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有關情況。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全國現有本土確診病例連續11天下降,我國本輪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截至8月26日,全國中高風險地區下降到38個。本輪疫情再次提示,要始終從嚴從緊從細做好外防輸入,總結經驗,堵塞漏洞。

我國累計報告
接種新冠疫苗20億劑次
會上透露,截至8月26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00391.4萬劑次,完成全程接種的人數為88943.9萬人。
截止到昨天,全球累計接種新冠疫苗已經超過50億劑次,其中全球接種中國新冠疫苗超過25億劑次。
這三類人
接種疫苗6個月後可打加強針
會上,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工作組組長、國家衛健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介紹,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很好,重點是外防輸入,對輸入風險高的,比如海關、邊檢、航空、隔離點、定點醫療機構等工作人員,在完成免疫程序6個月後,可以開展加強接種。
鄭忠偉說,在常規接種當中發現,免疫功能相對較低的人群,以及60歲以上的人群,他們接種後產生的免疫效果沒有18-59歲的好,但是這類人群又恰恰是感染後的高危人群,他們感染後出現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風險要高於其他人群。因此專家也建議,對這類人群,在接種後6個月,可以開展一劑加強針。
專家還建議,由於工作、學習、交流的需要,還有一部分人群要去到境外的疫情高風險地區或者國家,專家也建議對這類人群在接種滿6個月後,可以開展加強接種。
鄭忠偉表示,是否目前現階段要對全人群開展接種6個月後的加強接種,專家建議還待進一步研究,並且要根據疫情的情況來做出綜合的研判。
教育部:
接種疫苗不能跟中小學生入學掛鉤
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個別地方要求學生返校上學,必須提供家長接種疫苗以及家長必須做核酸檢測等等要求,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就不允許入學。我們國家現在接種疫苗,都遵循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知情、同意、自願。特別是對於中小學生來講,這些孩子要在家長的監護下,家長知情、同意、自願的情況下才能打疫苗。對於學生家長來講,我們也是按照知情、同意、自願的原則。
王登峰表示,關於返校會採取很多防控措施,包括最近公布的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疫情防控技術方案裡面也明確要求,要把好「三道門」,就是家門、出門和校門。沒有要求也不主張、不鼓勵各地在出家門、出門和進校門的時候,把是否接種疫苗,特別是家長和共同居住的人是否接種疫苗作為能不能進校門的標準,既沒有這方面的要求,同時這種做法也是不合適的。教育部在了解相關情況之後,及時發出提醒,要求各地立即叫停這樣一種做法。
王登峰說,接種疫苗不但是對個人的一種保護,也是國家整個疫情防控的重要戰略,我們要加大宣傳和鼓勵的力度,但不能作為一種強制手段,特別是不能跟中小學生入學掛鉤。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