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比亞迪李雲飛暴怒回應巴西工廠勞工「奴役」,以及他藉此怒噴所謂「境外勢力」,全網堪稱一片嘩然。
當時我也寫了一篇,沒想到流量非常不錯。
當然評論區充斥著各種對李雲飛,甚至比亞迪的不滿言論,除了個別言辭激烈者之外,我也照常放出評論,供大家參考。
但最近比亞迪突然要搞市值管理,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
我翻看了一下比亞迪的股吧,發現很多帖子非常有意思。
一部分用戶,還是在怒斥比亞迪的巴西勞工「奴役」事件,說明天(下周一)股價會跌停。
另一部分用戶,則對比亞迪的股價走勢很樂觀。
有人希望藉助於比亞迪的市值管理,股價能夠漲到每股500元甚至1500元人民幣,然後就可以實現「買比亞迪股票,開比亞迪汽車」的美夢。
也有人埋怨比亞迪股票這段時間不怎麼漲。
這些心情都可以理解。
畢竟比亞迪作為全球新能源老大,無論是市值還是股價,都跟特斯拉無法相提並論。
現在比亞迪大約8300億人民幣的市值(截止12月27日收盤),跟特斯拉1.4萬億美金的市值比起來,也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然後咱們就正式進入今天這篇文章的主題——比亞迪先不要忙著對標特斯拉了,實話實說根本沒資格,還是趕緊想辦法,怎麼對抗迅速崛起的小米吧。
因為小米集團的市值,已經衝到了8570億港幣(約合8057億人民幣)!
換句話說,明天只要再上漲5%,那麼中國第一市值車企的桂冠,就將被小米拿走。
我知道比亞迪是一個「技術型」企業,對於各種「第一」,其實並不感冒。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中國車企市值第一榮譽一旦被小米拿走,很可能今生今世,無法再拿回來了。
就問你是不是真的不害怕?
在我看來,這才是最為恐怖的因素。
我覺得這跟奇瑞當年丟掉國產車企銷量第一,也許有點類似。
當時奇瑞已經拿了多年國產第一,不少人認為即便短暫失去老大位置,以奇瑞的實力,稍微一發力,就又拿回來了。
可誰曾想到,一旦失去桂冠,就是永遠失去。
從那之後,長城汽車崛起了,吉利汽車崛起了,然後比亞迪崛起了。
再然後,很可能就要屬於小米了。
這非常殘酷,但事情就那麼發生了。
比亞迪在市值方面,當然也面臨同樣的潛在風險。
所以我們想探討一個緊要問題——為什麼比亞迪的市值,在小米的衝擊面前,會如此不堪一擊?
其實如果從投資角度看,比亞迪的市值表現並不差。
比如從年線角度看,比亞迪上漲了40%多,可以說已經跑贏了大多數上市公司。
如果年初你手裡有比亞迪股票,現在回報也差不多翻倍了。
所以我還是要告訴兄弟們一句話——只要是好公司,老闆靠譜,手裡的票就別丟,拿一年比亞迪,肯定是發了一筆小財。
但就怕人比人,貨比貨。
比亞迪的確漲了,但小米呢?
回報率超過120%了。
為什麼比亞迪在市值方面,被小米步步緊逼?
最關鍵一點,就是小米代表了智能化的未來。
我只說一點,小米搞的是「人車家」生態打法。
這種打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一旦你用了小米的產品,就會進入一個生態,然後就什麼都方便了。
當比亞迪從一個車企的角度,去跟小米生態的三頭六臂pk時,你覺得勝算有多大?
投資者往往是最精明的。
不要忘了,小米今年即便是超額完成任務,也僅僅才賣了13萬台車而已。
但是比亞迪呢?
今年要賣超過420萬台!
這的確證明了比亞迪是世界上最能賣車的車企。
但是小米只用13萬台車,就把市值推到了8000多億,到底誰代表了未來,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按照小米這個態勢,2027年大概率交付超過100萬台新車。
到那時候,小米股價又會是多少?
然後第三個問題——比亞迪有沒有看到小米的威脅?
肯定看到了。
比亞迪最近要搞市值管理,很顯然也是對當前的市值表現,不甚滿意。
這個市值管理到底會玩出什麼花樣,目前還未落地。
根據蘋果公司的玩法,那就是回購後註銷。
另外,比亞迪再次啟動了價格戰。
過去幾年的價格戰,的確讓比亞迪成為第一卷王。
但現在價格戰,尤其是面對小米這樣的企業,已經很難打出昔日震懾合資油車的那種威力。
換句話說,兩者根本不在一個賽道上。
其實再往前捯飭,比亞迪或許更早看到了小米汽車的威脅。
當時小米要造車,比亞迪老闆王傳福的說法是,「很多大咖進來(造車),50億不算錢,比如說雷總(雷軍)1000個億。但很有可能一條路線的錯誤就白白丟失了三年,這個是再多錢都換不回來的,很有可能就徹底掉隊了」。
這句話引發了廣泛關注,並被解讀為王傳福不看好小米造車。
那麼雷軍是怎麼看待的?
其實雷軍自己也說過,王傳福跨界造車的經歷,正好啟發了他帶領小米造車。
因為王傳福是這麼說的——中國企業普遍面臨「技術恐懼症」,這種恐懼正是(造車)對手給後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很難,直到你放棄。
在王傳福的這句話中,「產業恫嚇」這個表達,簡直是天才般的語文水平,是對產業發展趨勢洞若觀火和強大自信相結合的精準表達。
正是這句話打動了雷軍。
雷軍表示自己在造車前,王傳福的這句話給了他勇氣,「很多企業會把技術想像到令人畏懼的高度,這種畏懼正是對手給後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
尷尬的是,當雷軍真的要造車了,王傳福又把自己親身經歷並打破的「產業恫嚇」,原封不動送給了雷軍。
所幸的是,雷軍不上當。
哈哈哈。
其實到了這一步,很多事情就清楚了。
從王傳福造車到現在,大家去數一數比亞迪到底漲了多少倍。
再從小米上市到現在,股價漲了多少倍。
按照發行價,小米好像也就漲了一倍而已。
這種潛在的巨大空間,以及小米在和比亞迪的市值爭奪戰中會不會贏,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希望兄弟們在2025年,都能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