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2023年09月28日00:08:10 教育 1554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舉辦,由省水利廳與省教育廳共同管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高度重視,是全國三所水利本科院校之一,浙江省內唯一一所水利水電特色的工科類應用型本科高校、浙江唯一一所國家水利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浙江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控股浙江水專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附屬中學-鎮海中學南潯分校。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3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杭州水力發電學校,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批行業院校;1958年,升格更名為浙江電力專科學校;1960年,分別參與組建浙江水利電力學校和杭州工學院;1962年,學校撤銷併入浙江大學;1975年,學校重建並於1978年更名;1984年,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成立;2013年,升格更名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2017年起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2020年,列為水利部強監管人才培養基地組成單位。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杭州錢塘、湖州南潯兩個校區,佔地面積2701.5畝,建築面積77萬平方米;設有8個二級學院,2個教學部和2個研究機構,開設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和 文學等5大學科門類的本專科專業41個,其中本科專業35個(含中外合作辦學專業1個);有1200多名教職工,專任教師595人,全日制在校生13827人,其中本科生12077人,專科生、預科生、留學生等1750人、與國內21所高校進行研究生聯合培養,累計培養研究生近200人,在校聯培研究生近80人。

源頭

  • 杭州水力發電學校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1952年12月,時任水電總局局長李銳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江華提出成立浙江省水電局,又與華東教育部、浙江省政府和王醒(後為浙江省水電局長)商談培養水電專業人才建立水電學校等事。

1953年8月24日,燃料工業部以浙江省工業幹部學校為基礎,在保留浙江省工業幹部學校(歸浙江省工業廳領導,成立於1950年2月,1952年撤銷)機械、電機兩科基礎上成立杭州水力發電工程學校,校本部設在杭州通江橋(現杭州第五中學校址);10月26日,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杭州水力發電學校,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四大水校之一,培養了一大批一五計劃建設者,在當時全國大中型水利和電力建設工地上,活躍著杭州水力發電學校畢業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業內人士將學校稱為「水電搖籃」。

1955年11月26日,隨著燃料工業部拆分為電力、石油、煤炭三個工業部,學校改由電力工業部領導,更名為電力工業部杭州水力發電學校。

1958年7月,學校下放給浙江省,並升格為浙江電力專科學校,屬於大專性質,由浙江省水利電力廳主管。

  • 浙江省杭州水利學校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1956年8月,經浙江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立浙江省杭州水利學校,由浙江省水利電力廳主管,校址設在杭州市慶春門外華家池。

1960年4月25日,浙江省水利電力廳將浙江省杭州水利學校下放錢塘江工程局領導。

合併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1960年開始,浙江省對中等專業(技術)學校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整壓縮;同年9月,浙江電力專科學校中專部遷往浙江省建德縣,與浙江省杭州水利學校、國家水利電力部建設總局下屬新安江機電安裝技工學校合併,成立浙江水利電力學校,定址新安江汪家, 由浙江省水利電力廳主管;在原杭州水力發電學校校址為主的基礎上(校址在杭州文一路) ,大專部分同浙江機械專科學校(現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化工學院(現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紡織專科學校(現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冶金系、地質系、土木系和煤炭系)部分專業和杭州大學數理化三個系合併, 成立杭州工學院。

1961年,正值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杭州工學院被撤消,部分系科併入浙江大學,同時恢復浙江紡織專科學校,原杭州水力發電學校部分參與合併組建浙江水利電力學校。

1962年2月,浙江水利電力學校校產、師資、檔案全部併入浙江大學;同年5月,學校撤銷,校址改稱浙江大學二分部。

重建

學校停辦後,浙江省水利建設事業出現後繼乏人的現象。

1975年,經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浙江水利電力學校重建,定址杭州清泰門外。

1978年,更名為浙江水利水電學校。

1980年,浙江省水利廳決定建立浙江水利幹部學校,與浙江水利水電學校合署辦學。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198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校址暫設浙江水利水電學校內(杭州杭海路、秋濤路)。

1993-1994年,浙江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馬壽拫、浙江大學副校長黃達人、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洪起超等相繼代表這三所大學分別與學校和省水利廳洽談合併事宜,都希望合併建成其水利水電學院,學校和省水利廳都未予考慮,只想獨立辦學。

1995年,經濟與管理學院成立。

1999年,浙江省水利廳與浙江工業大學簽訂合作辦學的協議書,要求擴大辦學規模、提高層次和浙江工業大學合作共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2001年,浙江水利水電學校全部併入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

2001年6月,浙江傳媒學院東區規劃用地與浙江水利水電高專位於西區的下沙一期建設用地對換,取得浙江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最終於8月份成功對換。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2003年,整體遷入杭州下沙校區;8月,成立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

2004年,被列入浙江省「升本」計劃,並按「升本」程序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審批。

2007年,繼續教育學院成立。

2010年,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成立。

2011年,與浙江省圍墾造地開發公司簽訂江東校區土地供地協議書;被列為浙江省省級教育改革項目試點高校; 當選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和中國塑性工程學會理事。

升本

2013年4月,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為支持學校建設和發展,省人民政府承諾「今後五年(2013-2017年)內省財政共補助1.5億元,」以及省水利廳「在今後五年每年投入1000萬元以上資金。

2014年,水利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簽署《水利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備忘錄》,列入省重點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2015年,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2017年12月,經過中央文明委嚴格複查,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入選浙江省加強應用型建設試點本科院校。

2016年,加入CDIO聯盟理事單位;成立創業學院。

2017年,以優異成績通過學士學位授予權評審。

2018年,被列入浙江省應用型示範建設高校。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2020年6月4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與湖州市南潯區人民政府在南潯區行政會議中心簽署共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新校區協議。

2021年年6月28日,湖州市南潯區委區政府、寧波市鎮海中學和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三方簽署協議,共同建設鎮海中學南潯分校。

2022年9月1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南潯校區啟用儀式舉行。

2023年1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與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申報的來華留學生「專升本」人才聯合培養試點,獲得教育部正式批准。

2023年2月,浙江省學位委員會印發《浙江省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規劃(2022—2026年)的通知》(浙學位 〔2022〕6號),獲批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獲批擬建設土木水利、能源動力、機械、資源與環境、電子信息等碩士學位點。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4月,學校設有11個二級學院,2個教學部和2個研究機構,開設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和文學等5大學科門類的本專科專業37個,其中本科專業31個。

師資力量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截至2023年4月,學校有教職工875人,專任教師595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佔37%,碩士以上教師佔78%,擁有共享院士、國家傑青、外國專家、全國模範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浙江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人才、省「151人才」、浙江省勞模、省級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省一流學科帶頭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省高校領軍人才等高層次人才50餘名。

類別

名單

全國模範教師(1人)

閆彥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先進工作者

丁明明

全國水利高等院校水利類專業帶頭人

董邑寧

全國水利職教名師(6人)

高健、孫平、沈堅、劉學應、趙紅、張海波

全國水利職教教學新星(2人)

郭曉梅、徐高歡

水利部水資源論證評審專家

陳曉東

浙江省優秀教師(2人)

潘鐵軍、梁曦

浙江省高校優秀教師(1人)

方貴盛

浙江省教學名師(4人)

閆彥、王英華、李東風、梁曦

浙江省教壇新秀(5人)

梁曦、王培風、方貴盛、僧德文、陳斌

浙江省水利廳「325拔尖人才工程」(9人)

閆彥、高健、李東風、僧德文、於淑娟、胡其昌、馬申、李增芳、 歐劍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選(12人,部分名單)

郭曉梅、張翠英、項春、陳斌、胡其昌、僧德文、方貴盛

省級教學團隊(2個)

水利工程技術應用研究所(主持人

中華水文化專家委員會專家(3人)

沈建華、王偉英、閆彥

中國水利學會青年科技工作委員會委員(1人)

陳斌

浙江省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團技術專家(5人)

陳曉東、劉學應、歐劍、溫新麗、劉芳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4月,學校有省「十三五」一流學科建設項目6個、省「十四五」一流學科建設項目4個。

類別

名稱

十四五省一流學科

水利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

浙江省一流學科(6個)

水利工程、電氣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軟體工程

浙江省社會科學共建學科(1個)

環境水利

校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

水文學及水資源、機械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軟體工程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4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和省級一流專業共12個、省優勢專業1個、省特色專業7個。2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質量與國際實質等效。有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15項。

類別

名稱

浙江省「十三五」優勢專業(1個)

水利水電工程

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專業(3個)

軟體工程、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水利水電工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7個)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測繪工程、人力資源管理 、農業水利工程

十三五」校級本科重點專業(8個)

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測繪工程、商務英語、軟體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

基於大數據的水資源優化配置關鍵技術研究創新團隊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新興特色專業建設項目(4個)

水利水電工程、測繪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

校級創新實驗中心(1個)

SWH-CDIO水利創新實驗中心

  • 課程教材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截至2021年7月,建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28門;6部教材入選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第二批新形態教材;出版教材96種,其中國家十五規劃和十一五規劃教材(主編)共16本、浙江省重點教材(主編)35本;全國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1門;第一主編參與編寫「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14本。2016年,浙江水利水電學院7門課程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有效期為5年;兩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類別

名稱

全國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1門,首批)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負責人:王麗)

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數字電子技術》

浙江省重點教材(35本,名單不全)

浙江特色水教育、自動控制系統中的測量與顯示技術、工程力學、水利工程測量學、建築工程定額與預算、水利工程施工技術與組織、工程力學、GPS測量原理與方法、水力學、建築工程質量檢測與安全管理實務、發電廠電氣部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 實訓基地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截至2021年7月,共有校內實驗(實訓)室44個,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17個,學校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27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292個,其中通過省教育廳合格評估實訓基地12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2個,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4個,共同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水利河口試驗基地(與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共建共享實驗基地),與國家級高新區杭州下沙管委會共建的「科創園」等實訓基地。

類別

名稱

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2個)

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基地、先進位造實訓基地

省級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4個)

水利工程綜合技能實訓基地、電力工程實訓基地、工商管理實驗示範基地、軟體外包研發與實訓基地

  • 創業工作

截至2021年7月,學校設有大學生創業園和眾創空間,面積達2000平米;與中軟國際合作共同,在校內構建800平米的創新工廠和卓越開發者工作室。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專項和科技競賽專項經費每年193萬,設立道冶、忠義等創新創業獎學金30萬。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54項,立項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新苗人才計劃)項目55項,學生累計獲科技競賽國家特等獎4項、國家級一等獎14項、國家級二等獎37項、國家級三等獎55項,省級一等獎56項、省級二等獎153項、省級三等獎334項。 近6年來,共有69項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獲得省級「新苗人才」計劃立項,共獲得省級資助經費35.5萬元。 2016年,學校當選省高校創業學院聯盟理事單位。2017年5月,申報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業導師培訓》獲批2017年浙江省創業導師培育工程省級培訓項目,賦予了學校對全省高校創業導師進行培訓的資格。

科研平台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截至2023年4月,學校建有全國首個數字孿生流域技術與裝備方面的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數字孿生流域技術與裝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浙江省重點實驗室、省軟科學研究基地等8個省級科研平台,省財政重點資助實驗室43個,兩個研究機構:水利與海洋工程研究所(校級)、浙江省水文化研究教育中心(省級);建有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共建水利部農村水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2017 年獲省財政專項資金資助建設實驗室項目 17個,專項資金達 2507 萬元;2017 年申報水利專項資金項目,獲批 1022.81 萬元。牽頭組建了包括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所、河海大學、中國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等13家單位在內的戰略聯盟,成立了基於「五水共治」的水資源優化配置關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開展水利、能源、機械、環境、經濟等多個學科交叉研究;重點打造防汛防颱技術研究中心、水生態與水資源工程技術中心、智慧水利科技創新中心、浙江水利繼續教育創新培訓中心等四個技術服務研究平台。

類別

名稱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

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電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土木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水利部農村水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

於2014年11月經水利部批准組建,依託單位為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建設主體為水利部農村電氣化研究所,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參與共建

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

浙江省農村水利水電資源配置與調控關鍵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生態流域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先進水利裝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平台

浙江-白俄羅斯水利水電安全監測智能化裝備與系統聯合實驗室、水資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省財政重點資助實驗室(43個,部分名單)

水利工程基礎實驗室、電力工程實驗室、給排水實驗室、3S技術實驗室、先進位造技術實驗室、供應電技術實驗室、風力發電實驗室

校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

浙江水文化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五水共治協同創新中心、水環境立體感測網路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節水灌溉產品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水資源安全與高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校級研究所(10個)

水工結構與水資源配置研究所、土木工程施工研究所、市政工程研究所、機械工程研究所、農村水電及新能源應用技術研究所、管理科學研究所、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應用翻譯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健康促進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學校獲批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130餘項;榮獲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普及獎、省部級科學技術獎、浙江省水利科技創新獎、浙江省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等近30項。獲知識產權授權1500餘項。承擔橫向服務項目1000餘項,科研與科技服務總經費近2億元。

社會服務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2014年5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入選浙江省五水共治技術支撐單位,和杭州原水股份集團共同簽訂開發合作協議,承擔千島湖配水工程;承擔相關橫向課題133項,依託學校產學研企業承擔工程項目35項,項目合同額達1.5億元。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2016年8月,由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牽頭,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等單位共同承擔建設「浙江省水利科技創新服務平台(首期建設)」通過驗收,該平檯面向全省企事業單位提供了400餘項諮詢服務,幫助企事業單位解決了60多項重大科技問題,培訓9700多人次,推廣技術30餘項;先後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特等獎等省部級及以上獎勵17項,獲得專利54項。

2018年1月,由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和浙江省水利發展規劃研究中心協作承擔的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浙江灘涂資源利用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順利通過由水利部國科司主持的專家驗收。項目經費763.6萬元,其中專項經費564萬元,自籌199.6萬元。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項目成果在台州椒江河口南部生態促淤工程、溫州甌飛一期圍墾工程、蒼南縣江南海塗圍墾工程、紹興濱海產業集聚區等項目中得到了實際應用。

  • 一帶一路建設

在聯合國國際小水電中心的幫助和合作下,由學校研究提煉出的水能資源開發「浙江模式」等研究成果將積極應用到「一帶一路」國家的水能開發建設中。

2013~2016年,學校參與有關國家水電人才培訓項目,合作培訓4批,共54人,這些人才分別來自於20多個亞洲、非洲的國家。

2016年7月在南南合作會議召開期間,時任葉舟校長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中國水電技術輸出進行了交流。

  • 送培訓下基層

學校圍繞「五水共治」「剿滅劣Ⅴ類水」工作需要,以地方需求為導向,多批分點在地方增設全省水利專業技術人員暨水利幹部知識更新培訓班、全省水利施工監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培訓班、全省水利建設工程項目法人負責人培訓班、省防汛搶險和物資儲備管理技術培訓班等7類培訓班。過去五年,學校開展水利從業人員崗位和技術培訓超過2.6萬人次, 平均每年完成約11000人次的培訓量;與嘉興湖州台州寧波溫州、金華等地區的水利企事業單位合作就河道修繕、清淤等「剿滅劣Ⅴ類水」新技術、新設備開展培訓;在原有6個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的基礎上,新增河道修防工等4個與治污水相關的工種技能鑒定。

  • 「兩項計劃」工作

從2010年以來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已經連續派遣81名畢業生到西藏、新疆、四川以及其他服務省和浙江省部分山區、海島、邊遠地區開展志願服務。2019年選拔推薦的6位西部計劃志願者均已經到西藏那曲、新疆庫爾勒市、四川眉山市等地各級機關、學校開展工作。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截至2021年9月,學校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100.19萬冊,當年新增31243冊,生均紙質圖書81.41冊;擁有電子期刊118.51萬冊,學位論文1296.45萬冊,音視頻81450小時。

  • 學術期刊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創刊於1987年,是浙江省水利廳主管、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的技術類學術刊物;主要欄目有水文化研究、水利水電工程、河口與海岸工程、土木建築與環境工程、信息與自動化工程;該《學報》曾先後獲中國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中國學術期刊水利工程類核心期刊,被列入中國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名單,並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 Info)數字化期刊群》 等資料庫收錄,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及來源期刊。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研究的水利水電技術學術期刊排名中,學報排第19位。2017年8月,學報入選《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2018年計量統計的期刊影響因子由2016年的0.104上升到0.484。2018年,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來源期刊。

《應用技術教育》

2015年1月,獲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研究批複同意創辦。

《應用技術教育》以研究應用技術教育和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己任,大力推進應用技術教育理論研究,聚焦黨和國家有關高等教育和應用技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動態,追蹤理論界關於應用技術及關注熱點,介紹推廣國內外最新的實踐成果和優秀經驗,努力為應用技術本科院校建設服務。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4月,學校與聯合國國際小水電中心等機構開展合作,是世界水理事會會員單位。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白俄羅斯等十餘個國家的高校建立關係,獲批教育部外國留學生「專升本」人才培養試點單位,與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合作舉辦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共建「浙水院-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表面工程研發中心」和「浙江-白俄羅斯水利水電安全監測智能化裝備與系統聯合實驗室」,工業機器人基地、電梯基地入選教育部未來技術技能與人文交流人才國際訓練基地,籌建馬來西亞「大禹絲路學院」和吉爾吉斯斯坦魯班工坊。

形象標識

  • 校標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學校校標為白底青綠色雙圓套圓形徽標。內環正中圖案以篆書「水」為形體參考,取義上善若「水」、海納百「川」,個「S」構成的圖形展示「水」的韻律和運動美感,形似正在茁壯成長的新苗,表達學校作為育人場所的基本含義,又寓意學校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名的發展歷程;下面有「1953」字樣,系建校時間。外環上方是校名「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下方是「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英文譯名。

  • 校旗

學校校旗為標準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校標與橫式中英文標準字校名。

精神文化

  • 校訓

博學、求實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釋義:博於問學,篤於務實;多學真知,多干實事。

「博學」側重學習,向各種人學,學各種知識;

「求實」側重實行,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 學校精神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自強、務實、尚德、求真

自強,反映學校六十多年來坎坷辦學,艱苦奮鬥,不斷進取。

務實,與水利行業精神相銜接,反映水利人樸實無華的作風。

尚德,反映學校師生崇尚品德修養。

求真,體現工科院校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認真負責的態度。

  • 校歌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博學、求實 - 天天要聞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之歌

作詞:代欣燕 作曲:楊清宇

潤物無聲的關懷,演繹著生命如歌的律動;

上善若水的追求,貫通了世代血脈的交融;

禹王不朽的傳承,灌溉著神州千年的安定。

前人偉岸的身影,書寫了天地人和的豪情。

我們博與問學,我們篤於務實。

以水育人,以文化人把振興中華的人才輸送。

我們勇於實踐,我們開拓創新。

自強務實尚德求真,汗水鑄就青春的圖騰,鑄就青春的圖騰。

我們博與問學,我們篤於務實。

啊啊啊啊……我們勇於實踐,我們開拓創新。

啊啊……汗水鑄就青春的圖騰,鑄就青春的圖騰。

榮譽稱號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15年2月

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20日

喜獲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成為全省唯一一所既是全國文明單位又是全國文明校園的高校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 天天要聞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點擊觀看視頻5月7日,一篇獲獎文章引發關注,其中介紹,來自重慶大學的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十餘篇SCI論文以及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記者搜索發現,早在2016年,劉某喬就已首次申請發明專利,而彼時,她還是一名初二學生。知網劉某喬發明專利搜索結果截圖正觀視評:真是太不可思議了!讀過大學的人應該都知道,發表...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雙選會亮點頻出 打造學生就業新引擎 - 天天要聞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雙選會亮點頻出 打造學生就業新引擎

5月7日,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成功舉辦2025 年「智匯天府」公共招聘校園行春季實習就業雙選會。此次活動旨在搭建校企合作橋樑,推動學生高質量就業,深化產教融合,為行業輸送專業人才。 雙選會現場。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供圖 活動吸引了160多家優質企業參與,提供超3000多個實習與就業崗位,覆蓋文旅、高端酒店、金融、教...
市自規局公告收回新校區建設用地,宿遷學院:需變更建設主體 - 天天要聞

市自規局公告收回新校區建設用地,宿遷學院:需變更建設主體

宿遷學院新校區項目建設現場。圖片來自 「宿遷城投」微信公眾號江蘇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日前公告收回宿遷學院新校區項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引發關注。5月9日,宿遷學院黨委宣傳部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根據建設合規要求,該校新校區應變更建設主體,由宿遷學院變更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6日,宿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