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市場迎新能源轉型浪潮,車企布局多元化技術路線

「北汽福田明確了新能源戰略為公司發展的第一戰略。」1月29日北汽集團方面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今年1月27日,由北汽福田聯合博世旗下博世創投與博原資本、億華通以及北汽產投共同成立的新能源商用車品牌卡文汽車表示,將布局純電動、氫燃料電池兩大技術路線。卡文汽車總經理秦志東介紹,在未來三年,卡文汽車將在國內外市場陸續推出三大平台產品,今年將率先推出一款具備高度智能化的純電動van(廂式貨車)類產品。

「雙碳」目標的提出與汽車「新四化」的浪潮,正倒逼商用車向綠色低碳轉型。依託應用場景的新能源商用車正快速推廣,商用車企業也正加大多技術路線並行的新能源產品布局。

車企多技術路線並行推進商用車向新能源轉型

商用車正成為汽車行業助力減碳任務的主戰場。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商用車市場觸底回彈,實現恢復性增長,產銷分別完成403.7萬輛和403.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8%和22.1%;其中,新能源商用車產銷在商用車整體產銷中的佔比分別為11.5%和11.1%,遠低於新能源乘用車產銷34.9%和34.7%的滲透率。

2016年至2023年中國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製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商用車是汽車電動化的「下半場」。在乘用車進入市場驅動階段後,要把電動化的重點放在商用車領域,加快推動其新能源化進程。進入2024年,商用車新能源化、智能化將加速轉型。

張永偉認為,商用車新能源發展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中國致力於實現「兩化」同步,即商用車的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同時進行。這使得商用車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能夠實現與電動化的相互協同。他指出,中國商用車新能源的主要突破口在長途中重卡和公共領域。

向新能源化邁進已成為商用車行業共識。在多家商用車企業發布的戰略規劃中,「新能源轉型」正成為關鍵詞。

面對新能源轉型大趨勢,「北汽福田明確了新能源戰略為公司發展的第一戰略。」北汽集團方面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商用車領域,北汽福田已形成涵蓋純電、混動、氫燃料全技術路線,覆蓋全場景的商用車全系產品矩陣。

根據北汽集團2022年發布的「blue衛藍計劃」,北汽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產品全面脫碳、運營碳中和。北汽集團表示,目前正加快全面新能源化戰略落地步伐,以「純電+混動」的新能源技術創新,推動新能源化戰略落地,在此背景下,卡文汽車聚焦全新的純電和氫燃料平台,定位打造低碳、零碳產業生態。

「商用車的前半場是公共服務領域的電動化。隨著汽車排放標準不斷升級,燃油車使用成本增加以及國家利好政策引導,卡車電動化正成為商用車新能源戰略部署的後半場。」比亞迪方面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商用車領域,比亞迪走「純電+混動」兩條路線,並藉助乘用車的規模優勢,將乘用車上反饋良好和成熟可靠的技術移植和借鑒到卡車產品上,推進卡車產品的降本和技術升級。

此外,一汽解放也對外表示,已同步開發純電、混動及燃電三條技術路線;東風商用車宣布在新能源方面已實現純電、氫燃料、混動三條技術路線全面布局。

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協同發展是關鍵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商用車新能源化進程明顯加快。

根據《商用車碳中和技術路線圖1.0》預測,2030年前,我國商用車以傳統內燃機節能低碳路線為主,新能源商用車逐步滲透;2030年後,新能源商用車快速普及應用,最終形成以新能源商用車為主,零碳燃料內燃機賦能區域發展,傳統內燃機少量存在的發展格局。在滲透率方面,隨著新能源商用車購置及使用成本下降,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滲透率將持續提升,預計2025年滲透率將突破15%,以充電技術路線為主;至2030年、2040年,市場滲透率分別提升至30%、75%左右,換電、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在適用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

新能源商用車發展前景可期,但仍有不少問題待解。作為生產工具,與乘用車相比,商用車對成本和經濟性有著較高要求,商用車碳中和的路線也更為複雜。

從應用場景來看,目前電動商用車主要應用於牽引車短駁、城建渣土、市政環衛、城市物流、公交等公共領域及中短途場景,在續航里程、補能效率及電池壽命方面暫未達到保有量大、運輸強度高的中長途場景的運輸需求。

「道路運輸和商用車的低碳轉型迫在眉睫。」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希良認為,在使用端應大力發展零碳排放車輛,同時加快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和低碳產業鏈保障商用車實現低碳化發展。

「商用車是交通領域碳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商用車新能源轉型可實現更好的節能減排效果。」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表示,考慮到政策、用戶成本等因素,商用車企業布局了多種技術路線。但要更好地推動商用車向新能源化轉型,技術創新是支撐,此外也應加強法規標準的協同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編輯 丁爽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