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電池報廢潛標準:一度電最多賣400塊,賣了心疼,不賣更心疼!

電池報廢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政策,但隨著電動車數量的激增,拆解動力電池必須要考慮,建立一個完善的體系,避免動力電池外溢污染環境非常有必要。

電動車最高價值部件一定是電池包,以一台定價20萬,電池容量70kWh的某品牌車型來分析,目前動力電池1kWh定價在1000元左右,整塊電池包成本在7-8萬左右。

電池包成本佔到了整車價格的35%。

所有電池都會衰減,任何產品都不例外,按照標準來分析,容量低於額定80%可以做報廢處理,廠家負責質保。

無論是自己更換還是廠家負責,換下來的不達容量電池包都應該有回收的路徑。

目前已經有一部分資質網點可以回收退役電池,回收價格標準按照殘值分析,比如說剩餘電池包電量在50度,那麼按照最高一度電400元回收,也就是說曾經70kWh的電池包,最後的回收價格最高兩萬塊錢。

記住,400塊錢是最高回收價格,一般來說都會低於這一價格。

回收的退役電池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拆解重組之後用到對電池能量不高的領域以及商品上繼續使用,榨乾最大價值,另一種是提取廢舊電池中的貴金屬

一般來說,動力電池只要不過度使用,就會有比較穩定的壽命,實際容量低於80%的情況比較少見,但這不代表不會出現,當下建立完善的電池回收體系,為的是5年、8年之後大面積淘汰的情況出現。

畢竟,截止到今天6月份已經有1000萬台電動汽車,今年的銷量就能達到600萬量級,未來5-8年,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將會超過4000萬,如此龐大的銷量一定要建立起合理的退役電池處理體系。

但對於用戶來說,一旦出現更換動力電池的情況,其實左右為難。

一方面,動力電池容量低於80%,意味著此前標定的400km,只能跑280km的電動車,實際只能跑200km左右,性能衰減嚴重,更換全新電池包的成本非常高。

另一方面,如果選擇不更換,那麼電動車基本上屬於「故障狀態」,無法正常、高效率使用。

更換全新電池包成本太高,賣掉廢舊電池包殘值非常低,其中牽扯到一個「是否真的經濟」的問題,一台電動車理論壽命非常長,但這完全取決於電池包壽命。

如果使用方式不合理,電池過快衰減的問題可能在10萬公里就體現出來,以一個70kwh電池包為例,其成本7-8萬,如果在15-20萬公里容量降到80%,那麼就必須要更換,電池包成本價格就在6萬元左右。

由於電動車日常充電不完全在家用充電樁上,商業充電樁成本高的問題也不能忽略。

電動車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三電系統上,電機的穩定性、電池的衰減都必須要考慮,其實更換高轉速電機的成本同樣非常高,電池、電機維修、更換成本高的原因,是產業鏈不成熟,供應體系不健全,導致成本極高。

而每年數百萬增量的電動車市場,必須讓我們重新思考,電動車的日常經濟性與高昂的維護成本,是否真的適合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