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金。
這裡的金當然不僅僅指黃金,也包括其它的銀銅鐵錫等金屬。這些金屬絕大部分都是埋在土裡的,是從土裡挖出來的 。
有人反駁,那些金屬礦藏都是在石頭裡。
石頭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土,你把石頭煅燒、敲碎就化成粉末,也就變成了土。這當然是開玩笑。
其實在八卦里,坤和艮都屬於土。而其中的艮代表山,應該包括土山、石頭山等不同類型的山。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土裡刨食,整天和土地打交道。土地對他們來說,那就是真真切切的土生金。
如今常說的一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實也是土生金的生動體現。
金生水。
金的特點是堅硬,當它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就會變得像水一樣柔軟。
有一種叫包袱皮的瓷器,原型就是過去用來包衣服的布,看著鼓鼓囊囊,滿身褶皺。它用堅硬來體現柔軟,可以對金生水有個參照。
過去有一種走街串巷的手藝人,專門倒置刀、劍、匕首等小孩子喜歡的玩具。
他們帶的傢伙什不少,有個帶風箱的爐子,還有個大沙盤。爐子上面有一個燒不爛的坩堝。
你給他一些門把手、舊水管等廢銅爛鋁,他把這些放進爐子上的坩堝里,不斷拉風箱,讓爐子溫度升高,慢慢地就會看到這些破爛都化成水。
在這過程中,他們會提前把要倒置的刀劍模具擺好。先把沙盤裡的沙子抹平,拿出木頭做的劍,放在沙子上,再把另一個沙盤合上去,把木劍整個蓋住,再把上面的沙盤取下來,拿出木劍。這樣兩邊沙盤都會壓出木劍的印痕。
這時再把兩個沙盤合上,中間就會有一個空心的劍模,在劍柄處留出一個孔,通到外面來。
鋁化成水後,只見手藝人拿著鉗子,夾著坩堝,順著沙盤上留出的小孔,把鋁水都倒進去。幾秒鐘後,扒拉開沙子,一個帶把的長劍就倒置好了。
這時鋁劍的溫度還很高,手藝人用夾子夾住鋁劍放進水盆里,只聽到滋滋滋的聲音。
這時把劍柄上多出來的一截截掉,用砂紙稍加打磨,一把鋁劍就倒置好了。
可惜鋁的質地比較脆,經不起磕碰,玩幾下就會斷掉。銅劍就不會這麼脆,再用力砍都沒事。
但是銅不太好找,後來好不容易弄了幾個水錶蒙子上面的一圈銅,準備下次手藝人過來的時候倒置個銅劍,結果一直都沒有盼來。
有人問了,為什麼不用鐵來倒置呢?那是因為鐵的熔點太高了,有1500多度,而鋁的熔點只有600多度,銅的熔點有1000多度。
因而我們古代歷史是先有青銅,之後才有鐵器。因為鐵的熔點高啊,相應的技術要求就高,因而鐵器時代相比出現較晚。
我們去看打鐵鋪,那些鐵匠為什麼不把那個鐵料融化,然後倒進模子里成型,全都要一錘一錘打出來呢?
這個跟溫度關係不大,主要還是千錘百鍊後,鐵器比較耐用,百鍊成鋼。
百鍊鋼變成繞指柔,堅硬的變成了柔軟的,這就是金生水。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可以拓展我們的想像力。
漢武帝在自家院子里捯飭了一個大銅人,手裡托著一個大銅盤,用來承接甘露,這個盤子就叫甘露盤。
原來他是想求得長生不老,用這個盤子弄點無根之水,和著玉屑一塊喝了,據說就可讓他永遠不死。可謂是金盤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到頭來也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