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開講第197期|讓孩子成為野花,而不是盆栽

2024年05月18日10:05:19 教育 1137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郭聞

時事開講第197期|讓孩子成為野花,而不是盆栽 - 天天要聞

1

最近關於家庭教育的雷人新聞不少。

先說第一個。一個大學都沒畢業的教育博主董太太,通過一些採訪富家子弟、名校畢業生、探訪名校視頻,推廣她所謂的「精英教育」,教家長們如何把孩子培養成有錢人,然後實現階層跨越,成為新貴望族。其實最終目的是為了賣書賣課,她的課可不便宜,6980元,還是線上基礎版。

6000多塊錢就能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這種好事哪裡去找?於是,一大批寶媽爭相購買董太太的「新貴旺族」課程,據說這樣的一門課竟然銷售額高達幾千萬。最初剛買了課的消費者意氣風發地表示:這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拓展孩子思想。結果上了2節網課後就要求退費,覺得課程太水,廢話連篇還製造焦慮。如今的董太太正身陷退費風波,焦頭爛額自顧不暇,早沒了曾經的精英范。

精英教育真的能教出精英嗎?就在近日,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曝出一新聞:一位來自北京的中國女留學,因一門課不及格後索性再不去上學,在校園裡遊盪了兩年多,每天還假裝正常上課學習,直到畢業季,父母發現畢業生名單里沒有她,且也沒有收到畢業典禮邀請信,詢問女兒才發現此事。媽媽在當地華人微信群里哭訴:因女兒從小學習優秀、聽話,沒想到會因一門課不及格導致心理崩潰。媽媽責怪自己沒有及時發現女兒的心理問題。然而凡事皆有因果,今日的果其實早在漫長的中小學學習時代便埋下了因,所謂的花大錢進名校接受精英教育,從此走上人生輝煌路,不過是家長的一廂情願罷了。

如果說,這樣的精英教育瞄準的是家長的錢包,讓廣大網友產生的更多的是驚訝和好笑的情緒,那麼第二則有關家庭教育的新聞,卻刺痛了許多人的心。

一個自稱是資深家庭教育專家的退休小學老師趙菊英,發布多個家訪視頻,讓男孩親手砸碎自己心愛的手辦、讓女孩將自己的玩具漫畫書都扔進垃圾箱並辱罵女孩「膚淺」「無知」「幼稚」、要求家長在男孩的房間里安裝監控,甚至當面體罰……家長們則全程在旁認真觀看學習,可以想見,他們會在今後的日子裡逐一效仿,因為正是這些迷信她觀點的家長,主動邀請她上門做的家訪,並且微笑熱情接待。

可以想像,以這樣「霸凌式教育」方式教出來的孩子,未來會長成什麼樣的一棵歪脖子樹,也可以想像,可能會出現怎樣的悲劇。

事實上,因此造成的慘痛悲劇我們早已看過多次,當孩子失去生命的時候,那些父母才感到懊恨並自責。只不過為時已晚。

時事開講第197期|讓孩子成為野花,而不是盆栽 - 天天要聞

2

這些家長,為什麼會被這樣一些極端的教育理念吸引,輕易地上當?

究其原因,不管這兩類家庭富裕程度還是生活環境如何不同,相同的都是教育焦慮。

董太太抓住了一部分有點閑錢的家長焦慮心理。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焦慮孩子未來能否成為社會精英,焦慮更富階層孩子比自己孩子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趙菊英則專挑普通家庭下手。想讓孩子夠優秀能上名校,焦慮孩子不能脫穎而出成為學霸,焦慮慢一步就會被別人超過。

或多或少的教育焦慮,因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而瀰漫,這也是為什麼各種奇葩、匪夷所思的教育觀念都會有人接受的原因,不加思辨,不加分析,只要能夠拍胸脯打包票,說句「包好、包好」,便如飛蛾撲火般無條件信任,並且獻上自己孩子來做實驗。網友們說:當父母的,花點時間,哪怕只看一本經典的兒童家庭教育書籍,就能避開這麼拙劣的騙局。

真正的家庭教育專家們紛紛表示: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努力學習成為一個理解孩子、懂得教育方法的合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是只一味強調學業成績,甚至是進行這樣「霸凌式教育」,這帶給孩子們的只會是深深的傷害,有的甚至會留下一生的陰影。

曾有個網友講了自己的故事,她說小時候她有一盒水彩筆,特別喜歡特別珍惜,有一天因為某件事,她爸爸把這盒水彩筆砸了。直到現在她想起這件事情仍舊很傷心。所以千萬不能凡事都拿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東西,也許在大人眼中,砸爛的只是個破玩具,但卻是孩子心中的珍寶,給孩子留下永遠的痛。

可以看到,在趙菊英發的視頻中,那些被家訪的學生在被說教一通、被迫做了毀滅自己的心愛之物後,一個個變得沉默不語、埋頭看書,眼中的神采也暗下了不少。特別是有位初中女生,在迎接趙菊英到來時,還熱情地給予了擁抱,可是當她的漫畫書被扔進垃圾桶的時候,微笑早已從臉上消失了。

表面上看到的是順從、服從,實際上對孩子心靈的隱型傷害已經造成。孩子與父母間的隔閡便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中產生。我們在與心理醫生、學校心理教師溝通時發現,心理易產生問題的孩子,多半都是與父母溝通少的孩子。

所謂「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之類的訓子古方早已過時,並不是所有的傳統都是好的傳承。

時事開講第197期|讓孩子成為野花,而不是盆栽 - 天天要聞

3

知乎上有個高回復的問題「父母禁止孩子除學習之外的一切愛好,孩子應該怎麼做」,有條高贊答主顯然是學生,他說:干讓我學不讓我玩,我就直接不學!不玩是不行的,那活著沒勁兒了。

「活著沒勁兒了」,說得真實。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生活的本質是什麼?

首先得先學會做個人,讀書只有十幾年,可是做人卻有幾十年。

人生短短几十年,學習始終都不會是最重要的那件事,事實證明,生命中有太多的人值得我們去關注,比如親人、朋友;有太多的事值得我們去拚命,比如親情、友誼和個人的追求、心靈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於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用來全面描述一個人的價值要素。

「冰山模型」將一個人的能力素質的劃分為露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露在水面上的是知識和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後天習得的;而隱藏在水面下的90%,是能力、價值觀、自我認知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這些能力素質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才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有多大成就。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斷頭皇后》中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其實在他小時候接受教育的那一刻起,早已埋下了將來的果。

前斯坦福新生學院院長朱莉·利斯科特在《如何在不過度管教的情況下,培養出成功的孩子》演講中曾說:「我們的孩子應該是野花,未被命名的那一種;而非是需要父母精心修剪的盆栽。」

「轉載請註明出處」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14.9萬/年!上海一大學倒貼10萬培養1個學生?校方回應引爆爭議 - 天天要聞

14.9萬/年!上海一大學倒貼10萬培養1個學生?校方回應引爆爭議

媒體報道,近日一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發現上海興偉學院每年149985元的學費,媒體文章瞬間引爆了輿論場。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它約等於三個復旦大學學生的學費總和,是普通公辦本科院校學費的十倍以上。難怪有網友在評論區直白地算了一筆賬:「四年60萬,加上生活費4年估計得80萬,畢業送外賣至少20年才能賺到80萬。」巨大的...
今起,中考志願填報(附歷年普高招生錄取分數線) - 天天要聞

今起,中考志願填報(附歷年普高招生錄取分數線)

7月3日12:00至7月4日17:00為市區打通招生志願網上填報時間,考生統一通過「紹興市高中招生管理系統」(https://gzzs.sxsedu.net)進行管理操作。市區高中打通招生根據考生志願、總分3成績和學校(專業)計劃,以平行志願分數優先、遵循志願排序的錄取規則,按各校(專業)計劃的1∶1投檔錄取。考生一經錄取,即取得錄取學...
和眾匯富1980課程可靠嗎?主動學習讓投資思路清晰 - 天天要聞

和眾匯富1980課程可靠嗎?主動學習讓投資思路清晰

剛入市時,我以為炒股就是跟著熱點走,哪裡熱就沖向哪裡。新聞說哪個板塊好,我就立馬買進,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跟著別人換股。操作靠感覺,賬戶跟著波動,一年下來發現沒有形成任何體系,投資思路也一直很混亂。 直到後來逐漸明白,真正的高手不是靠誰的「提示」,而是不斷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身邊有些老股民,他們不追熱...
和眾匯富1980課程可靠嗎?理性操作習慣逐漸養成 - 天天要聞

和眾匯富1980課程可靠嗎?理性操作習慣逐漸養成

剛開始炒股那幾年,我總覺得市場全靠運氣,今天漲明天跌都是碰巧。每次聽到朋友小道消息就著急買入,看到利空就趕緊拋掉,賬戶來回折騰、長期下來總是「賺少虧多」。真正回頭反思,才發現根本原因是沒有理性操作的習慣,完全被情緒帶著走。 不少身邊的投資者也是類似情況。大家都知道「買賣要有原則」,但真到實盤時,還是...
和眾匯富1980課程可靠嗎?目標規劃助力穩健成長 - 天天要聞

和眾匯富1980課程可靠嗎?目標規劃助力穩健成長

最早入市的時候,我對「投資目標」這個詞幾乎沒有概念。看到哪只股票漲就衝進去,完全是短視的「快進快出」思維。賬戶有時候漲得快,更多時候虧得也快。每次遭遇大幅回撤,總是在懊悔為什麼沒有提前想好該怎麼走、該怎麼收。 跟一些有經驗的投資人交流後我才明白,真正能走遠的,不是靠運氣,而是那些有明確目標和長期規劃...
陳平原:我對博導的建議是要「願意為學生花時間」 - 天天要聞

陳平原:我對博導的建議是要「願意為學生花時間」

本文作者陳平原(1954年1月-),廣東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講座教授。本文節選自「博士生導師的責任與邊界」,首發於「中華讀書報」,特此分享。(必記本)商務印書館出品《陳平原文集》精裝24卷我最想跟新聘博士生導
薦讀|北大系主任:真實生活與虛假表演的區別 - 天天要聞

薦讀|北大系主任:真實生活與虛假表演的區別

尊敬的張尊超先生、劉黃女士、劉凱系友、韓水法老師,以及各位在座的老師、同學們,還有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祝賀在座的各位畢業生,在並不算漫長的智性試煉和知識學習之後——無論這一過程是愉快還是不甚順遂的,你們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