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濱州網訊邢成軍,沾化區第二中學教師。26年冬棗樹下,從教生涯讓他榮譽滿牆。他是沾化區第六屆政協委員、山東省特級教師工作坊濱州市主持人、濱州市名師工作室區域工作站站長、濱州市教育質量評價專家、濱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可他的身邊人,卻給了他很多別樣的稱呼:「邢爸」「邢哥」「不孝子」,這是咋回事?
被網課逼成了「電腦專家」,卻創造了學校歷史上最好的高考成績
作為學校的年級主任,邢成軍用心管理著整個年級的工作,事無巨細。
2020年疫情襲來,他沖在防疫最前線,每天堅持在學校值班防守。考慮到高三要為提前開學做準備,他在正月初一的上午趕在封村之前就趕回了縣城。從正月初五,他就盯靠在學校上網課。
上網課需要熟練的多媒體技術支撐,但老師們以前大多沒有相關經驗,一點小失誤便會影響網課的進展,他便跑前跑後,幫助老師們修話筒換電腦,一次次的幫助老師解決技術難題。老師們都稱讚他說:「主任,等網課上完了你差不多也成了電腦專家了。」
為提高學習效率,他帶領班主任們開車下鄉給學生們送資料到村口,並進行特殊的家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網課結束後,為了能正常開學,他帶領老師們做了大量科學精細的準備。從這天開始,他便以校為家,天天吃住在學校。為了防控疫情,從教室到餐廳再到宿舍巡查監督,每天步行都超過10公里,他的手機微信運動里曾有過開學一周步行近75公里的記錄。
2022年3-4月,因疫情,高三學生在學校封困35天。他帶領全體高三教職工克服一系列困難,與學生同吃同住。他的妻子同時也帶高三,兩人同時住在學校,孩子老人管不上,只能讓親戚朋友幫忙照顧。
在他心裡,學生身上再細小再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天大的事。雖然整天忙的腳不沾地,但他從沒有叫苦喊累。在他的帶領下,在2022年的高考中,沾化二中畢業年級獲得了歷史最好成績。


學生眼裡的「邢爸」,同事口中的「邢哥」
同學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邢爸」。
作為地理老師,他積極進行學科教學研究,磨鍊了過硬的業務能力,課間時間學生有疑難問題總是去辦公室問他。作為一名班主任,他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更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在他的班級情感日記裡面,學生有大量的篇幅是在和他們的「邢爸」談心得、說苦惱、訴衷腸。有一位王同學是一位春考生,在去濟南培訓時,她得知「邢爸」得了重感冒,很擔憂。她在日記里寫道:「邢爸爸,你感冒了,整天工作起來不要命,不生病才怪呢,一點都不知道愛惜自己,你可吃藥啊,喝水啊,早睡覺啊,好好休息啊,別熬夜太晚啊,別生氣太多啊,少喝酒啊!」
一封封信箋,一句句問候,一次次關心,匯聚成一股股的暖流。邢成軍說,他付出的是點點滴滴,而收穫的卻是整個春天。
他還是年輕教師的「邢哥」。在同事們的眼中,他是一位知心大哥,絲毫沒有所謂「領導」的架子:工作有困難,找邢哥協調;生活有困難,找邢哥談談心。在他的帶領下,同事們雖然不是血緣上的親屬,但一路走來,卻越來越像家人。


岳母腰椎大手術、母親兩次骨折住院、父親做右肺切除手術,他未曾耽誤一節課
「不孝之人」,是他對自己的定義。為了教學,為了學生,他常常是舍小家顧大家。岳母腰椎大手術、母親兩次骨折住院,父親做右肺切除手術,他也未曾耽誤一節課。
2018年,父親因肺癌做了右肺切除手術。十幾萬醫療費用的經濟壓力,加上為父親擔憂的精神壓力,讓他有點吃不消了。動手術住院是十月份,正是高三各項工作全面鋪開、理順的關節節點,又趕上市教科院視導工作,他總是晚上10點10分放學以後開車去濱州醫院裡守護父親,第二天早晨五點多鐘再返回學校上班。
父親住院18天,邢成軍就這樣堅持了18天。夜以繼日的勞作,讓他身心疲憊到了極限。有一次凌晨五點多開車,迷迷糊糊中,在路口他竟把紅綠燈看顛倒了。綠燈等著沒走,紅燈亮了卻走開了,清醒後只有後怕。
母親不識字,有一次檢查,是讓臨床的病友家屬幫的忙,一次是在濱州的親戚幫的忙。母親說了一句話,至今讓他刻骨銘心:「你怎麼這麼忙呀,你們學校離了你就不行了嗎?」
這是母親在埋怨兒子啊,而他又能怎麼辦呢?!一頭是自己日夜牽掛的父母,另一頭是責任,是700多個家庭的未來,他又能如何選擇!他別無選擇。
他忙,妻子也忙,一切的家務都是妻子的。她一直上高二兩個實驗班,他有事妻子還要到高三給他代課。後來,只要他有事,學生自覺地就去找他們的師母。
妻子的腰椎以前動過手術,她的第11節腰椎是正常人的一半,不能久站,長時間站立,不僅腰疼還腿疼,上樓都困難。有一陣,她晚上回家躺下,腰疼得都翻不了身。
有人問邢成軍:你這麼拚命值嗎,他總是笑著說:「高三的學生耽誤不起啊!累我一個人幸福幾千人,這個值。」
在溫暖的北方小城沾化,伴著緩緩流淌的徒駭河水,邢成軍將堅守三尺講台,見證冬棗樹一次接一次地開滿小花,讓沾化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