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時代,車內攝像頭越來越多,你的隱私安全誰來守護?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講述了主人公楚門從出生開始就在攝像頭的直播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人生,所謂的隱私對於楚門來說是根本不存在的。之所以這部電影獲獎無數,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主要是因為在楚門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現在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未來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設備、物品可能都將與互聯網相接,我們的隱私,被曝光的幾率大大增加,很多人想必不會有在自己的卧室裝攝像頭的習慣,但是你的愛車呢?你有沒有想過,你在車內的一舉一動,是否會被窺探,被泄露?

隨著汽車向智能化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車開始在車內安裝攝像頭,但是因為車內攝像頭引發的隱私泄露問題,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某車企在4月份也被曝光過一次數據泄露事件。在2019年至2022年期間,該車企員工員工通過內部消息系統私下分享了一些車主車載攝像頭記錄的隱私視頻和圖像。另外,近兩年來網路上還時不時傳聞有車企的用戶數據被黑客破解,甚至有的信息被明碼標價銷售,因此,在汽車數據安全事件頻發當下,隱私保護已然成為新能源汽車的必修課。

車企為什麼要配備車內攝像頭呢?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車內攝像頭的作用,車內攝像頭分為幾種,最常見的是疲勞監測的攝像頭,主要是用來檢測駕駛者的行為的,通過檢測駕駛員的視線、頭部動作,來識別駕駛者有沒有疲勞駕駛,玩手機等情況。

另外一些車內攝像頭,則是用於人臉識別系統的,在識別到駕駛者的面部特徵之後,會對應的調節方向盤的位置、座椅的位置,還有一些習慣的操作,提升駕駛的便利性。

此外,還有一類車內攝像頭叫做艙內監控,主要是為了監控后座是否佩戴安全帶、小孩遺留、寵物遺留等問題。

那麼,配備車內攝像頭的車輛,有沒有意識到駕乘者隱私安全的重要性呢?

我們對市面上的車輛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市面上的車型,有的壓根不能關閉攝像頭,有的則只能通過軟體關閉,很多車主不信任軟體關閉,害怕軟體關閉之後,攝像頭還在偷窺自己,於是往往採取貼膠布的方式來防範。

比亞迪是目前極少數使用車內攝像頭蓋板的汽車企業,唐EV、海豹DM-i、護衛艦07、方程豹、騰勢D7或D9等車型均配有物理滑蓋,從硬體層面直接杜絕了偷窺的可能性。

除了硬體層面的防護,比亞迪還在軟體層面,建立了妥善周到的信息安全防禦體系,包含了從車端到雲端的多個維度,而且像很多車企對於數據安全總是模模糊糊,不清不楚不一樣,比亞迪的車主可以做到對自己的數據真正可知、可感、可控。

在APP和車機系統之中,比亞迪都向用戶提供了隱私聲明,以顯著的方式告知用戶個人數據的處理和許可權訪問舉措,並且為用戶提供個人信息權益查詢的便捷渠道用戶都可以看到相關的許可權管理方案,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選擇對應的許可權管理策略,以顯著的方式告知用戶個人數據的處理和許可權訪問舉措,並且為用戶提供個人信息權益查詢的便捷渠道。另外,對於第三方的應用,比亞迪採用安全策略防止自啟動,另外,為比亞迪還提供了個人信息權益查詢的便捷渠道,使用戶真正可知其享有的數據權益。

目前,比亞迪已獲得R155(CSMS)、R156(SUMS)體系認證等安全認證,並通過了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

近年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的出台從法律層面明確了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的重要性。2021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開始實施。在相關法律的基礎上,該法進一步細化、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應遵循的原則和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的義務權利邊界,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體制。

2021年4月7日,工信部就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指南(試行)》,並在同年的10月1日,正式施行了《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明確規範了智能汽車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

在信息化時代,隱私安全的重要性,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到,而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比亞迪用實際行動證明,安全與豪華是一個「恆等式」。相信不只是比亞迪,越來越多的車企,會開始重視起新能源汽車的車內隱私安全問題,讓給車內攝像頭貼膠布這樣的情況,不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