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天干地支紀年法,2025年是乙巳年,按照十二地與生肖的對應關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由此可見,地支「巳」對應的生肖是蛇,因此民間也稱蛇年。
因地支每12年為一個循環,所以,蛇年見蛇年也要12年的時間。2025的蛇年不一般,雖然在公曆上看全年是365天,但在農曆上看,2025乙巳年閏六月,全年卻有384天。
而且2025年的蛇年正月初六是立春節氣,臘月十七也是立春節氣,這種在一年裡出現兩個立春節氣的情況,在民間也被稱為是「雙春年」。
為何會出現「雙春年」?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可以說是一年的開始。按說,一個節氣15天,一月30天,一年12個月應該正好對應24節氣,可為什麼會出現兩個立春節氣的情況呢?
其實,這是我國農曆中閏月所導致的,大家知道,我國使用的是兩種曆法,即公曆與農曆。公曆是以太陽的運轉規律所制定的曆法,而農曆就是以月亮的運轉規律制定的曆法。
據科學家推算,月球環繞地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約為 29.5306 日,一年約354天;而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365.2422日。這樣比較來算,農曆在一年中就比陽曆少十天多,三個農曆年就會比三個陽曆年少一個月。
為了彌補陰陽曆時間的這個差距,農曆的曆法就引入一個閏月的制度。即是在一個適當的年份中,增加一個月,所以農曆也就有了閏月之說。
由於閏月,農曆多了一個月,而二十四節氣是固定的,從而也就導致了在某一年裡出現沒有立春或有兩個立春節氣的特殊現象。按照正常的推算,農曆年在每19個年頭裡,就有7個是沒有立春的年份,7個是雙立春的年份,5個是單立春的年份。
「乙巳遇雙春,五人要躲春」為何要躲春呢?
按照五行屬性,天干甲為陽木,乙為陰木,地支巳屬於陰火,乙已年也就是極陰之年,年頭與年尾又各出現立春節氣,為陽氣,這會對一些人造成不同的影響。
另外,「春」雖然代表著春季與生機,同時也有著男女情慾的意思,「雙春」也有暗喻「梅開二度」、男女情感不專之意,因此,也就有了「乙巳遇雙春,五人要躲春」的說法。
「乙巳遇雙春,五人要躲春」是指哪五人呢?
按照舊俗,每年立春開始都有一個「太歲神」輪值,人們不可沖、不可犯,老話所說的「太歲頭上莫動土」也是由此而來。
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民間的人們認為,「太歲」是年中天子,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凶禍福,神位高權重,人人敬而畏之,為避免得罪太歲,因此在沖犯太歲之年,為了平安順利,趨吉避凶,也要躲春。
2025年的乙巳蛇年,按照與太歲的衝剋關係,和太歲相衝的4種屬相之人是要躲春的,這4種屬相之人即:屬相蛇、屬相豬、屬相猴、屬相虎。
還有一種人就是身弱有病之人也要躲春,按照老人的說法,立春之時,氣場衝擊力大,據老人們說,立春之日在地下扎一小洞,插入一根雞毛,打春交節之時就能吹上空中,也不知真的假的,不過這種說法充分說明了氣溫由此而變化。
那麼,這五人躲春要怎麼個躲法呢?
按照老人們的說法,立春交節之時的一個時辰內,氣場最強烈,在這一個時辰內盡量不要外出,在家待一個時辰就是躲春。2025年立春的交節時間是公曆的2月3日10點10分,也就是農曆正月初六這天。
古代的一個時辰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兩個小時,也就是說上述五人最好在中午9:30~11:30最好不出遠門即可,以求逢凶化吉。
其實,「躲春」也是一種俗信,只要能保持心態平和,不惹事生非,躲春不躲春都無所謂。畢竟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是指導農業生產的一個節氣。只希望大家平平安安就好,「乙巳逢雙春」是正常的歷法所致,「五人要躲春」是民間俗信趨吉避凶的一種說法,當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對此,不知大家是如何認為的?歡迎留言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