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9月13日訊(記者劉嘉 通訊員鄒永寧 蔡育平)連日來,長江日報推出的黃陂區羅漢中學教師鄭銘系列報道打動了無數讀者,鄉村教師鄭銘每年家訪100多次、兩萬里家訪路不忘初心也觸動、激勵著武漢的教師群體。9月13日,武漢市教育局發出號召,希望全市教師向鄭銘學習。

2021年8月29日,鄭銘騎在鄉間小路上去家訪。記者彭年攝

2021年8月29日,鄭銘來到學生吳蕙朵的家中。記者彭年攝
武漢市教育局黨委書記李超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鄭銘老師每年家訪100餘次,27年走過兩萬里家訪路;她關愛留守學生,無私奉獻,和學生、家長親如一家;她紮根鄉村,田野上處處是她的課堂。鄭銘老師的事迹打動人心,她的精神更是全市教師學習的榜樣和標杆。
「全市廣大教師應廣泛深入學習鄭銘同志的先進事迹,學習她堅守初心跟黨走,紮根鄉村辦教育,無私奉獻育新人的崇高品格。」李超說,做好老師,就要執著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希望全市教師牢記育人初心,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黃陂區,不少中小學、幼兒園已率先開展向鄭銘老師學習的活動,從身邊的榜樣汲取精神力量。羅漢中學號召全校教師學習鄭銘的事迹和精神,鼓勵大家爭做「鄭銘式鄉村教師」。該校校長易建敏表示,一次家訪並不困難,27年堅持家訪、對學生永恆不變的關愛與呵護,實在難能可貴。鄭銘老師用心中的大愛去感化一個又一個鄉村的留守兒童,從根本上去引領這些童稚對未來命運的追尋。「我們要向鄭銘老師學習,在平凡的育人崗位上鑄就不平凡的育人業績,以不渝的職業操守,用腳踏實地的行為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回應黨和時代對教育工作者的新期待、新要求。」
黃陂橫店臨空小學教師包顯兵在學習了鄭銘的事迹後,動情寫下詩歌——「溫暖在行走中傳承,迷失的少年,有了前行的方向;無助的家庭,升起美好的希望。」黃陂區盤龍城中心幼兒園請全體教師閱讀鄭銘老師的相關報道,學習她的事迹,並對自己的工作作出反思和改進。該園園長黃晶說,鄭銘多年如一日的家訪,直視了留守學生真正的需求,在與學生「亦師亦母」的關係中,實現了立德樹人的目的。「我們要一起努力,以優秀的教師事迹為燈塔,以一顆熱忱的心投入教育事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編輯:舒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