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利避害是一種連單細胞動物都具有的本能,人類也不例外。這種本能使得人類對預知未來有著極強烈的渴望。這其中,又以農業文明為甚。根於人們對於農耕收成的不確定一性一的關注,無論東方西方,智慧的人們總是使出渾身解數研究預知未來的方法。於是,占卜學應運而生。
西方的占卜學受蘇美尓文明影響甚深。蘇美尓人曾經在烏尓和烏魯克建造了七級的廟,每一級代表一個天體:月亮、太陽、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狹小的生存空間,悲觀的心理情愫,使得蘇美尓人的興趣總是集中在漆黑夜空中那些閃亮的星星上。
西方的占卜學因而被稱之為占星學。直至文藝復興時期,占星學與天文學仍未分家。當然,這也在客觀上促進了西方天文學的迅速發展。終於,從哥白尼到牛頓,正是由天文學一級一級地引發了西方的科學地震,徹底改變了歐洲的命運,這又是後話了。
周易卦圖
而在中國,占卜的方式卻大大不同。廣袤的土地,無盡的資源,使得中國的占卜與自然界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占卜這個詞,來源於商代的一種預知未來的方式,稱為卜。人們把有關疾病、夢境、田獵、天時、年成等方面的疑問刻在了龜的甲殼或者牛的肩胛骨(也有用其它動物的)上,然後,划上幾道切口,再將燒紅的小棍按在切口上,便可根據裂紋的形狀、排列與方向預知吉凶。至於占,乃是以「口」問「卜」的意思。
這些記錄占卜的文字,正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因其刻在甲骨之上,被稱為甲骨文。
甲骨
蘇美尓的楔形文字起源於商業記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起源於祭司敬神,中國的甲骨文卻起源於占卜。由此已然可見,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有了明顯的差異性,占卜之於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
姬昌在羑里獄中推演的,則是另一套占卜方式,被稱之為筮。筮的方法,被後世在《繫辭》中詳細記錄,流傳至今。與甲骨占卜不同,筮的工具十分簡單,五十根蓍草而已。但要經過十八般變化,才能求出一個卦象。而解釋這些卦象的卦書,便是《周易》了。(《周易》之卦辭是否成於姬昌,在近代疑古思潮盛行之下,頗有爭議。但在沒有更有力證據的情況下,我們不妨相信司馬遷之言。)
《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幾乎無需贅言。在幾百年後中國哲學的黃金時代,諸子百家中到處都是周易思想的影子,尤以儒道兩家最為明顯。
至於市井小攤隨處可見的擺攤算卦,則都要掛上《周易》的招牌,引得無數百姓趨之若鶩。待到今日,此風非但未見止歇,反而藉助四通八達的計算機網路,竟有愈演愈烈之勢。
我們大有必要來看看《周易》本身的內容,研究一下它的源頭以及會產生如此深遠影響的原因所在。
說《周易》,須從八卦說起。
衍生八卦
八卦古已有之,代表了與人們生活最為密切相關的八種自然物質:天、地、水、火、風、雷、山、澤。
全球的所有文明對這八樣東西恐怕都有極為頻繁的接觸,如果八卦僅僅是給他們取上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八個玄妙的名字,本不足為奇。然而八卦的一精一妙之處在於把它們一抽一象化、符號化了。
不應小看這幾條被成為「爻」的或斷或連的橫杠符號,我們差不多可以這樣講,這是人類早期的數學與哲學的統一。
中國古人或許沒有那麼清晰的進位觀念,但他們卻也朦朧地意識到,只需要兩個元素,就可以寫出無窮大的數字來。這個思想,被後人在《繫辭》里用哲學化的語言寫成:一陰一陽一之謂道。再到後來,五代時那位神乎其神的陳摶老祖將八卦中蘊含的陰陽思想,精妙地繪製成一幅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動靜相合、兩儀相生的太極圖,成為中華文明智慧的象徵。而這些一抽象玄妙的圖案符號,格外增加了太極八卦的神秘性,強烈地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們。
這其中甚至還包括韓國人。極為可笑的是,頗喜歡將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的韓國人,忙不迭地將乾、坤、坎、離四卦搶去,貼在了國旗之上。只是他們似乎無法理解太極圖的精髓,將圖的兩塊胡亂抹上紅、藍兩色,覺得很是鮮艷,便堂而皇之地用作大韓民國的標誌了。
又扯遠了。到商末之時,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生活的豐富程度比之上古時期都已有大幅提高。姬昌便將八卦疊起,組成六十四卦,有了更多的變化,並配以卦辭。日後,他那多才多藝的兒子周公又給每一爻配上爻辭,《周易》便宣告完成了。
對於這六十四卦,除去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八個重卦之外,還有五十六卦。我根據這些卦名用字的來源做了個粗粗的分類,其中,
描述與農牧漁獵相關的:屯、蒙、小畜、大有、蠱、噬嗑、大畜、大壯、解、萃、困、革、豐、中孚,共14卦;
描述與家庭社會相關的:訟、師、比、同人、謙、隨、無妄、咸、家人、睽、姤、升、井、歸妹、旅、節,共16卦;
與自然現象規律相關的:泰、否、大過、恆、晉、明夷、渙、小過、既濟、未濟,共10卦;
其餘14卦:需、履、豫、臨、觀、賁、剝、復、頤、遁、蹇、損、益、夬、鼎、漸,也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六十四卦,乃是對古人生活各個方面的一個歸納整理。但《周易》之所以偉大,在於姬昌把它編織成一個既抽象玄妙,又精密宏大的體系。我們不妨來探究一下這個體系的幾個特點。
首先,《周易》充滿了普遍聯繫的觀念。這大概與農業文明中好的收成依賴於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有關。
《周易》中,天地之間一切事物,全部與六十四卦相聯繫;而六十四卦,全部是八卦的組合;這八卦,又都由陰陽兩爻所衍生。這樣,萬事萬物就通過一陰、一陽二元聯繫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普遍聯繫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其後的中國文化。
僅就玄學一門,於西周產生的五行學說,將東西南北中,心肝脾肺腎、酸甜苦辣咸,包括其它五色、五時、五氣、五竅、五賊等等全部與金、木、水、火、土聯繫起來。無疑深受《周易》的影響。五行的相生相剋,更是滲透到中國文化的每個角落,甚至成為關乎治病救人的中國醫學千餘年來的指導思想。
幾乎每一個讀過書的古代中國人,腦中恐怕都存有普遍聯繫的觀念,使得中西思想在此處涇渭分明。
其二,我們讀希臘神話,便可看到濃重的宿命論色彩。從至今仍被保留下來的西方星象學的星座理論亦可看出,人生的很多命運於一出生就被註定。當然中國生辰八字之說也甚為重要。人類生命中常由於種種巧合導致一些無法挽回的後果,使得人的心中難以抹去宿命的陰影。
但《周易》卻專註於對世界本身運行規律的探求。據《說文》,「易」字來源於「蜥易」一詞,本就是變化之意。(在我看來,後世對於「易」另有簡易、不易的解釋,頗有牽強附會之嫌。)整個《周易》都在關注變化的方式、過程,即便有了結果,也仍有再度變化的可能。「錯綜複雜」一詞,正源於《周易》卦象之變。對變化規律的認知,使得《周易》已不再是一本純粹的占卜書,而升華成中國哲學的源頭。
其三,《周易》對「位」的概念極為重視。由於六十四卦乃是二進位的方式來編成,位置就顯得極為重要。舉十進位的例子來說,1置於個位代表1,置於十位代表10,置於千位則代表1000。二進位亦同此理。所以,同樣是陽爻或陰爻,置於不同的卦,不同的位置,就會具有不同的涵義。推而廣之,同樣的卦,在不同時間,不同方位,對於不同的人,出於占卜的不同目的,也就表達了不同的意思。這個「位」的觀念,對於周公時期禮制的產生,直至後世儒家學說的建立,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
其四,我們簡單談談《周易》六十四卦的開始和結束。文王作《周易》,但《周易》並非易經的開端。據傳《周易》之前,夏有《連山易》,商有《歸藏易》,只是業已失傳。我們只知道,《連山易》自艮卦始,《歸藏易》自坤卦始。按司馬遷所說,文王之前只有八卦,那《連山易》與《歸藏易》應是八卦的演化。按人類的心理分析,起始卦應該是對人類活動最為重要的卦。那麼,似乎《歸藏易》之前,中國的農業文明並不發達,與大地的關係尚不夠密切。
而到了《周易》,不但增至六十四卦,開端也變為乾卦。這或許象徵著,天時取代土地,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事物。周文化對天的重視由此已現。
再看結尾的未濟卦,乃是上火下水,暗含以水救火,大功未成的意思。六十四卦以此作結,頗給人意猶未盡之感,蘊含了進一步的變化。宿命的打破,變化的永恆,在此展現無遺。
關於《周易》,無論哲學還是玄學,可說的還有太多太多。古今著述何止百千,這裡偏重於歷史角度聊加解說而已。
演畢六十四卦的姬昌,似已通徹了天地之道。恰在此時,他的部下以美女、寶馬、奇珍通過紂王之佞臣費仲獻於紂王。咱們前面講過,紂王不是一個笨蛋,甚至頗有些小聰明。但凡這種人,最怕身居高位。一旦周圍的人不停吹捧,最易飄飄然忘乎所以。珍寶一獻,馬屁一拍,便漸漸覺得小小周族怎會是商王朝的對手,自己當初怎會如此小心翼翼,豈不多餘,反被天下恥笑。於是,連忙向群臣解釋,當初抓姬昌不是我的意思,純屬誤聽崇侯虎誣陷之言啊。姬昌得以放歸故里。
紂王的面子回來了,死期卻也不遠了。回歸岐山的姬昌立刻找到了一位極有能力的幫手,在這個神話般人物的協助下,推翻商王朝,那個曾經痴人說夢般的計劃終於進入了實施階段。我們該講講這個神奇人物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