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布局電子廢棄物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生產線,融合報廢電動汽車智能拆解,可完美實現新能源汽車多元複雜部件的精準分離、梯次利用與高質再生」……近日,常州厚德電子廢棄物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裝備創新成果與應用發布會舉行。以電子廢棄物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為核心的產業特色,主持制定了國內首項有機樹脂類廢物綜合利用領域的行業標準;針對樹脂廢料,開發了多樹脂耦合複合材料化技術,實現了熱固性和熱塑性樹脂廢物的環保處理與協同利用,產品廣泛應用到園林景觀建設領域。
作為資源循環領域的創新標杆企業,通過技術變革、產業鏈協同和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索,在推動行業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多維引領作用。公司創新研發了智能拆解、破碎分選、高質再生等核心技術體系,實現年處理電子廢棄物超1萬噸,動力電池廢料超2萬噸,資源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較傳統工藝降低能耗40%、減少碳排放60%,顯著提升了資源轉化效率和環境效益。
目前常州厚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為集成電路、半導體、動力電池生產製造和應用場景提供回收配套服務,形成了以電子廢棄物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為核心的資源循環產業,同時專註於有機樹脂廢物、動力電池廢料、含銅污泥等多元固廢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發和應用推廣。
針對日益增長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需求,「公司重點聚焦小微場景動力、換電、儲能等細分市場,以應用場景需求優化上游產品供給,以數據驅動『車、網、站、電池』協同,做細做精做活,形成高性價比、高安全性的梯次利用產品方案,構建綠色能源服務生態圈。」在常州厚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懷棟博士看來,廢物處理、變廢為寶,核心在突破關鍵瓶頸制約,關鍵在於注重科技創新。為此,公司先後與北京工業大學左鐵鏞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陳勇院士等開展產學研合作,包括建立院士工作站、開展工程博士聯合培養等,突破了退役動力電池破梯次利用、全組分清潔回收、正負極材料修復等關鍵技術。
「厚德擁有退役動力電池控氧安全帶電破碎熱解與精細分選技術及成套裝備,電解液、有機質的高效熱解,銅、鋁、黑粉的回收率超過99%,實現全過程安全、高效、環保,保障戰略金屬高質回收利用;開發的優先提鋰協同鎳鈷錳共萃再生短流程濕法回收技術,實現鋰回收率達到95%。目前,厚德已建成5萬套/年廢舊動力電池拆解與高值化利用示範工程。」華北電力大學新能源發電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陸強表示,厚德通過對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將可梯次與不可梯次的電池分而治之,通過深耕行業亟需技術裝備開發和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對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具有重大推廣價值。
近年來,公司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依靠自主創新已發展成為國內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廢棄物與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潛在獨角獸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