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整個學業生涯裡面,能夠具有決定未來走向的兩場考試就是中考和高考,以前學生和家長都將注意力放在了高考上面,因此高就有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架勢。
但是隨著教育制度的改變,從「普職分流出現後」,中考的重要性日漸明顯,儼然成為了學生的第一道分水嶺,成績好的學生自然不用擔心,但是成績可上可下的就會焦慮不安。
雖然說國家也在穩步發展職高和技校,但是家長心中都有著這樣的一個概念「再差的高中也比技校強」,因此都卯足了勁去考高中,其實家長的擔憂是情理之中的,畢竟從就業差距上就能夠看出來了,走錯了路就晚了。
「再差的高中也比技校強」,就業形勢顯而易見,幸虧當初夠聽話
面對可能被分流到職高和技校的情況,家長都是充滿憂慮的,尤其成績可上可下的學生,家長更是擔心中考失利而失去了上高中的機會。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覺得不是學習的材料,就早早開始了技校的選擇,與其浪費時間上高中,倒不如早點學技術養家糊口。
但是等到了畢業之後才知道有多可笑,現在很多的職校管理都存在漏洞,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不好,很多學生就開始「放飛自我」,甚至會被他人帶壞,就等著混到畢業去打工了。
因此學生能否在技校中學到技術也未可知,而且現在的就業大環境不容樂觀,很多企業單位都抬高了招聘門檻,學歷已經成為了求職的「敲門磚」。
也就是說如果連個大學文憑都沒有,那麼你連企業的門檻都摸不到,因此可以選擇的機會就會很少,就算有能力也無處施展,最終只能選擇進工廠,日後的發展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同樣是畢業生,職校畢業由於受到學歷的限制,從事的也都是基礎工作,工資標準與福利待遇也是不好,很多人都只能勉強糊口,畢竟真正靠技術起家的還是少數。
但是上高中就不一樣了,再差的高中在管理上面也會更嚴格,學習氛圍比較濃厚,即使考不上重點大學,普通大學或者是專科起碼也是能有發展的,而且以後還有提升學歷的機會和可能。
雖然學歷不代表一切,但確實能影響學生髮展,從起點到就業的難度以及前景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一旦走錯了路後悔都來不及。
職校發展仍需時日,還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眼下還是爭取上高中
自從國家提出了「普職分流」之後,就在大力整改職高和技校,為學生們開闢另一條道路,但是制度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職校發展雖然在穩步進行,但是依然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所以還需要一段時間,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而且除了對於職校的整改之外,還有社會觀念和職場「印象」的轉變也很不容易的,這並不是靠一些政策就能扭轉的,職校生確實會在現實中遇到很多的「歧視」。
雖然說老話常說「手藝人不愁飯吃」,有一技之長怎麼也不會餓肚子,但是真正能夠在技校和職高中學到真才實學的學生還是比較少的,那麼既沒有拔尖的技術水平,也沒有足夠的學歷,就只能去工廠或者是做一些基礎的技術工作,薪資待遇都不好,發展前景還很有限。
所以眼下學生們還是盡全力去爭取上高中的名額,抱著「背水一戰」的心理去學習,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棄,找准提升成績的辦法才能更快更穩。
成績不好的學生,如何提升自己的成績,才能爭取到上高中的名額?
學生和家長要先對學習情況做一個具體而深入的了解,透過成績來分析各種薄弱點,從而尋找到成績差的根源,大部分學生在基礎方面都存在極大的漏洞,所以從基礎開始入手最穩妥。
將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分門別類,先將基礎知識掌握到爛熟於心的地步,然後再通過各種題目加深理解和運用,題目的選取要從易到難逐步提升,不要指望「一步登天」。
另外學生要學會總結錯題,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要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鞏固複習,同時將與其相關的知識點也帶一下,然後再通過「舉一反三」式練習去強化,在這樣的反覆練習中提升更快。
【筆者寄語】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對於中學生來說,能夠上高中就盡量爭取上高中,當然如果學生確實不是讀書的材料或者是成績太差,那麼家長就要提前考察技校和職高以及相應的專業,未雨綢繆總好過於臨時抱佛腳。
其實不管是上高中還是上技校,學生都要保持好學習的狀態,努力學到正本領才能夠為日後發展做好鋪墊,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今日話題:你覺得學生上技校有哪些利弊?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