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之前國家層面發布的各項規定和要求來看,義務教育教師工資「不低於」目標的持續落實和督查仍將是今後每年的重中之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2022年1月和5月連續兩次發出提醒函,要求各地將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列為政府必保支出,確保教師待遇保障長效機制和工資收入隨當地公務員待遇調整的聯動機制。
教育部2022年2月8日發布的2022年工作要點要求加強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保障,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此外,還要求保證財政教育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新增教育投入更多用於薄弱環節,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於提高教師待遇。
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於提高教師待遇,教育部的這個提法應該是首次。義務教育財政經費是指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的財政預算中實際用於義務教育活動所需要的一切費用,主要是包括義務教育的教育基本建設費和用於學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的教育事業費,而且教育經費總投入也是逐年增加。
用於義務教育學校建築校舍和購買大型教學設備及維修費用的教育基本建設費的不斷投入已經使得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在各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隨著條件的逐漸改善,持續不斷增加的教育經費支出用於提高人員開支佔比就成為了可能,因而也就出現了首次教育部的這個提法。
實際上,我國教育經費中用於人員開支的比例偏低,與國際水準相比,中小學差了30%左右,這次教育部首次提出要將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於提高教師待遇,這不僅會讓教育經費支出在新形勢下有了新的側重以及改變人員經費佔比偏低的狀況還會使得「不低於」目標的真正落實有了堅實的經費保障。
2022年9月27日,據教育部在召開的「教育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的介紹,這十年教育投入僅增量就有3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3000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GDP的比例連續十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為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第一大支出,教育始終被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這其中,教師工資待遇被要求作為教育經費投入「本中之本」優先落實,堅持把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作為貫徹「不低於公務員」法定要求的重中之重優先落實。在各項支出中,用於教職工人員支出的佔比最高,2021年達到61.6%,提高幅度最大,教育經費支出重點逐步從投資於物轉向更多投資於人。
2021年用於教職工人員支出的佔比最高達到61.6%,這是從國家和地方雙邊財政工資專項支出的角度而言的,這也是教師數量巨大所決定的。國家層面的有些轉移支付資金比如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於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推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等。
實際上,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是不包含教師工資的,除非所在縣市區經濟落後財政困難而且無法保證教師工資的正常發放,轉移支付資金分配就會加大向財力困難地區傾斜的力度以確保基層政府能夠履行「三保」的兜底職責,但會包含數量很多的特崗教師的工資支付以及數量更多的義務教育教師鄉村生活補助。
雖然義務教育經費指的是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的財政預算中實際用於義務教育活動所需要的一切費用,包括義務教育的教育基本建設費和教育事業費(學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等,但實際上,我國教育經費中用於人員的比例偏低,和國際水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而且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隨著教育經費的持續加大投入,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各項條件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就連鄉村學校也早就實現了校舍和硬體設施的更新換代。隨著城鄉學校各項條件逐漸改善,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中人員開支的佔比以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教師待遇就顯得極其必要了!好在教育經費支出重點已經逐步從投資於物轉向更多投資於人,這讓教師工資落實有了切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