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2024年04月06日18:55:04 教育 1702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趙玉 通訊員 高卿

4月3日,深圳市桂園中學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正式開幕。本次創客文化節以「千里江山可『中』意,寰宇絕景在『華』圖」為主題,旨在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讓學生領略中華大地的壯美秀麗,祝願偉大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深圳市桂園教育集團桂園中學副校長陳冬平及各部門主任、年級主任以及老師、初一年級全體師生參加了開幕式。

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

深圳市桂園教育集團桂園中學副校長陳冬平致辭

陳冬平為開幕式致辭,他代表學校向本次創客文化節的舉行表示祝賀,他表示,桂園中學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重視科技、科普、科創教育,努力為同學們培養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搭建平台,鼓勵同學們成為胸懷大志,熱愛科學,腳踏實地,築夢未來的新時代中學生,為美麗中國、科技強國、教育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並預祝本次創客文化節取得圓滿成功。

【一】

科創表演整齊活 身臨其境享盛宴

以天空為幕,以大地為台。地爆球啟動儀式、無人機編隊表演、科學實驗室表演、鳳凰航模特技飛行不斷燃爆全場。除了有科學實驗室鵬鵬老師、深圳本土資深航模玩家張研老師為大家帶來精彩表演,更有代表著羅湖區多元包容、開拓進取精神的形象大使「羅犇犇」現身校園與同學們進行親密互動,伴著動感的音樂與「舞姿」,和著陣陣掌聲與歡呼聲,本次創客文化節在一個個精彩紛呈的表演中拉開帷幕。

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

【二】

大美中國·創意製作

美在中國,創意無限。此次「大美中國」模型展以班級為單位,對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進行DIY創意模型製作。模型製作融合了地理、美術、物理、語文等多學科知識,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意識。

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

現代浪漫的東方明珠,壯美滄桑的塞外邊關,冰火交織的東北雪鄉,白牆黛瓦的煙雨江南,一個個製作精美、貼近現實的模型引得師生稱讚連連。當書本知識以另一種形式映入眼帘,跨越時空限制,同學們奔赴了一場遇見中華文明之美、人文之美、山川之美的視覺盛宴,感受到「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一成」的人地和諧,流露出滿滿愛國主義情感和家國自豪感。

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

有學生表示:「模型製作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通過查閱資料讓我對甘肅省的不同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充分感受到書本中所說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觀特點。」還有學生表示:「模型製作過程中有很多挑戰,比如選擇哪些能夠代表地域文化特色的事物進行刻畫,用什麼材質表達能夠逼真地再現當地地理環境特點,同時在文化知識和美學素養上也對我們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經過我們的齊心協力通力配合,在看到最終成品的那一刻,我覺得一切的付出和汗水都值得了。」

【三】

Ai 我中華·智能創作

人工智慧,賦能創作。「Ai我中華」創作展是本次創客文化節的一大創新亮點。學生以個人為單位,自選大語言模型系統,以「愛我中華」為主題,與 Ai 合作創作多種形式的作品,藉助Ai歌頌、描繪、書寫對祖國的愛意。此次創作展充分體現了科技賦能教育,是「信息科技+」的一次突破性嘗試,為學生提供了創新實踐的舞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文化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

有學生表示:「人工智慧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作為生長在網路信息時代下的中學生,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同時還要善於辨別虛假信息,杜絕不良信息,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利用信息技術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

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

【四】

航天中國·科普展示

科技教育,科普為先。在校園展示區還設置了航天發展史文化牆、航天火箭模型展,了解我國航天事業的前世與今生,細數我國航天成就,在心底埋下一顆投身於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的種子。現場的有獎科普問答引來學生們的圍觀與積极參与,同學們在為獲獎同學接連喝彩的同時也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

【五】

科技遊園·互動體驗

擁抱科技,智享未來。科技互動體驗一直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創客節活動之一。本次科技互動體驗活動包括「機器狗互動」、「VR太空艙」、「3D列印筆創作體驗」、「無人機障礙穿越體驗」、「四大發明活字印刷術」、「魯班鎖」等12項內容,結合 5G、4K、VR 等現代技術,學思結合,寓教於樂,讓同學們能夠近距離觸摸歷史與未來,感受科技的無窮魅力。

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

【六】

追光逐玉·科學精神鑄心魂

近年來,桂園中學不斷加強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五大文化節」成為展示才藝、放飛夢想的重要平台和載體。學校從「教師的科學素養提升」和「學生的科學精神培養」兩個方面穩紮穩打,做實做細,不斷取得新成績。桂園中學教師陳燕純在2023年廣東省中學物理和小學科學實驗教師(實驗管理員)實驗操作與創新技能競賽中,榮獲省賽一等獎第一名和創新獎;教師邱黛虹、黃呂香等多次在羅湖區中小學創客節中獲得優秀輔導員稱號;各學段學生也多次在羅湖區中小學創客節中大放異彩,收穫區級一等獎、二等獎等佳績。

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展示「Ai 我中華·智能創作」,桂園中學舉辦第十九屆創客文化節 - 天天要聞

桂園中學通過營造更加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校園文化,依託各類項目式活動、跨學科實踐等形式,積極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學校立足校情和學情,大力開發課程,引進優質資源,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科學教育,努力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種子。通過大力培育具有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持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

(攝影:戴前磊)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這組照片太難得了!上世紀高考現場,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 天天要聞

這組照片太難得了!上世紀高考現場,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高考就相當於一個分水嶺,有太多的人將希望寄托在了高考那場考試之中,所以每年在高考那兩天的時候,孩子和家長都會緊張。不過要是上一個不太好的大學,也只是比普通人稍好一些而已,然而在上個世紀的時候,高考真的能夠讓一個人的人生實現翻
姜萍:在專科學校自學偏微分方程,她的數學天賦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姜萍:在專科學校自學偏微分方程,她的數學天賦從何而來?

一、初識數學的魅力中學時期,數學對於我而言猶如熠熠生輝的光輝,指引著我在學術之路上前行。荊棘叢生的數學問題,對其他同窗來說可能是無法逾越的鴻溝,然而於我而言,卻是探索求解的寶藏。這份獨特能力使我感到欣喜又略帶迷茫,儘管家長和教師反覆告誡我要
17 歲中專女生自學全英文版偏微分方程,在阿里數賽中突圍而出 - 天天要聞

17 歲中專女生自學全英文版偏微分方程,在阿里數賽中突圍而出

本尊為姜萍,專註於時裝設計研究。數學深奧美妙令我痴迷。自初中起,這一熱愛便悄然生根發芽。隨著學識增長,常規數學課堂已無法滿足我求知慾。故此,我期待更深層次地鑽研數學,使自身在探尋之路上愈發堅定不移。自踏入中學校園後,本人數學才華獲得知名數學
啟動直升碩士項目!港中大(深圳)與哥倫比亞大學開展合作 - 天天要聞

啟動直升碩士項目!港中大(深圳)與哥倫比亞大學開展合作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簽署協議,雙方將在人才培養、青年交流和師資互訪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入合作。根據協議,港中大(深圳)與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互為彼此所在國的主要戰略合作夥伴,共同致力於推動實現中美高等教育友好合作的美好願景。通過協商,兩校將在工程和應用科學各個領域開展本科和研究生...
17歲中專女生爆火!會被大學破格錄取?她參加的數學競賽什麼來頭? - 天天要聞

17歲中專女生爆火!會被大學破格錄取?她參加的數學競賽什麼來頭?

17歲天才少女姜萍火了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簡稱阿里數賽)決賽名單中,她以93分的高分名列第12位,也是首位闖進決賽的中專生。她的排名前後均來自北大、清華、劍橋等世界名校。不少高校拋出橄欖枝浙大教授:歡迎來浙大!在入圍結果公布後,江蘇大學發布微博稱:「歡迎報考,來江大和你的老師做校友」。同濟大學發博祝賀...
今年省內招收120名本科生!深圳理工大學主校區迎來首場校園開放日 - 天天要聞

今年省內招收120名本科生!深圳理工大學主校區迎來首場校園開放日

6月15日,深圳理工大學(簡稱「深理工」)推出主校區開放日活動。據介紹,今年,該校將在廣東省內招收首批120名本科學生,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類招生,所有學生入學一年後可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專業,可選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神經科學、生物技術、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6大特色本科專業。由於深理工是第...
100%就業率背後的教育奇蹟,三分之一學子選擇升學的深造之路 - 天天要聞

100%就業率背後的教育奇蹟,三分之一學子選擇升學的深造之路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一所高校能以其畢業生就業率達到近100%,無疑是令人矚目的成就。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這所學校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完成本科學業後選擇繼續赴國內外深造。這一現象不僅反映出該校的教育質量與影響力,也揭示了當代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