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小賽來了。考博進入後半段,越是臨近考試,壓力越大。
心情本就壓抑,再看到網上嘈雜的聲音,比如:「讀博很苦」、「博士畢業難」、「讀博浪費時間」、「讀博不好就業」、「給你五年也考不上」這種負面帖子,非常影響備考心態。
承認吧,你害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害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因為你很清楚,只要考上是會讓自己更好的。
每當感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不妨看看她們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都是女生),希望能帶給你一些鼓舞。
01
故事一:關於二戰
陳同學 | 二戰 | 湖南某211新聞學
「我屬於霸得蠻性格,不管幾戰我都要考」
「焦慮的根源:在於遲遲不行動。情緒永遠比行動快一步,就會一直陷在焦慮里」,這是陳同學從失利的一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今年是陳同學二戰湖南某211的新聞學了,相比去年沒有目標地各種搜集資料、看經驗貼,今年的她更加遊刃有餘了:能清晰地列出學習計劃,找到適合自己的信息,做考博英語真題,不再追求套數,而開始嘗試「理解」。
情緒低落的時候,會抽出一個中午的時間,獨自去嶽麓山底下的大學城逛一逛,她說這裡充滿朝氣,看到大學生們的活力,會讓自己重新燃起對求學的渴望。
儘管這段考博時光對陳同學來說不算痛苦,但她昨晚還是做了個噩夢。夢見自己在進入複試,在考新聞的英語面試,老師提問沒有一個單詞能聽懂,場面非常尷尬!她驚叫著把自己從夢裡拉了出來。意識到自己越害怕面對什麼,就應該越去解決什麼,現在補救,總比現實里的噩夢要強。
關於未來,她也不止一次想過,無論是二戰還是三戰,這個博士上定了。
陳同學說:「我就是典型的湖南人霸得蠻性格,不管幾戰我都要考」。
02
故事二:關於在職讀博
甘同學 | 復旦醫學院已上岸丨目前是三甲醫院醫生
「培養自己的戰略耐心,這是一個博士的必修課」
在排名很靠前的三甲醫院裡,如果你去看病,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你的主治醫生如果不是醫院正式編製,大多醫生都會捧著書或單詞狂背,甘同學就是在職讀博考生之一。
三甲醫院的設施水平,醫療技術,尤其是專家隊伍都是頂尖,這也就直接要求醫生自身的能力素質必須過硬,可以說客觀上提高了准入門檻。另一方面,從全醫療系統從業者的整體素質來看,學歷越來越高也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所以醫學生都在儘早做讀博規劃,也很正常。
甘同學就是在當醫生很多年以後,工作中決定讀博的。當時博士班級里應該有三分之一的博士都參加過工作,所以在職讀博並不尷尬,不用過分關注讀博的年齡。
相反,工作過的人有著比較實用的工作經驗和項目經歷,能夠更快的上手,便於導師開展產業化研究。
所以大齡讀博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忽視,我們能做的是敦促自己早日出科研成果,爭取不要延期。然後耐下心把博士讀完,四五年過得會很快。
「培養自己的戰略耐心,這是一個博士的必修課」。
03
故事三:關於退伍讀博
李同學 | 當兵兩年退伍丨備戰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軍校考博,圓自己的綠色軍營夢」
李同學從軍校研究生畢業之後,還去廣東當了2年的義務兵。退伍回來就和朋友一起租了學校附近的房子,全力備考。其實還在部隊的時候,她就決定考博並且開始準備了。
李同學說,在部隊里,領導就十分支持他考博,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和幫助。沒有特殊安排的情況下,會儘可能給他多一些的學習時間。來之不易的備考機會,他當然會牢牢抓住。
李同學報考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的原因:這所學校不僅招收女生人數多,而且招收文科生人數也比較多,自己本就是軍校碩士研究生畢業,考這個軍校是十分有利的。
她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十分明晰,就是想當一名軍人,紮根部隊。考博對她來說,更像是退役後回到社會的一次融入。有好的結果更好,就算沒能上岸也在短期內重新撿起了專業知識。備考於她而言絕對是物超所值的一段經歷。
不得不說,服役的經歷,也讓她擁有超出常人的自律和耐性。、
李同學說:軍校的體檢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具體細則還有很多。所以我現在不光在備考英語,也要積極鍛煉身體,每天背完單詞、做完閱讀理解,也會在小區跑上五公里,爭取英語、專業文化、身體素質都一次達標,繼續圓自己的綠色軍營夢。
為了明年10月桂花香,加油!
每個考博的人,都盼著來年十月聞到花香,那個來自夢中學府的桂花香。
敢於考博的人,是不會輕易認命的。這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捨我其誰的霸氣,他們也並不會輕易展露。
小賽想對每一位24考博的同學說:「沒有什麼是必須得到的,也沒有什麼是不可失去的」。只要行動,就會讓你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文案編輯: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