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迪芯微:汽車照明IC領域的破局者與創新先鋒

汽車行業不斷向智能化、科技化邁進的當下,汽車照明領域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英迪芯微憑藉自身的技術實力、創新思維和前瞻布局,逐步完成了從內飾燈到外飾燈及全場景照明的業務拓展,在微馬達驅動與觸控感測等領域也持續延展著業務觸角。

不到10年的時間,就成長為國內車載應用賽道上的龍頭企業,英迪芯微究竟作對了什麼?日前,英迪芯微相關市場負責人接受了蓋世汽車的專訪,為我們詳細解密了這家企業迅速崛起背後的發展故事和成功密碼。

以「專註力」撬動全場景照明

在汽車照明的舞台上,英迪芯微最初以內飾燈業務嶄露頭角,憑藉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和持續的技術打磨,英迪芯微的內飾燈市佔率迅速就攀升至國內第一,客戶網路廣泛覆蓋到國內外幾乎所有的主流汽車品牌和Tier1企業。

傲人成績的背後,是英迪芯微多方面的深厚積累。

英迪芯微構建了完善的平台架構,孕育出的大量優質IP,為產品的更新迭代提供了堅實基礎;專業且強大的研發團隊同樣重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以一群平均具備二十年半導體行業經驗的產業「大拿」為核心骨幹,英迪芯微搭建了高效且專業的研發體系,確保每一款產品都能緊跟市場需求;而穩定的供應鏈,不僅保障了產品的穩定供應,還可以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

成績顯著,但英迪芯微的戰略目光並未局限於已有的成績,而是基於對市場趨勢的精準判斷和自身實力的充分自信,在汽車加速智能化的大潮下,以用戶對全場景照明的需求為出發點,全面開啟了從「汽車內飾燈行業第一」向「汽車照明一站式方案提供商」的業務開拓。

「這不是轉型,而是業務邊界的自然延伸。」英迪芯微相關市場負責人在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強調,從技術角度看,內、外飾照明在底層IP、供應鏈資源和客戶需求上存在高度協同性。「我們此前積累的IP平台、研發體系和客戶信任,可直接復用於外飾燈領域」,英迪芯微相關市場負責人指出,英迪芯微在內飾燈領域成熟的恆流驅動、診斷演算法等技術,都可以快速遷移至大燈、尾燈等外飾場景,並通過差異化設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資源分配上,英迪芯微也實現了「兩條腿走路,且兩條腿走的都非常穩」。一方面持續迭代內飾燈產品,鞏固基本盤;另一方面將研發重心向大燈控制器、矩陣大燈等外飾領域傾斜。目前,英迪芯微的外飾燈產品矩陣已覆蓋全場景,並已經實現多款車型的定點量產,成為外飾燈國產化率不斷提升的關鍵推手。

「專註力是最大的護城河。」英迪芯微相關市場負責人總結了英迪芯微能夠走在行業前列的核心優勢,較之於消費電子企業這類「跨界」玩家,英迪芯微從成立之初定義產品便聚焦車規級需求,在功能安全、溫度耐受性等維度建立了全面領先的優勢,這種基因,使其在國產替代浪潮中率先卡位,並逐步向全球市場輸出「中國車載照明方案」。

如何構建技術壁壘?

在成為一站式方案提供商的征程中,英迪芯微是如何構建自身競爭力和技術壁壘的呢?整體上看,硬體上的高集成度和軟體協議的自主創新,是英迪芯微的兩大核心「王牌」。

硬體產品上,英迪芯微目前在內飾燈、頭燈、尾燈、格柵燈、交互燈所有汽車照明場景都有產品布局,並且在每個場景提供豐富的多種配置的產品組合,幫助客戶平台化開發。對Tier1來說平台化訴求非常強烈,最好是一個方案儘可能滿足更多車廠客戶的需求,簡化重複開發成本和優化生產版本管理成本。比如,英迪芯微面向內飾燈場景有十多款產品可供選擇,助力客戶平台化開發,還有多款產品在研,持續豐富英迪芯微的產品庫。

外飾燈產品矩陣上,如在2025ALE展會上,英迪芯微發布了新一代的3通道恆流/恆壓buck晶元iND87542,可以和已經量產的兩通道iND87520組合,幫助頭燈控制器LDM客戶,更好的實現平台化,成本最優化。在尾燈產品上,英迪芯推出了全國產支持ASIL-B功能安全的高邊線性恆流驅動產品iND23024,和iND83010等產品形成產品矩陣。

軟體協議上,英迪芯微自主研發的ELINS™(UART over CAN)通訊協議,將LIN的低成本與CAN的高可靠性結合,構建起覆蓋內外飾照明的統一控制生態。這一協議已應用於iND83220等多款驅動晶元,具備高階的智能交互功能,可通過攝像頭聯動實現危險開門警示,還可以通過轉向流水提升駕駛安全。在應用軟體上也會提供好用的軟體開發環境與系統,構建一個簡潔、好用、高效的全生命周期開發環境,構建良好的軟體開發生態。同時,英迪芯微提供EVK開發板、Lin Gateway等開發工具,和相關工具廠商密切合作持續完善軟體開發環境。

平台化研發則是英迪芯微的另一大殺手鐧。通過復用IP庫和模塊化設計,英迪芯微可以大幅度縮短新品的開發周期,更好的滿足當前國內汽車市場上激進的技術迭代需求。例如在汽車尾燈領域,英迪芯微的iND83010,是國內唯一通過ASIL-B功能安全產品認證的高邊線性恆流源。這顆集成CAN收發器的24通道高邊線性恆流源,已經量產上車,而其迭代產品iND83024目前也已經量產,可以更好的滿足車企對安全與通信的雙重需求。另據英迪芯微相關市場負責人介紹,更多的12通道產品正在同步研發中,很快也將推向市場。


具體是如何做到的呢?

英迪芯微相關市場負責人從三個方面做了總結。首先是持續的研發投入,英迪芯微最近幾年的研發投入,年增幅都超過了50%。其次,英迪芯微在服務上的投入也在持續加碼,客戶服務能力不斷完善,尤其是較之于海外國際大廠,英迪芯微的本土化服務,更貼近客戶,對客戶的支持力度也更大。再者對客戶需求的快速了解和響應,英迪芯微也更有優勢。英迪芯微與汽車車廠和Tier1企業都保持著持續的高頻溝通和互動,可以更快的了解客戶需求與痛點,開發出超乎客戶預期的的產品。

國產替代不是終點,全球王者才是目標

在高手如雲的車載應用賽道上,英迪芯微這個深諳「兵法」的戰略家,通過巧妙地「戰術」運用,成功的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不得不說的是,英迪芯微的迅速崛起,其實是大勢所趨。

從國產化率和研發效率等方面考慮,在中國市場上,出現一家可以布局全場景照明的可靠國產晶元廠商,是新時代下,產業升級需求賦能下的必然結果,只有這樣,才能在助力車企和Tier1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更好的為供應鏈安全保駕護航。

在成為內飾燈國內第一之後,在外飾燈領域,英迪芯微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產品,以替代此前由歐美廠商壟斷的方案。英迪芯微是第一家有能力提供國產矩陣大燈照明IC解決方案的國內企業,目前英迪芯微的大燈矩陣控制晶元已經量產上車。更關鍵的是,很多外資品牌不僅在國內採用英迪芯微的方案,因為產品性能突出與降本效果顯著二者皆優,不少品牌已經開始把英迪芯微的方案,反嚮導入其全球研發體系,英迪芯微已在多個產品實現」in china,for china」到「in china ,for world」。

這種「由內向外」的策略,不僅體現在照明業務上,也在英迪芯微的微馬達驅動、觸控感測等新領域進行了「復刻」。以觸控感測為例,觸控門把手是一個門檻比較高的部件,此前的國內市場上,該部件基本也是外資壟斷,而英迪芯微又一次做了國產替代的先鋒,其防誤觸控門把手晶元通過了嚴苛的車規測試(如高壓水槍、油污環境等),並且實現量產上車。

在照明領域,英迪芯微宛如一位精心布局的棋手,落子之間盡顯全局觀,實現了從內飾燈到矩陣大燈、尾燈和交互燈在內的全場景覆蓋。此外,基於成熟的技術優勢,英迪芯微還成功開拓出第二第三增長曲線,在微馬達驅動和觸控感測等領域,也已經構建起多維布局的技術護城河。

展望2025年,英迪芯微相關市場負責人已經有非常清晰的規劃,穩定內飾燈基盤的同時,加速外飾燈在全球各大車企和全車型的全面滲透,微馬達與觸控感測也已經開始放量,同時也實現海外市場的多線突破,預計25年及以後隨著多個產品線的量產上車,後續會迎來一個「全方位爆發」新階段。

國產化率提升是表象,本質是幫助客戶建立系統性競爭力。接下來,英迪芯微要做的不是在國內卷,而是在全球市場上與國際巨頭同台競技,持續輸出優秀的」中國方案」。

此外,在英迪芯微的發展藍圖中,汽車照明、汽車微馬達、汽車感測等產品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自研的協議和統一的開發工具鏈,實現各個模塊的深度集成,形成「車身控制域」的完整生態。

「專註力是最大的護城河。」在英迪芯微相關市場負責人的規劃中,已經在國產替代的浪潮中率先卡位的英迪芯微,接下來還將逐步向全球市場輸出「中國方案」。以技術為矛、以生態為盾,英迪芯微正以開放的姿態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核心動能。

從內飾燈到外飾燈,從單一晶元到全場景生態,英迪芯微的進階之路,映射出國產汽車晶元廠商的共性願景:在技術追平後,進一步定義需求、引領創新。而創新之路,其實就藏在英迪芯微的「專註力哲學」中——因為專註而更加專業,唯有深扎賽道,才能持續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