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市面上新購車的消費者也打算購買一輛純電新能源車型,而電動車的續航表現又是買車時的一個重要指標,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買到的車跑不出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就沒電的尷尬情況。而在看到續航里程的標準時,有些車寫著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為500公里,又有一些車型寫著NEDC續航里程為500公里,雖然大家都是500公里的續航,但兩款車基於的測試標準卻大有不同。那麼問題來了,兩個續航測試標準下,哪一個會更貼近我們日常用車場景呢?
首先來看NEDC續航測試,在CLTC續航標準出來之前,國內所有新能源車都是使用該標準來宣傳自己產品的續航里程。而NEDC最早是源於上世紀歐洲市場針對新能源汽車能耗而制定的一套標準。
NEDC測試工況項目包括城市駕駛和郊區駕駛兩種工況,其中市區循環測試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用時780秒,也就是13分鐘,郊區循環測試為400秒,算一起的話大約是20分鐘。其中市區循環最大車速不高於50公里,平均車速為19公里;郊區循環測試車速不高於120公里,平均車速為62公里。測試過程都是在室內模擬器上完成。值得一說的是,測試過程所有的用電設備都是處於關閉狀態。車輛壓力時間分配上,車子有21%的時間處於加速狀態,15%的時間處於減速狀態,40%的時間處於巡航狀態,還有25%的時間處於停車狀態。
因此看過了NEDC標準之後,相信各位都會感覺NEDC測試工況太過理想化了,測試不僅在室內完成,少了環境因素的影響,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使用均速行駛,與實際車輛頻繁加減速的工況有明顯出入。而且停用所有用電器也是一種脫離實際的操作,暫且不討論車機、音響、氛圍燈之類的用電器,空調、燈光、儀錶這類屬於行車必需品,不可能排除在外。
CLTC工況是由中汽研進行主導,聯合行業內的專家進行調研與開發,總耗時為三年,於2019年10月正式發布,2021年10月正式實施。
對比NEDC,CLTC測試的時長和路程都要更高,總時長為1800秒,也就是30分鐘,總里程為14.48km。其中包括低速、中速以及高速三種工況,對應市區、郊區、高速三種環境。在時間佔比方面,30分鐘的台架測試中,40%的時間車輛處於加速、35.5%的時間處於減速,還有2%的時間是處於均速,剩餘超過20%的時間都是處於靜止怠速的狀態。除此之外,在行駛速度方面,CLTC最高速度要更低,只有114公里,而運行平均速度為37.18公里。
綜合對比來看,CLTC工況下車輛行駛的速度會更低一些,而電動車行駛速度越低,對於電機負擔就更輕,也就更利於續航的提升。並且有35.5%的時間是處於減速的工況,要知道,現在的新能源車都配備了動能回收,甚至一部分車型無法關閉動能回收,只要鬆開踏板就會主動減速充電,這就相當於增加了剩餘電量。而NEDC也有不合理的地方,40%的巡航時間根本不可能實現。
綜合來看,無論是CLTC還是NEDC工況,與我們真實用車場景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測試出來的結果大家也僅僅是作為參考而已。不過硬要說的話,CLTC會更貼合我們國家的使用場景,首先是速度跨度更大,同時均速行駛的時間也要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