊上海高考:80後家長說對成績要求不高,旅行被列入考後「心愿清單」

6月9日,為期三天的2024年上海高考落下帷幕,5.4萬名考生將翻開人生新的一頁。今年的送考家長中,陸續出現了「80後」的身影。這些年輕的父母都談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特別是當下更多元的選擇,也讓他們對孩子的成績不那麼緊張。經歷了緊張的備戰,考生們也紛紛開始新的打算。和親朋好友一起去旅行、學習一項新的技能、...
高考結束,蚌埠考場外這些畫面讓人「破防」…… - 天天要聞

高考結束,蚌埠考場外這些畫面讓人「破防」……

6月9日下午隨著最後一門選考科目生物學科的結束2024年安徽新高考落下帷幕下面,請跟隨蚌埠日報記者的鏡頭看看蚌埠考生走出考場的那一刻這一刻,不問結果拼過了,就很了不起!為所有考生點贊!三天時間留下太多的感慨還記得第一天開考的情景嗎高考期間家長們滿懷期盼在考場外默默守候為考生加油打氣考生沉著應考考場外開啟「...
2024安徽新高考志願填報6月29日開始 - 天天要聞

2024安徽新高考志願填報6月29日開始

大皖新聞訊 隨著6月9日生物科目考試的結束,2024安徽高考落下帷幕,高招工作轉入評卷階段。考生志願填報與徵集志願填報時間均已公布。 與2023年相比,志願填報時間作出重大調整。志願填報有四大變化普通本科提前批(報考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普通高職(專科)提前批提前批填報時間整體往後推了一...
鄒勇任博羅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曾榮獲「最美公務員」稱號 - 天天要聞

鄒勇任博羅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曾榮獲「最美公務員」稱號

近日,博羅縣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召開,並正式任命鄒勇為博羅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這位擁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局長,曾榮獲2023年惠州市第二屆「最美公務員」稱號。公開信息顯示,鄒勇,男,197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自1994年起便投身工作。他在2016年12月至2021年期間擔任博羅縣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後任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