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教育局發布了2024年廣州中考體育藝術類特長生招生新政,新政有何特點?2月2日,廣州市教育局做出了進一步說明,解析新招生政策的4大特點。
2月1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布《2024年普通高中學校體育藝術類特長生自主招生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廣州市教育局表示,《工作方案》一是有利於和高校體育藝術招生改革接軌。廣州市普通高中體育藝術特長生招生政策遵循高考體藝類考試招生工作改革的總體思路,加強與高考招生工作銜接,協同推進基礎教育體育藝術招生改革,形成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二是有利於多途徑增加學生選擇和錄取機會。學生報考學校數增加,通過專業測試人數增加、優化錄取成績構成等,這些舉措將較大幅度增加考生通過專業測試機會和錄取的機會,提升招生計劃的完成率。
三是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工作方案》新增優秀體育後備人才類別,採取「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專業測試成績」的結構化成績方式錄取,這些舉措可以為更多體育藝術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更加註重全面發展。
四是有利於體育藝術人才集中系統培養。通過優化體育藝術特長生招生學校布局,遴選一批場地設施、師資教練等方面具有優勢的特長生招生學校,保障高水平體育美育團隊的梯隊建設,有利於為體藝學生拓寬成長通道。
各方聲音
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教育部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汪曉贊
對廣州市體育藝術特長生招生政策調整,汪曉贊有幾點建議:
一、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對體育藝術類招生先後提出了優化招生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提高文化成績的相關要求,糾正過去長期以來在體育藝術類專業人才選拔中存在的「重專業輕文化」傾向。為積極響應教育部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滿足高質量人才教育建設需求,廣州體育藝術類特長生自主招生需要勇於作為、敢於擔當,在吃透教育部相關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對基礎教育的改革需要快速、果斷、穩妥地跟進,以適應新時代新要求。
二、藝體人才需要身體素質天賦,但也需要紮實的學科文化素養。國內外的大量人才發展案例表明,體育藝術生想走得更遠,特別是想要成為拔尖人才,必須是有較好的文化基礎。青少年專業特長的發展不能單調地僅局限於藝術或體育的專業訓練中,這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需要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特別是智力發展,它是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認清自我、發揮潛能的基礎,是成為某個領域佼佼者的基石。
三、基礎教育考核中,體育藝術類考核同樣充滿著競爭的激烈。大量的學生為了參加藝體的專業考核,甚至停課、停學,綜合素養得不到應有的提升,教育失去了立德樹人的根本屬性。廣州市在招生工作方案中提高文化成績的門檻,不僅是一種導向,更是讓教育回歸育人本位。要通過教育改革,引導學生放眼望世界,哪怕最終無法在體育藝術類這條路上走向成功,也能從容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
廣州市玉岩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印賢文
此次方案的調整有幾個優點,一是通過體育美育「一條龍培養學校」來統籌高水平體育美育團隊建設,培養高水平體育美育後備人才,既符合國家對普通高中的發展定位,也為一部分有「特殊才能」學生的升學和成長提供了路徑,同時對普通高中的特色化、多樣化發展,為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提供了生源基礎和制度保障。
二是方案對體育特長生和藝術特長生的計分方法進行了區別處理:藝術特長生的學業成績和專業成績按5:5計算,體育特長生的按4:6計算,完全符合藝術、體育特長生學業水平的實際情況及發展需求。
三是方案將優秀體育後備人才的錄取最低控制線調整為普高資格線的80%,應該是經過了充分的調研,從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學業水平的實際出發而作出的較大調整,為廣州市吸引、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提供了制度支撐。
廣州市花都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美術教研員 葉芬
今年政策的調整從招生學校及項目布局優化、招生類別拓寬、學生報考和錄取機會增加、專業和文化成績結構科學設置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形成「百花齊放、重點突出、優勢集中」的體育藝術人才培養機制,符合國家對體育藝術拔尖人才培養的戰略要求,為學生搭建廣闊的成長成才平台,滿足廣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培養需求,突破目前布局散、選擇少、人才流失等瓶頸,使體育藝術拔尖人才選拔更加科學精準、公平公正。其中,藝術專業錄取成績結構化設置參照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辦法,文化和專業成績各佔50%比例構成,強調提升藝術類考生文化素質的更高要求,有利於引導轉變藝術學習的技術化和功利化傾向,注重培養造就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素質全面、專業紮實的藝術拔尖人才。
文|記者 蔣雋
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