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3癸卯年預言:「癸卯半憂喜,春夏多雨雹」,是什麼意思?應驗了嗎?
「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斗轉星移,時光來去匆匆間,農曆七月已接近尾聲,八月輕啟,炎夏已去,涼秋有喜。
在古籍《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歲而匝,終而復始。」
農曆八月來了,八月指酉,這「酉」就是酒罈子。在《說文解字》中說:「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為酎酒。」農曆八月時,黍子成熟,可以用它來釀酒了。
古人要趕在「秋社日」之前把酒釀好,這樣就能在「秋社日」當天把新釀的酒獻給土地神,感謝神靈保佑豐收。
「秋分無生田,準備動刀鐮」,「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農民要及時去把秋收作物搶收回來,以免作物受早霜和連陰雨的危害。
秋後完之後,一刻也不能耽誤,要搶晴翻耕土地,播下冬小麥。小麥播的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
當然,如果秋收後溫度還較高就要適時延後播種時間,以免播種過早,越冬前出現旺長,反而不利於安全越冬了!
到了農曆八月份,2023年就已經完全過半了,對於上半年的年景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雨水較多,颱風頻繁,甚至有些方發生洪澇和冰雹災害。
2023是癸卯年(兔年),在古書《孔聖枕中記》中對癸卯有過預測,說癸卯年是:「癸卯半憂喜,春夏多雨雹」,什麼意思呢?今年已經過半了,應驗了嗎?
《孔聖枕中記》是一本託名孔子所著的預測未來的著作,是以孔子和他的學生子貢一問一註解的形式呈現出來,總結氣候變化農事收成等。以六十年一甲子為系列逐年進行預測。
《孔聖枕中記》對癸卯年的預測是這樣的:「孔子曰:「癸卯半憂喜,四時惡風起;春夏多雨雹,秋來缺雨水;燕趙好桑麻,吳地禾稻美……。子貢曰:半憂半喜,有豐有凶。各方所佔,四時不同。或多雨雹,或起惡風,兼之旱乾在野,疾在躬。宜悔過遷善,方可上格蒼穹。」
孔子說:癸卯年的年景喜憂各佔一半,四季各有不同。春季和夏季兩季雨水較多,還會有冰雹和大風的天氣,但到了秋季的時候有些地方又乾旱少雨了。
對於孔子的預測,子貢給出了註解,他說:癸卯年總體來說是半喜半憂、半凶半吉的,因各地的四季氣候不同,有些地方雨水較多,有些地方還會冰雹,有的地方還會刮惡風(給農作物帶來損壞的風,例如,大風或颱風等),有些地方由澇又變得乾旱了。這些自然現象警示人類要悔過行善,不可索取無度,才能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另外,老輩人說今年是「一龍治水,十牛耕田,七人分餅。」
現在年已經過半了,您認為古書中說的應驗了嗎?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上半年的天氣情況,做一下判斷。
農諺畢竟離我們太過久遠了,又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沒有科學依據」。因此,農諺只能是作為了解,不能用來當天氣預報來看。所以,我們還是要以天氣預報為準!
目前的天氣情況大家已經很清楚了,華南地區最近一段時間受颱風「海葵」殘餘環流低壓槽的影響,大雨不斷。比如,像深圳、廣東西部、福建、香港、台灣等地都迎來了暴雨天氣過程。
北方地區雖然沒有明顯降雨過程,但是,冷空氣已經頻繁侵入了,部分地區將出現初霜凍天氣,留給作物生長的時間不多了。
從預報上來看,9月13-17日,我國新疆北部、內蒙古、華北地區北部、東北等地自西向東將先後出現4-6度降溫,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8-10度。其中,9月12日前後,我國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預計會出現初霜凍的天氣過程。
總之,農曆八月就要到了,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一個月,既要秋收又要秋種,大家要隨時留意天氣變化,要提前做好準備!
最後問大家一句,您認為古書中對癸卯年的預測應驗了嗎?期待您的評論!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