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不是胡說,趨勢很明顯了

未來2年,將是純電車型的爆發期。

對此,再不情願也沒用,趨勢已經形成。看看車企的新車結構就知,純電/增程已然成為「萬千寵愛」,開始大行其道。畢竟,車企只出純電車,純電車不發展起來也不行,不是嗎?

然而,市場熱了,人就得冷下來。

因為純電汽車技術的更迭太快,有人預測,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需要提前做好防範。

第一個風險是,前沿的電車,轉眼成為過時產品

這跟油車時代大不相同,一個2.0T加上60L油箱,百年之間,油車橫豎就這麼點東西。

比方說,買了雅閣,5年後也是個老雅閣,穩壓思域一頭。電車更像數碼產品,就像小米手機,過兩年,性能不如紅米

因為在電車上,前沿技術的「花期」實在短暫。

像高階智駕,去年問界的一出來傲視群雄,但今年就不威風了,大疆把同樣的技術裝到8萬的車子上。

譬如電池,去年麒麟電池一出來獨領風頭,續航突破700公里,這還是頂配專享的豪華。

然而今年也不威風了,小米、阿維塔,20多萬的車,起步就是700公里了。

這也只是眼下,馬上,蔚來、昊鉑150度的固態電池也來了,標準將再次提升至1000公里。

同樣的,今年不少車企扣扣嗖嗖,只給了400V平台,明年800V將要普及。

要知道這還不是全部,看看車企們已經公布的新技術。

領克的數字底盤、比亞迪璇璣智能架構與天眼智駕、奇瑞矢量四電機。

總的來說,這些新技術涉及到一台車方方面面,這兩年要遍地開花,成為基礎配置。

說白了,這也是市場太卷,不給力一點,根本沒法出頭。

車企憑藉技術先發優勢,好歹賺足市場與口碑。

而每一次技術更新,就必然有一批老車子成為落伍產品,只是這個速度,未免太扎心。

第二個風險是,貶值率會快速下降

純電汽車貶值率本來乏善可陳,這兩年,更糟。

先別說二手,來看看一手。

騰勢N7為例,這款車去年7月上市,由於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錯誤,市場慘淡,一個月也就200來台,短短9個月就完成改款,並將價格下調6.2萬,相當於打了79折。

而且,可別忘了新車還有技術升級。

此時,老車主的心情,已經不忍想像。電車的貶值率現狀,可見一斑。

統計數據也見證這種慘淡。

根據中汽協的報告,今年2月,純電車型的3年保值率為54.8%。到了3月,就掉到52.5%

這還是宏觀數字,具體到車型,可能更低。

譬如,緊湊與小型SUV向來是貶值率的重災區,實際低於50%也不意外。

或者是400V、800V的車子,前者由於技術落後,將來貶值率也會掉的更快。

當前的一台電車遠遠不是「完全體」,隨著價格戰的推進,可以預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電車的貶值率都不會有什麼起色。

而在電車還未趨於成熟之際,未來兩年要入手,這個虧可以說是吃定了。

第三個風險是,維修費用光速上升

關於油電之爭,養車經濟性是繞不開的話題,電車總是取得壓倒勝利。

但事情遠不止這麼簡單。

以能耗、保養等費用而論,電車的確技高一籌。

然而,一旦發生損壞,電車的維修成本又變得岌岌可危。

就拿中控屏來說,如今已經發展到15寸、16寸,車企還把實體按鍵取消了,許多功能都集成在屏幕上,讓你不修不行,壞了換一個,就要4千左右。

再如智駕使用的雷達、攝像頭感測器,就有30多個,像下面這位小鵬車主,換一個原廠激光雷達就花了8916元。

不要說還有電吸門、電動天窗、冰箱、彩電、按摩座椅...

只能說,這些配置用起來很爽,但是修起來也真讓人頭大。

同時,在汽車製造工藝上,也由特斯拉帶起了一體化壓鑄的風潮。

以至於現如今,但凡有點檔次的車子,沒有不是一體化衝壓的。

甚至車企還在爭相攀比「噸位」,像華為是9000噸,小米是9100噸,小鵬愣是給干到12000噸。

這個工藝會增加維修成本呢?

說白了,一體化壓鑄,就是車企為了省成本。

譬如有300-400個零件,一個一個製作很麻煩,先簡化成2個大部件,然後用衝壓機一下子就給壓出來,嘎嘎快,10小時就造一台Model Y,成本降低40%。直接促使特斯拉成為利潤最高的車企。這讓哪個車企看了能不迷糊?

這個技術給車企省了成本,代價卻要車主承擔。

一個地方壞了,連帶整個鑄件都要更換。不妨說,相當於一次就要修300多零件,成本不是增加一星半點。

譬如有Model Y的車主,28萬的車子,車屁股撞壞了,維保估價要20萬。

總的來說,純電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無可置疑的趨勢,不然車企也不會那麼使勁更新技術。

當前趨勢來看,只需三五年,電車可能就會走向成熟。

但是在這將成熟還未成熟的未來幾年裡,一台電車帶來的邊際風險也最大。

如果你不是土豪想要一個大玩具,還是選擇混動或油車過渡一下,等技術成熟了再考慮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