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萬元保時捷送修被長期停放室外,車主索賠20萬元,品牌方不妨藉機反思

極目新聞評論員 石平

今年4月,李女士的保時捷taycan 4s送去溫州濱海保時捷中心維修,結果發現車輛長時間停放在室外,車輛表面多了些痕迹,她希望車行給予20萬元的賠償,遭到拒絕,工作人員表示只能為其換一張車衣。(據11月27日溫州都市報報道)

李女士提供的保時捷外觀照

看了這則新聞,很多網友都笑了。有人稱,你看車輛出廠時,都停在室外風吹雨淋的。有人說,車輛沒有這麼嬌氣,哪有那麼容易老化。還有人乾脆認為李女士小題大做,目的是索賠。

能否索賠,索賠金額是多少,這些都需要雙方友好協商。然而,看到報道詳情,也不得不說,保時捷的售後服務,還真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期待。

先說維修時間。李女士今年4月將車輛交給維修中心,「他們當時告訴我,大概要維修兩三個月。」然而,直到10月22日才被告知車輛修好。就是說,這半年時間都過去了。雖然說,車輛停放在室外,被風吹雨淋日晒多長時間,這個還需要確認,但是造成糾紛的根本原因,不正是因為維修時間過長導致的嗎?

李女士提供的保時捷外觀照

如果維修中心在二三個月的時間修好車輛,恐怕就不會發生索賠的事件。據報道,從李女士提供的車輛照片來看,車漆為白色,車身有許多污漬,還有幾處疑似劃痕的黑色細線,左側後視鏡有些許斑駁以及疑似摩擦產生的痕迹。在這麼長的維修周期里,不排除車輛外觀等受到損壞。

百萬豪車發生故障,這倒可以理解,什麼檔次的車輛都有可能出問題。維修電池需要半年的時間,非專業人士也不能斷定合不合理。但消費者在半年時間裡無法使用車輛同樣是事實,給消費者造成了不便和損失也是存在的。

同樣,維修中心有義務保障車輛的完整性,消費者花巨資買的愛車,希望能得到商家的精心呵護,這是人之常情。保時捷做好售後服務,讓消費者滿意是最基本的要求。從這件事來看,不管是商品質量,還是維修時長,甚至對車輛的態度,商家真的滿足了消費者的期待嗎?

李女士提供的保時捷外觀照

當前,乘用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個品牌都在想方設法爭奪消費者的心,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如果服務跟上不,是很容易掉隊的。如果把消費者當「大冤種」,同樣會被消費者無情拋棄。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前九個月,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出現了大幅下滑,下降了29%,被媒體稱「打折也賣不動了」。豪車高附加值的背後,需要高質量的售後服務來支撐,這是市場規律。

當然,李女士的遭遇只是個案,雙方應該理性溝通,通過協商解決矛盾和分歧。但是,此事背後讓人看到品牌方對消費者的態度。對此,輿論既不必認為李女士索賠無理,品牌方也不要感到冤枉。保時捷應該將車主的索賠當作是反思的契機。如此,才能減少很多無謂的糾紛,贏得消費者的芳心。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