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鴻達:在現場觀察學生抗議,和美國媒體報道不太一樣

2024年05月02日08:50:36 教育 9067

自警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開始,美國高校支持巴勒斯坦的反戰抗議遊行迎來激烈升級。《華盛頓郵報》統計,截至目前,全美各地校園已發生1000多起逮捕事件。

美國進入2024大選年,結合巴以衝突這個美國無法輕易置身事外的議題,為本輪學生抗議活動打上了深刻的政治底色。當著一群抗議學生的面,美國眾議院共和黨籍議長約翰遜公開喊話哥大校長,稱校園內的「反猶主義」令他感到震驚。

美國這一輪學生反戰抗議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各地大學情況有何差異?美國政客如何利用學生們表達訴求、呼籲和平的平台,推進自身的政治議程?就相關話題,觀察者網連線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范鴻達,帶來他在美國校園的一線觀察與思考。

【文/觀察者網 郭涵】

觀察者網:您在美國多所高校實地走訪數月,近距離觀察了大學校園內愈演愈烈的支持巴勒斯坦學生抗議活動。能否聊聊目前的感受?學生們有哪些訴求?抗議活動發展到了什麼狀態?

范鴻達:由於交戰雙方力量對比過於懸殊,去年10月7日以來爆發的新一輪加沙-以色列戰爭基本沒有對抗性。以色列軍方對加沙的戰爭已造成超過3.5萬人死亡,絕大部分是包括嬰兒、婦女在內的平民。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加沙的悲劇迅速傳遍了全世界。而人道主義危機的蔓延與傷亡攀升,導致全世界範圍內都興起了比較廣泛的聲援巴勒斯坦活動。很大程度來說,對巴勒斯坦平民的聲援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良知與對公平正義認識的標尺,這是美國也普遍存在的情況。

范鴻達:在現場觀察學生抗議,和美國媒體報道不太一樣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4月29日,哥倫比亞大學教職員工在大學西草坪的「加沙團結營地」保護學生 圖源:視覺中國

我從去年年底來美國訪問,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校園裡,也觀察到聲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絕大部分參與者支持巴勒斯坦,但有少部分支持以色列立場的抗議者。後者主要是猶太裔學生,人數較少,無法同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相提並論。直到今天,在美國發生抗議活動的各所大學中,支持巴勒斯坦的人群占絕對主流,而支持以色列的不管是學生、老師還是社會人士,都處於少數地位。

剛才你提到了最近學生抗議活動的升級,確實如此,其實美國校園裡的挺巴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形式,包括集會、張貼海報與演講等等。至於最近事態的升級,一方面有各所學校特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共性的原因。

比如,南加州大學之前選定了一位穆斯林裔學生作為畢業典禮的發言代表,結果有人舉報她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過「反猶言論」,導致校方取消她的演講資格。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群體認為這是在針對他們,所以南加州大學那邊鬧得比較厲害。

又比如得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最近也鬧得厲害。得州歷來在政治上偏右,社會層面對以色列的支持相對多一點。當校園裡發生親巴勒斯坦學生的抗議時,當地警方立即介入,因此衝突較為頻繁。

當然,這一次抗議學生同警方衝突的中心還是在美國東北部地區,這裡是美國的政治中心。在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與紐約大學等,學生同警方爆發激烈對抗。這並不難理解,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各種政治力量的角力也逐漸浮出水面。

關於抗議活動突然升級,紐約大學的說法是,某一天校園內突然來了很多人,衝破了之前限定的抗議活動範圍,引發混亂和不安定。校方稱抗議活動中出現了「反猶主義」行為,有許多社會人士進入校園。為了維持秩序,大學趕緊報警,警察隨後用強力措施對付學生。這就導致了麻煩。美國社會裡認為他有法律賦予自己表達合法訴求的權利,而美國人尤其認為,大學校園應該是比社會上更自由、更有表達權利的地方。

范鴻達:在現場觀察學生抗議,和美國媒體報道不太一樣 - 天天要聞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生在校內搭起帳篷,聲援巴勒斯坦 受訪者供圖 下同

因此,隨著警方的介入,包括對一些抗議學生的逮捕與登記,導致部分大學校園裡面鬧得比較凶,好像親巴勒斯坦的勢力和親以色列的勢力正在對抗。

但我個人並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在警方介入後,事態已經演變成包括親巴勒斯坦的一方勢力與其他人(如猶太學生、老師等等)在內,他們一同與校方之間爆發矛盾。在這個過程中,校方站到了師生的對立面。

為什麼?因為不管是支持巴勒斯坦的師生還是其他人,都十分反感學校請求警方進校園這件事。自上世紀60年代的學生反戰運動以來,美國都沒有警察以這種方式進入哥大校園。他們認為這是對自身權利的侵犯,更不用說警察進來抓人。所以在目前發生激烈衝突的校園裡,其實是存在關於自由民主與表達的一種情緒。

我們在觀察美國學生抗議事件時,也要注意到它的前後發展與變化。比如,最開始學生的訴求都很簡單,就是加沙立即停戰、恢復人道主義援助,這是非常明確的。

然而,一旦局勢演進到警察進校,校方開始懲罰一部分學生,比如強制停課、禁止他們入校之類的,到這個時候,學生也包括老師就提出了另外的訴求,即取消對部分學生的處分,要求學校不再追究參加抗議學生的責任,恢復他們的權利。他們覺得這是法律賦予的表達自由,自己並沒有做錯。

首先,全美國大學眾多,但是迄今出現扎帳篷的學校並不多。其中,像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這種產生肢體或暴力衝突的又不多。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4月24日稱,全美有200處校園發生了抗議活動,即使這個數字同整個美國的高校數量相比也不算非常高。

此外,美國大學的特點是比較注重校園安全。不管是校內還是所在的社區,凡是發生了安全相關的報警事件,學校會立即向全體師生髮郵件,也就是安全警報。我們在這邊也經常收到這樣的信息。所以哪怕是一點點安全隱患,美國大學也要公布出來。

最後,美國媒體絕大多數是私有,且大部分也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存在非常激烈的競爭關係,加上他們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對大眾關注議題非常詳細地,甚至是刨根問底式的報道方式,這些再結合大學的特點,導致如果你僅僅看他們的媒體報道就會認為,情況十分糟糕,但現實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糟糕。

范鴻達:在現場觀察學生抗議,和美國媒體報道不太一樣 - 天天要聞

我再說下自己所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所學校當然非常知名,在一些大學排名榜單上都能進前十名。而伯克利另一個出名的地方就是它的抗爭精神,這所學校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大學校園反戰運動的先鋒,也是美國搞言論自由運動的發起地之一。直到今天,伯克利校園裡面還有一個咖啡館是紀念當年的運動。過去幾個月我在美國東部學校走訪與交流時,接觸的人們都會聊起伯克利大學的這個傳統。

然而,即使是這樣一所大學,最近一段時間也非常平靜。這裡有學生抗議,我每天會去現場觀察半個小時,看看他們的動向。抗議活動是在校園內一個固定的場所,也擺了一些帳篷,而且每天都有活動,比如組織大家喊喊口號、邀請幾個人來演講。顯然是有一批組織者和骨幹的。4月27日他們就邀請了一個專業團體搞舞蹈表演,帶著鼓、又唱又跳的,一直表演了快一個小時,最後還邀請在場的觀眾一起參與跳舞,這很像咱們國內藏族同胞們跳的鍋莊舞,許多人圍成一個圈慢慢跳,然後聚到一起。

范鴻達:在現場觀察學生抗議,和美國媒體報道不太一樣 - 天天要聞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抗議活動現場,學生們圍起來跳舞

所以,除了一部分骨幹成員是固定出現的,其他的參與抗議學生則是來來往往,周末人會相對多一點,因為有些人喜歡周末來學校里散步,而且校園是完全開放的,有些人路過抗議地點也就跟著喊兩嗓子,比如「free palestine」等口號。等到某個環節結束,大家安靜下來,然後下面放著來自加沙的音樂,隔一段時間後再進行下一場節目。

因此,整體來說,儘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抗爭精神在美國都排的上號,但是這一次的校內抗議活動表現的非常理性。校方也支持學生的意見表達,只是提出要遵守法律和校規。負責任地講,迄今伯克利這邊的情況是一個有序的意見表達,我相信絕大部分出現了抗議活動的美國大學校園也都是這樣的情況。至於哥大、紐約大學和耶魯大學那樣發生激烈衝突的情況是少數。

觀察者網:眾所周知,美國警方只有在校方發出請求後才能進入校園。前段時間,美國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捲入「反猶風波」,兩位校長在國會接受質詢後辭職。美國保守派對大學所謂「反猶主義」的施壓是否與這次學生抗議升級有關?

范鴻達:這是有道理的,除了那兩位被迫辭職的校長外,目前哥大校長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4月24日,眾議院議長約翰遜進入哥大校園發表演講時直接公開喊話,如果哥大校長不能平息混亂,就應該辭職。

約翰遜在表態前見了一些猶太學生,還表示對美國高校校園目前存在的所謂「反猶主義」感到十分震驚,要反對這種現象。

在美國社會中,反猶確實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目前親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中經常聽到一句口號,「從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終將自由」,連這句話都已經被美國國會眾議院認為是「反猶主義」。

前面說過,美國東北地區的政治敏感性非常高,今年又是大選年,美國不僅要選總統,也要選國會議員。因此對於任何一位候選人,他都不敢得罪親以色列金主。

除了來自政界的壓力,美國大學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許多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都需要捐款,很多捐款人其實同以色列有很深的關係,或者有猶太裔背景。如果大學拿不出一個明確的態度,捐款會受影響。站在校長的位置上,他/她要考慮學校的發展,何況還有前車之鑒,如果不採取行動,在當前的政治氣候下,在美國東北地區這個猶太勢力存在感比較強的地方,他們還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校長職位,這是個比較為難的問題。

當然,最近哥大的校委會已經通過一項決議,批評校方決策不當,認為不應該暴力對待學生,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表達。所以在面對社會公認的準則時,校方也不得不做出讓步。

觀察者網:美國調查新聞網站《攔截》(the intercept)4月中旬爆料,《紐約時報》的內部備忘錄要求記者報道巴以衝突時避免使用「大屠殺」、「種族清洗」等不利於以色列的辭彙。抗議學生提出的訴求也包括反對和揭露猶太遊說集團對美國政界、新聞界與文化界的滲透與壓力。美國社會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范鴻達:美國國內對於美以特殊關係、美國的對以色列政策問題,實際上已經「脫敏」了。這是一個之前比較敏感、不讓討論的問題,但近年來在美國已經可以公開討論。而目前的趨勢是,批評美以特殊關係、美國對以色列政策的聲音越來越響亮。

雖然美國官方的政策依然是強烈支持以色列,但是從學界到社會甚至是政府內部,批評聲日益強烈。特別是自去年10月7日巴以衝突爆發後,隨著傷亡加重、人道主義危機升級,美國內部對以色列的批評與譴責聲非常多。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不僅僅發生在大學校園裡,也蔓延到社會面與學術界。我聯繫過的一些美國學術界朋友,經常會在講座、會議等學術活動中公開大聲地表達這種意見。

我看到《紐約時報》那份內部會議的備忘錄在社交媒體上曝光後,也挺感慨。這某種程度上說明,去年10月7日以來,美國社會對以色列在加沙行為的批評十分強烈,已經到了《紐約時報》不得不採取抑制措施的程度。畢竟這樣的美國私有媒體同美國政界的聯繫比較多,也會受到一些勢力的影響。

此外,我個人感覺,包括這次的學生抗議活動所體現出來,「反猶主義」這個詞在美國被過度濫用了。

我和以色列朋友交流時也一直講,你們「反猶主義」的使用頻率太高、範圍太廣。就像兩個人聊天,我批評以色列政府的政策,認為它們有待商榷,不利於你們的國家。但是按照對方的觀點,我就是在宣揚「反猶主義」。這也是我在美國學界一些朋友所強調的,不要動不動給人扣上「反猶主義」的帽子。

眾所周知,「反猶主義」在部分歐洲國家有特殊地位,一旦你被扣上這頂帽子,就面臨違法。這是一個很糟糕的事情。美國社會也有人被這件事困擾,或者是表達強烈的不滿。他們認為自己在反對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不是反對某個身份或整個民族。

觀察者網:佛羅里達州一位共和黨眾議員在媒體上宣稱,中國「資助」了美國大學裡的「挺巴」抗議。美國東北大學校方也表示,學生抗議背後有「外國(部)勢力」。作為中國的吃瓜群眾,我們該以什麼心態看待這個問題?

范鴻達:當那個政客講中國「資助」時,主持人馬上追問他是否有證據,結果他說不出來。我想他們說出這樣的話並不奇怪。一方面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兩黨競爭比較激烈。另一方面,過去幾年來,包括從上一屆大選中能明顯觀察到,美國總體來說自信心不如從前了。我在與美國學者打交道時,也有比較明顯的感受。過去美國長期認為自己強大到不必擔心外國的影響;但是近年來,美國對於「外部干預」的敏感性越來越高。

其次,這也體現了美國國內嚴重的社會與政治分裂。特別是特朗普任期內,他對美國社會、對美國政治的負面影響非常大,甚至無法預測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種影響。一些美國人在交流中都表示,儘管過去美國的政客也很虛偽,但還是有底線的。可特朗普總統在位時突破了美國的底線,大家都不知道政客能做到什麼程度。

前天晚上和一幫美國朋友聊天時,他們聊到大選的問題,都表示堅決不給特朗普投票,否則會拉低美國的整個「道德水準」。但是美國當前的各種民調顯示,特朗普支持率其實是領先拜登的。

范鴻達:在現場觀察學生抗議,和美國媒體報道不太一樣 - 天天要聞

被問到是否掌握中國「資助」美國親巴勒斯坦抗議的證據時,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希門尼斯拒絕明確表態 視頻截圖

此外,美國現在將中國視作頭號競爭對手,從美國決策者、政客的角度來說,不管俄烏、巴以衝突要牽涉多少精力,他們始終認為中國是對美國威脅最大的國家。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當美國國內出現一些問題時,他們下意識就要找那個「最大的敵人」來轉移視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校方提到的「外部因素」,既可能指來自外國的因素,也可能指學校以外、美國國內的因素。

比如我很清楚地記得,紐約大學包括紐約市市長都在發言中表示,有確鑿證據證明來自美國其它地方的人,捲入了紐約大學校園裡的抗議。他們強調是紐約州以外的美國人。

去年12月份我剛來美國沒幾天,正好趕上伯克利校園裡舉行一場規模比較大的聲援巴勒斯坦抗議。我在現場就明顯感覺到一些人不是在校學生的模樣,於是就和旁邊的安保人員聊天。我問他,這些參與者都是學生嗎?對方表示,如果都是學生,自己就不用那麼緊張了。所以言下之意還是有校外的人來參與。

觀察者網: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多位美國大企業ceo要求曝光支持巴勒斯坦學生組織的成員身份,並聯名搞「就業抵制」。這次也有抗議組織學生領袖因為「反猶言論」被禁止入校。因為政治觀點導致學生遭遇就業歧視甚至「社會性死亡」,如何評價這種「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對美國社會的撕裂?

范鴻達:這個問題要結合美國的內部政治來看,它確實是存在的。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學生的抗議、社會上的抗議,包括大企業在內支持以色列方面的回應,這些因素是互相影響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單一的事件。一談到這個話題他就要給你定性,按我們國內通俗的話講,就是大搞「政治正確」。這是美國當下非常重要的問題,他們非常強調「政治正確」。

比如現在你同美國人聊天,一旦提到2021年1月6日發生的事情,往往會嚴重刺痛他們。特朗普不承認拜登勝選、支持者衝擊國會山的那次事件,即是美國政治與社會分裂的標誌,也是進一步分裂的催化劑。它事實上導致許多美國人,特別是精英階層對本國民主體制產生嚴重擔憂。為什麼這次警方進入哥大校園後,出現了激烈的對抗,許多大學老師都和學生站在一起?某種程度上說,這背後都體現了美國人對於近年來本國民主體制遭到侵蝕,深感必須做出回應的擔憂。

至於另一個推動局勢的案例,就是幾年前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那場運動對非裔美國人來說是相當成功的,也給其他的少數族裔群體,包括這次抗議涉及到的美國國內巴勒斯坦勢力,提供了一種精神動力。前段時間我同馬里蘭大學政治系的一位教授交流時,和他分享了這個觀點。他覺得很有道理,「黑人的命也是命」那場運動,確實對美國少數族裔的政治抗爭運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的親以色列勢力也有自己的圈子,特別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從社會層面來看,儘管大學校園和其它地方有許多親巴勒斯坦抗議,聲勢浩大,吸引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但放在全美國的範圍來說,其實更多的美國人支持以色列。

蓋洛普民調機構今年2月的輿論調查顯示,58%的受訪者支持以色列,只有18%的受訪者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pna)有好感。一方面前者在人數上佔優,另一方面他們的實際影響力遠遠超出這個調查所體現的比例。儘管在當前的國際大背景下,支持巴勒斯坦的勢力受到大量關注、活動頻繁,但是這一派勢力的實際能量到底有多大,還是值得觀察的事情。

觀察者網:有人將這次美國高校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抗議同1968年大學生反對越戰抗議相比較。不過對此看法不一。有人認為,今天的抗議人群比較小眾,巴以衝突並不涉及大學生的切身利益。另一種觀點則認為,60年代的抗議遊行深刻影響了美國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導致後來的社會思潮轉變。您怎麼看當前美國學生抗議活動的各方面影響?

范鴻達: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層面講,首先它肯定有積極影響,對此我個人十分確信。正如「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給非裔美國人、美國的全體少數族裔帶來的影響是個值得長期研究的話題;過去半年來,美國社會中接二連三地上演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這一定是個日後會被學者仔細研究的現象。

巴以衝突已經上演了幾十年,這是美國第一次圍繞該問題出現非常鮮明的社會分裂。在此之前,美國內部從來沒有因為巴勒斯坦問題對以色列發出如此猛烈的批評,上演這麼多支持、聲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為什麼這次出現了?它是在什麼背景下出現的?這次的抗議一定會產生多層面的影響,而尤其值得研究的是把它放在美國的少數族裔背景下。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不同族裔的人來自世界各地,他們的命運也有差異。移民群體都面臨現實的困難,希望實現自己的訴求。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推動。我相信這次的運動會對美國的阿拉伯族裔甚至穆斯林群體的未來處境產生積極影響。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我並不認同把目前美國社會上的現象同20世紀60年代的反戰運動相提並論,在我看來,這兩件事並沒有可比性。首先,美國是越南戰爭的直接交戰方,那場戰爭對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了直接影響。但美國不是巴以衝突的直接參与方,這場衝突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沒有那麼深遠。

范鴻達:在現場觀察學生抗議,和美國媒體報道不太一樣 - 天天要聞

1970年,美國國民警衛隊士兵在肯特州立大學校園內驅散抗議學生,造成12人死傷 圖自:視覺中國

從伯克利一個校園就能清楚地體現出區別,學生們每天在一個固定的地點舉行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附近幾十米開外,有學生在參加亞洲文化節、美食節,不遠處的校門口還有絡繹不絕的學生在拍畢業照。校園裡該上課的上課,該喝咖啡的喝咖啡,有人躺在草坪上聊天。每個人都在過自己的生活,你的抗議和他喝咖啡、享受美食節活動並不矛盾。可以說,在伯克利,學生抗議對整個校園的影響都不是全面的。

我們雖然沒經歷過那個年代,但是翻閱資料便能知道,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反戰運動不是這樣的。不過,我認為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傳承。比如伯克利學生今天安營紮寨的地點,就是60年代學生反戰運動抗議的地點。有些美國學生也能意識到,上世紀60年代曾經發生過反戰抗議,因此有思想上的傳承。但是從規模和性質來講,包括美國在其中扮演角色的問題上,我覺得這兩場運動沒有可比性。目前為止,我還不敢確定今天在美國高校上演的事件能否被稱作一場「運動」。所以在表述的時候,我傾向於用「現象」來描述當前的情況。

觀察者網:這次的美國高校學生抗議事件是否會對拜登的選情產生不利影響?

范鴻達:目前拜登總統確實面臨比較大的挑戰,他在對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上,不要說給人帶來驚喜,甚至連正常的政策效果似乎都沒達到。

比如在加沙衝突的問題上,拜登政府包括總統本人向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提了很多要求,設定了許多所謂的「紅線」,卻一一被內塔尼亞胡政府給突破了。對於一個美國每年援助幾十億美元的國家,拜登政府在關鍵時刻卻無法發揮影響力。現在大家都知道,美國非常擔心以色列不受控制地採取下一步行動,比如進攻拉法和升級同伊朗的衝突,這是拜登政府最恐懼的局面。

在理想狀態下,拜登政府當然希望全世界都不要搞出什麼「幺蛾子」,包括國內爆發學生抗議,讓他能專心應付選舉。作為一名政治學學者,面對這次引發媒體廣泛關注的學生抗議事件,我總是會關注背後的政治因素。

在警方進入哥大校園前後,陸續有好幾批議員到校園裡發表講話,包括我剛才提到的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他去的時候也帶了好幾位議員,還見了一些猶太學生。所有這些政治勢力都在有意識地利用這次事件,凸顯自身的政治傾向。

例如,進入哥大的議員無一例外都表達了對猶太學生處境的擔憂。拜登政府也持相似的立場,美國政治高層在這件事上思想比較統一,自從哥大、紐約大學出現激烈的對抗後,他們就把學生抗議同「反猶主義」牽扯到一起,這就是大選帶來的影響之一。

對美國的政治選舉候選人來說,他一定要有比較明確的表態,因為得罪不起以色列的院外遊說勢力。但是美國也有穆斯林裔、阿拉伯裔選民,他們的選票也很重要,這是拜登政府面臨的兩難。畢竟目前的美國大選形勢非常焦灼,兩位老人家都沒有明顯的優勢,如果按照目前的民調統計,特朗普還稍微領先一點。

因此,學生抗議活動確實給現任總統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現任總統要為一切混亂負責。至於特朗普,他根本不用進一步討好猶太人勢力,全世界都知道特朗普親以色列、支持猶太勢力。

觀察者網:結合前面的分析,可否談談您認為這次學生抗議活動可能會如何收場?

范鴻達:我個人認為,像哥大、紐約大學那種烈度的,引發了肢體衝突的抗議應該會慢慢平息下去。這是由當前的政治氣候決定的。

美國大學領導層面臨來自政界的壓力,要求儘快恢復秩序。而抗議師生要求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就像在伯克利的校園那樣。他可以喊口號、請人來跳舞,與觀眾互動。如果這些要求滿足了,他也覺得沒必要去做出過激的舉動。校方也沒有理由拒絕學生的這種表達,沒必要讓警察進校園了。

我注意到,美國當地時間26號,華盛頓特區警方拒絕了喬治·華盛頓大學校方的請求,警方沒有清理校內的學生帳篷營地,理由是認為沒必要去處置和平的抗議活動。所以美國人這邊還是覺得,能讓他有表達的空間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不過,只要加沙的戰爭、巴以衝突一天不結束,美國社會中的抗議遊行現象也很難消失,儘管烈度會降低。我預計衝突還不會立即結束,所以抗議遊行現象還是會持續。此外,美國社會對於自己國家民主自由體制的擔憂與捍衛,同樣會繼續下去,這是美國社會的一個焦點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范鴻達:在現場觀察學生抗議,和美國媒體報道不太一樣 - 天天要聞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一年級的孩子要學這麼多時間?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一年級的孩子要學這麼多時間?

說實話,一年級的孩子要學這麼多,佔用這麼多時間,看著就有一些於心不忍。但是在目前相當內卷的教育環境中,好像周圍的孩子們都是充滿了各種輔導班。孩子還小可以適度的引導開發興趣點,讓孩子真正地把這些當做自己的愛好去學習,而不是家長強制下當做一種負擔。
喜報!壽縣三中畢宣昌老師在安徽省初中物理優質課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 天天要聞

喜報!壽縣三中畢宣昌老師在安徽省初中物理優質課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點擊藍字關注 回復「拼車」、「相親」、「求職」獲取最新信    日前, 2023年安徽省中小學優質課評選結果出爐。我校畢宣昌老師以其卓越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學術功底,榮獲安徽省初中物理優質課大賽二等獎!本次安徽省初中物理優質課大賽是由安徽省教育廳主辦,旨在推動中學物理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課堂教...
韋神一請假,家長就炸鍋,網友:他的板書一個看不懂 - 天天要聞

韋神一請假,家長就炸鍋,網友:他的板書一個看不懂

韋神一請假,家長都成熱鍋上的螞蟻臨近高考的這個關鍵時刻,突然有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傳開——大家都認識的遊戲解說大神"韋神"竟然請了一個跨越高考期間的長假!具體時間是從5月4日一直到6月13日。你們應該能猜到了吧?確實,這個消息一經傳開,立刻就在親友家長圈引起了軒然大波。
全國擬新設33所本科高校,廣東成最大「贏家」,這些學校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全國擬新設33所本科高校,廣東成最大「贏家」,這些學校來頭不小

5月15日,教育部網站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24所計劃新設立的本科高校正式公示,包括備受關注的深圳理工大學和位於青島的康復大學。 這是本周內教育部第二次發布擬新設本科高校的公示。就在3天前的5月13日,河南體育學院等9所學校亦獲公示,其中2所為更名設立。 2024年擬設立本科高校名單(...
考研升學率73.9%!南郵「才華」專業17人上岸「雙一流」 - 天天要聞

考研升學率73.9%!南郵「才華」專業17人上岸「雙一流」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畢瑩瑩 記者 於露)又是一年畢業季,南京郵電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2020級材料化學專業23名同學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畢業答卷。其中17人被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雙一流」建設高校錄取,考研升學率達73.9%。
奮鬥新征程 共築家國夢 | 連州開展「家教潤心·成長同行」家庭教育宣傳周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奮鬥新征程 共築家國夢 | 連州開展「家教潤心·成長同行」家庭教育宣傳周系列活動

連 州 融 媒搜索5月15日是第31個國際家庭日,當天上午,連州市婦聯聯合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禁毒辦、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市紅十字會在連州鎮中心小學開展「家教潤心·成長同行」家庭教育宣傳周系列活動。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化身宣傳員,在攤位前向學生及家長認真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