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再是「鐵飯碗」。1月7日,北京市丰台教育發展理事會2024年工作會召開,會上通過的《關於推進丰台區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該區將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結果運用,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1月8日北京日報)
有關「教師退出」的話題多次出現。比如重慶幾年前試點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改革,一個「定期註冊」周期(5年)內連續兩年以上(含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將註冊不合格,不得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去年網傳擬取消教師編製,實行「教師退出機制」,被否認。
我國《教師法》早有相關規定涉及教師退出。該法律第二十四條規定,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陞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這意味著教師考核結果不合格可以不聘任。根據第三十七條,教師有三種情形之一的,由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
而北京丰台區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依據就是《教師法》第二十四條。雖然各地對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結果運用一直都有,但考核結果主要用於晉陞工資、小小獎懲,並沒有真正觸及教師的「鐵飯碗」。於是在中小學出現部分教師「庸懶散躺、推拖繞躲」等思想和表現。
北京丰台區教委有關負責人就指出,「少部分教師抱有『鐵飯碗』觀念,工作干好乾壞一個樣,特別是超編學校存在個別教師『躺平』的現象。」而探索建立的教師退出機制,將通過加強教師年度考核,讓考核不合格教師,以聘期結束後不再續聘、解除聘用合同等方式退出。
此舉顯然是杜絕教師「躺平」。因為每個教師要想不退出教師隊伍,只能在年度考核中結果合格,這就需要教師們端正思想、調整態度,真正將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扛在肩上。如此一來,教師隊伍才能保持活力和激情,以更高的目標和要求,推動教書育人事業取得新成就。
教師年度考核早就存在,過去之所以沒有運用考核結果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大概因為時機不成熟,如某些教職崗位存在人員缺口,探索退出機制不利於教師隊伍穩定和教育平穩發展。而今教師隊伍基本「不差人」,加之提出教育高質量發展,探索教師退出機制時機成熟。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專任教師達1065.46萬人,基本能滿足日常教育教學需要。而且,2022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達1144.2萬人次,報考人次超過當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可見更多人嚮往教師職業。有研究預測,到2035年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
在教師供給逐漸大於需求的趨勢下,讓不合格的教師退出教師隊伍,既不影響教育教學工作平穩開展,也能給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特別是淘汰不合格教師為優秀人才「騰位置」,更有利於教育高質量發展。所以,教育發展已進入新階段,是時候探索教師退出機制了。
需要指出的是,探索教師退出機制,主要是淘汰不合格教師,杜絕「躺平」等不良思想,並不是要讓教師人人自危。既然教師年度考核早就存在,就應該充分利用考核結果,使其激發教師幹事活力。不過,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的前提,是要確保年度考核和考核結果公平合理。
另外,對長期在編不在崗的教師進行清理是必要之舉,也是退出方式之一。
文/海凝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