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你們肯定愣了一下,DS9車主怎麼會對漢有興趣,但是實際情況就是,我爸媽在我出差的時候,他們老兩口決定去試試BYD漢,至於原因,我想我也不用多解釋了,因為我媽現在的歐拉已經想賣掉了,然後BYD在農村的影響力,你提豐田根本不好使兒,在村裡人看來,豐田那就是上一個汽油車時代的東西,當前時代就該買BYD。所以上個月豐田加雷克薩斯的所有的綠牌車賣了1500台。。。如果法系車還好理解一下,但是你是燃油車賣了17萬的Toyota,所以難怪老百姓要拋棄你了,因為你動作實在太慢了。
我爸媽之前就對我說過,他們準備去試試BYD,我說BYD沒有適合媽的車,媽想要買一個三廂轎車,因為他們開的桑塔納3000 ,皇冠,DS9都是這樣的車,所以我媽的潛意識裡面,她想買的車是三廂的,然後我又跟他們說,BYD還是買新款的好,然後他們就去試駕漢了,我也沒問他們結果,因為30萬的漢,確實已經超過我媽買車的預算,但是為啥他們會偷偷去試駕,我是想不通的,大概是BYD已經有了強大的號召力?
那麼為啥BYD會形成強大的號召力,像我爸媽這樣的7-8線小鎮生活的人,短期之內廣告給他洗腦是沒用的,哪怕他們兒子從事的是這個媒體行業。那麼BYD是如何形成如此強大的影響力的呢?
要從我上學的時候開始講了,大概是2009年,我剛上初中,那年中國首富就是物王傳福,而且08年BYD也形成今日一樣的廣泛認知,只不過當時,大家都想買BYD是燃油車,因為當年的F3 殺瘋了,靠著像素級致敬卡羅拉,但是只賣卡羅拉一半不到的價格,讓中國很多家庭圓了一個私家車夢。一台5萬多的,空間足以讓全家人舒服的乘坐的緊湊級家用車,造型還很時尚,讓BYD成立第6年就火了一把,但是當年王傳福並沒有講太多F3的故事,而是跟我描述了一個電動化的未來,他的F3DM還有純電 E6,並誇下海口,2015年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
而09年之後,大量的自主品牌參與競爭,F3的戰鬥力也持續減弱,BYD反而過的沒啥存在感,09年之後是帝豪 逸動 雙雄爭霸,期間也有C30 A3 等車型曇花一現。而到2015年的時候,BYD 再次回到舞台C位,這次它帶來了,542科技,5s 四驅 2L的三個關鍵吸引力,策划了一系列,秦戰列國,唐大戰保時捷的營銷故事。BYD一下次以性能出了圈,因為那個時候,國產車是不可能加速到8s內的,因為燃油車動力總成,還是外國人弄得好。
BYD用了另一條思路,繞開了動力總成的短板,而是增加電機電池彌補了國產動力總成性能和油耗的不足,一下子,讓群眾發現,原來加速5s這種超級歐洲跑車才能做到的事情,中國品牌竟然也能做得到,而且賬面上油耗還更低。完全契合大部分老百姓,花小錢裝大逼的心理需求。
這是我印象中的第二階段的BYD,雖然銷量還沒有成為今天這般不可一世,但是聲量確實有了,各大汽車論壇經常有唐的身影出現,為啥呢,因為經常唐被用來教育那些只談加速時間的鍵盤俠,雖然這對於BYD來說,這到底是表揚還是批評,很難評價,但是唐的反覆出現,已經說明,BYD成功出圈了。
而第三階段就是去年開始的,新能源熱度,準確地講,去年下半年開始,燃油車就在加速貶值,這是一種量變引起質變的,而BYD從2015年開始喊出的口號,新能源領導者,也在此刻量變引發質變,而DM-I 技術的順利落地,這比當年5s的唐,更能成為老百姓買單的緣由,秦plus dmi 開始供不應求,緊接著DM-I 三個字貼誰誰懷孕,放在哪台車上,哪台車就開始供不應求。而且俄烏戰爭引起的能源價格上漲,更是對於此刻的BYD的銷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基本是,提車3個月的等待期很普遍。
而今天BYD 也正式走向了3.0階段,推出了e 3.0 平台,這個階段的產品就是海豹車型,還有CTC技術,實不相瞞,我爸去偷偷試駕了漢,而我也在當地4S店有車的時候,第一時間去試駕海豹。
BYD的在CTC實在有點東西,坐姿很低,低的就像油改電,我不反對消費者買油改電,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後應該是為體驗買單,而非其中的技術,比如大家吐槽的後輪鼓剎,三缸機,我覺得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你體驗好不好,老百姓不要去糾結中技術的糾葛,容易被某些車系帶入PUA陷阱裡面,油改電做的好的車型,你的人機幾乎不受影響,很多純電車,反而坐姿很差。
而BYD 海豹3.0平台,是純電平台,但是它做到了傳統燃油車的低坐姿,非常厲害,跟我日常使用的316i 坐姿一樣低。而且3.0平台,BYD也是首次吹了自己的底盤水平,如我三年前預言一樣,BYD在2023年將有底盤競爭力,官方的品宣上一定會大量強調底盤的對於駕駛的重要意義。而這樣的BYD,最後終歸是跟我成為了同路人。
歷時5年,耗資百億推出了純電整車架構平台化的全新e平台3.0。從底盤層、高壓層、低壓層、車身層,全面整車架構開發,突破了電動車的性能短板,賦予電動車高級別的智能進化能力,徹底釋放智能、電動化潛力。為智能電動汽車的蓬勃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基礎平台。
BYD一步一步的走來,我是從什麼時候對BYD有所改觀的呢,應該算是春節的時候,蹭了同城媒體的宋PLUS DMi 實現的,雖然底盤還是我印象中那個BYD,所有底盤性能蛋糕尺寸還是那麼小,但是它把那個蛋糕全切給舒適性了,所以作為一個代步車來說也無可厚非。然後長板又特別的長,還有附贈的一系列功能,確實讓我和我的家人們對於BYD看法有了很大改變,從此之後BYD也成了我推薦的名單之列。而上次在4S店試駕3.0的海豹,可以說底盤不再是BYD短板,而是它的新的競爭力所在。這就是BYD不斷技術升級帶來的改變吧,也是e 3.0 平台最大的價值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