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誰的責任?
行為品德上,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在知識傳播上,老師絕對是主體。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環境的變化,很多家長都很無奈地發現:如今為孩子授業解惑的也不再只有老師了,很多教育都轉嫁到了家長的身上,甚至一些老師還認為「教育孩子就該是家長的責任」。
當家校共育被錯誤解讀,自然也就容易產生家校矛盾。
不久前在網上刷到了一段視頻,江西吉安,某小學一年語文老師在班級群里發了一段讓學生罰站的視頻。
孩子們究竟犯了什麼錯能讓老師如此生氣呢?
原來既不是因為調皮搗蛋而出了安全事故,也不是孩子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這群一年級的孩子里,大多數沒有提前學過拼音,導致老師不滿意上課效果。
「 家長怎麼輔導的?這課我上不下去了!」視頻中,老師的抱怨引發了很多家長的不滿。
事情被曝光後,網友們也紛紛質問該老師:教育孩子究竟是誰的責任?如果家長都能把孩子輔導明白了,還需要去上學嗎?
網友熱議:
「 我女兒今年也是一年級,班上沒有提前學拼音的孩子天天被老師找家長,我很慶幸在女兒大班的時候就教她拼音了。」
「 以前教孩子學習是老師的任務,現在理所當然成家長的事情了,雙職工家長天天上班忙死,哪有時間專門搞孩子?」
「 不得不說,有些老師真的太不負責任了,孩子入學沒有學過拼音難道有罪嗎?現在的公立幼兒園很多都不教知識呀,難道逼著每個孩子都要去上幼小銜接嗎?」
此外,亦有很多網友調侃道:從前,父母只需要把孩子送去學校就可以安心工作了,孩子學習都是老師的職責,現在不同,學校不再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地方,而成了檢驗孩子在家學習成果的地方,學習上一有問題,老師就追著家長不放。
雖說並非所有的學校都是如此,但這樣的調侃也確實反映出了教育中的某些責任轉嫁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責任轉嫁」現象?
隨著教育「內卷」現象的加劇,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幫助孩子超前學習。
以一年級孩子學習拼音為例,由於很多公立幼兒園在孩子上學期間是不教授任何知識的,因此家長們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入學,就會提前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或者是自己在家教拼音、識字。
提前學習固然沒有問題,但如果提前學習的孩子很多,那麼少部分沒有接觸小學知識的孩子就會成為某些老師眼中的異類。
尤其是當課程進度比較快的時候,老師就會將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到家長身上,而作為人民教師,這類老師的做法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教育孩子,家校應當職責分明
「家校共育」這個概念提出之後,得到了許多家長和老師的認可,畢竟教育孩子並不是某一方的事情,家長和學校應當積極溝通,互助配合。
但落實到具體的事項上,學校和家庭也應當職責分明,家長應當為孩子提供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主動關心和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作為老師,也應盡職盡責地為孩子傳授知識,當孩子遇到學習上的難題時,要及時幫助孩子解答疑惑。
為人師者,應當明確自己的職責,不能因為當下的大環境破使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過度關注,就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到家長身上。
這是一種對「家校共育」的誤解,亦是一種推脫責任的表現。
本期話題
學生不會認拼音,老師拍視頻發家長群,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