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決定考公,你是否做好了準備?或者說,你是否很清晰地知道該自己該干點什麼?
能夠參與考公這個遊戲的,大家都是參加過高考的,甚至部分人是參加過考研的玩家,對於學習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方法和心得,這個要借鑒,畢竟考試嘛,都有相通之處;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公考也有它自身的特點,比如沒有指定考試內容就是其一大特點,考的內容龐雜,五花八門。
所以,我們只有所以,當你計劃選擇考公,我認為最少需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
一是心理上的準備
正如之前文章提到的,我們很多人參加公考其實是一種「做題全靠蒙、上岸全看緣」的投機心態,這種心態本質上是一種「賭徒」心態,在賭運氣;這類人往往不怎麼認真準備這個事情,所以各位考公人,你只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其實已經勝過了很多人。
每次距離上岸就差那麼一丁點、每次考完總有人問你考得如何、每次看到朋友吃喝玩樂你仍在挑燈奮發而看不到前路、周圍比你準備晚點已經上岸而你仍在水裡游……
正如我們常說的,很多事情的成功全靠「熬鷹」,熬到了就成功了,熬不住就失敗了。這個法則同樣適用於公考,公考作為國家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其低錄取的特性就註定了大部分人是無法上岸的;這個過程猶如孤身走在蜿蜒的隧道中,卻一直看不到出口,你需要付出大量時間金錢成本,暫時卻看不到結果,箇中滋味,甘苦自知。
所以,考公路是個相對比較「苦」的一個過程,這也是我為什麼說要首先做好「心理建設」。在考公路上我們要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韌勁,不求儘力但求最好;如果你做不到,我勸你要慎重考慮這條道路,因為你投入的是你最重要的資產「時間」。
二是學習上的準備
你也在學、別人也在學,那為什麼學到最後的結果不一樣呢?
是你的智商不如別人?
是你下的功夫不如別人?
還是你每天做的題不如別人?
……
我相信沒人覺得自己是個「傻子」,所以絕大部分人的智商是沒有差別的;
我相信每個考公人都有過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的經歷,所以不是你不夠吃苦;
我也相信不是你做的題目比他人少;
所以,我們考公人有必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的學習方法上需要改善一下。
以下建議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一、學習形式是次要的。最近幾年,各類培訓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鋪天蓋地的宣傳廣告,利用的正是你急於上岸的心理,讓很多考公人覺得好像培訓了,就能幹掉競爭對手。在我看來,參加培訓不一定就上岸,自學的不一定無法上岸;所以,不要在乎學習形式。
二、喚醒你的主動學習能力。我們常把學習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對待一個新事物,處於小白階段的學習,更多地體現為被動學習,隨著被動學習的積累,主動學習就成為學習的主要體現。然而在實際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只會被動學習,基本上不主動思考。所以,考公路上,要調動我們的主動學習能力,也就是學會自我思考、自我學習,而不是僅僅只做一個收納箱。
三、合理計劃學習。合理的計劃讓你的學習效率倍增。我到底該怎麼準備公務員考試?我要不要參加培訓?去哪裡培訓好?你說我是離職備考還是在職備考?我每天做兩套題你覺得行不行?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勝枚舉。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你要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
1、如果你是在職備考,那就利用每天零碎時間和下班後的時間學習;在考情方面,要麼買網課,要麼在網路上找免費的學習資源;在做題方面,買歷年的考題,分模塊刷題,先把題量提高,我們很多人題沒做多少,一直在找「一招秒殺技能」,這種武功秘籍是沒有的,因為你發現師父能「秒殺」,換你就不行,有沒有想是何原因?
2、如果你是離職備考或者應屆生,那你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先報個基礎班。學習一下基本考情,對公考不同科目的題目有個基本了解,對於題目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再根據你的情況,看是否需要繼續報班學習。第二個選擇,在家自學。網上找資源,上午行測的學習,下午申論的學習,同時配套歷年考題練習。
考公只是一種人生的一次選擇,並不是你人生的全部。我是小龍,邀您一起漫談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