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薩斯在國內市場的核心地位無需多言,曾幾何時,有網友把bba替換成了「bbl」。通過數據來看,2024年雷克薩斯是唯一一個能夠逆勢增長的豪華品牌,大家銷量都慘的不行,而雷克薩斯竟然同比增長0.3%。通過數據來看,不知道的人以為雷克薩斯打了個打勝仗,但其實則不然,雖然是銷量同比增長,但181906輛的銷量,比起此前已經是走了下坡路,只是恰好比2023年多了點而已。
2017 - 2019年間,銷量分別達到13.29萬輛、16.04萬輛和20.04萬輛 ,年均增長率超過20%。從2019年到2021年,更是連續三年保持在20萬輛以上的銷量 ,2021年銷量更是達到22.7萬輛的峰值,但從2022年開始,雷克薩斯結束了連續多年的銷量增長神話,全年銷量僅有18.39萬輛,同比下滑18.6%。所以這麼來看,2024年的銷量是不如2022年的。
2025年2月5日,豐田官宣雷克薩斯將於上海獨資建廠生產純電動汽車,計劃2027年投產,這一消息瞬間引發熱議。因為雷克薩斯要國產的消息傳了好幾年,變成了狼來了的故事,而這次狼真的來了。雷克薩斯多年來在華一直保持進口身份,如今選擇國產,無非就是綳不住了。要知道,進口身份帶來的利潤可是讓雷克薩斯享受了多年的紅利,通過國產來衝擊銷量,這也證明了雷克薩斯無論如何是不能放棄中國市場的。但前途並不平坦,未來仍布滿荊棘。
首先,不止雷克薩斯在內的很多合資品牌銷量都受到了重創,核心原因離不開電動化轉型。拿雷克薩斯目前主力純電車型rz來說,續航里程、充電速度、智能駕駛輔助等關鍵指標都不行,35.59-37.99萬元的價格、月均不到100台的銷量,已經證實這台車「沒戲了」。除此之外,雷克薩斯的純電產品庫還是空的,吃不到純電市場的銷量,也是總銷量不好看的重要一環。
另外,雷克薩斯國產的進程來的太晚了。豪華車市場已競爭得熱火朝天,不愛卷價格的賓士都下場了,如今的bba相比以前就是白菜價,以目前雷克薩斯的產品定價和終端行情來看,即便國產也未必在價格方面有太大驚喜。
如今高端市場已不再是bba的天下,蔚來、理想、問界等後生已經站住了腳跟。蔚來在服務和智能化方面表現出色,打造了獨特的用戶社區生態;理想聚焦家庭用戶,以增程式電動技術和大空間布局贏得市場青睞;問界藉助華為的技術賦能,在智能駕駛和車機系統上優勢明顯。以上這些品牌的優勢,眼下沒有其它傳統豪華品牌能搞定,而雷克薩斯目前在智能化層面,可以說和bba之間都是有距離的,國產目的就是為了國人,中國雖擁有全球最為完備且極具性價比的電動汽車產業鏈,但雷克薩斯如何有效整合利用這些資源,快速提升自身電動化技術水平,肯定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對於雷克薩斯而言,進口身份其實也是這麼些年的一個賣點。雷克薩斯以進口車的身份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高端、品質可靠的品牌形象,「匠人精神、日本原裝進口」等標籤成為其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一旦實現國產化,這些優勢可能就沒了,並不是說國內組裝工藝不行,而是很多人依舊認進口。
其實大家總說沃爾沃產品更新換代慢,這裡可別忽略了雷克薩斯。雷克薩斯的產品迭代也是相對遲緩的,主力車型也是很久沒有實質性的大更新了。目前雷克薩斯賣的最好的依舊是es,多年來外觀和內飾設計變化不大,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輔助等方面的配置也落後於同級別競爭對手。而之前能抗衡寶馬x5的rx,如今銷量很平淡,新一代nx、ux以及旗艦轎車ls銷量更為慘淡。
編輯總結:
國產自然是雷克薩斯面對競爭壓力的一個出路,但這條路目前看來並沒有那麼好走。國產化雖然可以降低製造成本,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消費者,同時還能縮短產品交付周期,提高供應鏈響應速度。但即使實現國產化,雷克薩斯仍需思考如何保持品牌多年來留下的進口身份調性,有一個不算特別恰當的觀點,有些東西貴的時候不一定有人說好,但便宜的時候一定沒人說好。除了品牌形象,雷克薩斯也得儘快搞定主流的智能化體驗,並且塌下心來取自主品牌之長。否則,即便國產,也難以改變其在華市場逐漸邊緣化的命運。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