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行業關注度較高的重卡市場,2025年開局不利。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5年1月我國重卡銷售7.2萬輛(開票數據,非終端銷量,含出口),環比下降14.3%;同比下降25.5%,且同比降幅是我國商用車行業7大細分市場中最大的。
另外,2025年1月重卡銷量與近10年同期相比,居於第九(僅比2023年同期4.9萬輛的銷量高)。
綜上可見,2025年1月我國的重卡市場不僅遭遇同環比雙降,且同比領跌商用車大盤,在近年同期市場中表現也比較差勁。
不過,從各細分市場來看,重卡市場表現也有增有降,各有不同。
從國內各市場看,新能源重卡搶眼,燃氣重卡穩定增長,柴油重卡領跌。
根據終端上牌數據,1月國內重卡實銷3.37萬輛,同比微降0.55%。其中,新能源重卡銷售7085輛,同比大漲96%;燃氣重卡銷售7676輛,同比增長20.5%;國六柴油類重卡銷售1.8619萬輛,同比下降21.3%。
可見,新能源重卡和燃氣重卡表現仍然可圈可點,新能源重卡近乎翻倍增長。而國六柴油重卡仍然是佔比最多的細分市場,但同比降幅超2成,領跌重卡大盤。
從出口市場看,同比下降兩位數,表現不佳。
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1月我國重卡出口1.9萬輛,同比下降13%,這也是近期以來我國重卡出口市場同比降幅最多的月份。
至於1月我國重卡市場呈現頹勢的原因,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今年春節放假影響造成的。但汽車總站網認為,春節放假確實是導致重卡市場低迷的一個客觀因素,但絕對不是主要因素。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今年春節放假對商用車行業所有細分市場的影響都是客觀存在的,而從上文的數據可知,重卡市場的同比降幅是商用車各大細分市場中最大的。換言之,重卡市場是商用車行業中最「差勁」的,這豈能簡單拿春節放假作為「借口」來解釋?
二是出口同比降幅也較大。根據上文數據,1月我國重卡出口同比下降13%,是近期以來降幅最大的月份。雖然有春節因素影響,但同樣面臨春節放假的輕卡、中卡、大中輕客車,出口同比增幅也都高於重卡。
因此,單以「春節放假」作為造成重卡市場頹勢的主要原因來解釋有些勉強。
汽車總站網認為,1月重卡行業表現不好的深層次原因是整體需求不足導致的,包括國內和國外市場需求的雙重不足。
國內需求不足主要由以下原因導致的:
一是用戶對2025年重卡市場預期不強,為減少風險,對具有重資產屬性的重卡投資比較謹慎。
二是車多貨少矛盾仍比較突出。
三是運價低迷,重卡行業賺錢比較困難。
四是經銷商庫存較多,沒有更多的資金到主機廠訂購新車。
五是前期需求透支。2024年以舊換新政策使得部分需求提前釋放。
海外市場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壓力,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物流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對重卡需求減少。
二是國外政策變化。部分國家和地區調整了汽車進口關稅、排放標準等政策,增加了我國重卡進入當地市場的難度和成本。如俄羅斯2025年1月1日起調整了進口汽車的關稅政策,而之前俄羅斯是我國重卡最大的出口國。
三是貿易壁壘影響。部分國家為保護本國汽車行業,設置貿易壁壘,如歐盟對我國出口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並設置關稅壁壘,間接影響我國重卡出口。
上述這種需求不足的狀況可能會貫徹於2025年我國重卡市場之始終。
那麼,面對2025年重卡市場的需求不足,車企該如何應對?
首先,建議車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策略:
一是細化產品策略。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進行精準定製設計。通過深入了解用戶的具體需求和使用場景,車企可以設計出更符合市場需求、運營成本更低的產品,從而提高市場佔有率。
例如,對於經常跑山路或複雜路況的場景,要根據用戶最在乎的產品配置來設計加強。在動力系統方面注重設計大扭矩發動機,保證爬坡有力,並配置高效散熱系統,防止發動機過熱,確保其性能穩定,避免因高溫出現故障。
在制動系統方面,提供足夠強的制動力使車輛及時減速或停車,如採用大尺寸制動盤、多活塞制動卡鉗等,保證下坡中的重卡車輛更安全。同時還可搭載輔助制動裝置,配備液力緩速器或發動機制動等輔助制動系統,可減輕主制動系統負擔,避免制動過熱導致制動效能下降。
在行走系統方面,可選擇胎面花紋深、橡膠材質耐磨、抓地力強的輪胎,以適應山路的磨損,同時在濕滑、泥濘等路況有良好抓地力,防止打滑,進一步增強車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是兼顧「增量」和「存量」兩個市場,二者不可偏廢。
汽車總站網認為,新能源和燃氣仍然是2025年國內重卡行業的兩個增量市場,特別是新能源重卡,這從1月重卡各細分市場的同比增速已得到驗證。
對於新能源重卡,從產品層面講,要更注重在續航里程和補能效率方面的提升,以此增加競爭力。
從區域市場策略方面看,要重點關注河北、山西、四川等資源型企業多、產生污染比較嚴重且支持新能源重卡發展政策比較明晰的區域,在這些區域要多投入營銷資源深耕細作。另外,要關注國四以下老舊貨車保有量比較多的區域,如江蘇、山東等省份,在「兩新」政策的實施下,這些有可能是2025年購買新能源重卡較多的市場。
對於燃氣重卡市場,要多關注油氣差價走勢,可能在3-4月進入需求旺盛季節。在產品升級方面,要多注重發展大排量、大功率發動機。隨著國家產業轉移戰略的實施,四川、新疆、重慶等可能會成為2025年國內燃氣重卡的主要增量區域。
國六柴油類是重卡行業的存量市場,同樣要抓住不放鬆。雖然2025年國六柴油重卡市場佔比同比仍然呈現下滑趨勢,但其市場體量仍然是重卡行業中最大的。
具體來講:第一要抓住淘汰補貼機遇。
2025年國家將老舊營運貨車更新補貼範圍擴大至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貨車,企業可加大宣傳力度,讓用戶了解補貼政策,推動國四及以下重卡淘汰更新,刺激國六柴油重卡需求。
第二要關注區域政策差異。部分地區可能對柴油重卡有特定的環保、路權等政策要求,車企可根據不同區域政策,針對性地進行產品推廣和市場布局。比如在一些對排放要求嚴格但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大的地區,推廣符合當地標準的高效國六柴油重卡。
第三要加強產品優化,提高競爭力。注重提升燃油經濟性,通過優化發動機技術、改進動力系統匹配等,降低國六柴油重卡的油耗,提高燃油經濟性,降低用戶運營成本。
在強化可靠性與耐久性方面,加強車輛關鍵零部件的質量控制和研發,提高國六柴油重卡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減少故障維修頻率,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和停機時間。同時推進智能化與網聯化,為用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運營管理解決方案。
其次,針對海外市場需求不足,車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應對。
一是加強推進產品多元化策略。針對東南亞、中東、非洲及拉美等有基建需求的地區,提供自卸車等工程類重卡;在歐美等對環保要求高的地區,加大電動重卡、氫能重卡等新能源重卡的推廣。
二是根據各國需求特點定製化設計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對不同國家不同市場路況、氣候等進行深入調研,然後根據各國需求特點不同,針對性的進行產品定製化設計,更好的滿足各國的個性化需求。如為高溫地區的車輛加強散熱系統,為多山路地區的車輛提升動力和制動性能。再比如針對智利銅礦、南非礦產開發需求特點,進行定製化設計自卸車,滿足其各種需求。
三是深耕重點區域。在俄羅斯及中亞,利用西方品牌退出的契機,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在東南亞藉助RCEP關稅減免政策,擴大市場份額;在拉美和非洲,抓住礦業發展機遇,推廣工程類重卡。
四是加大主要增量國家或地區的市場開拓力度。
東南亞地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框架下關稅減免政策全面落地,疊加東南亞存在較大的基建投資缺口,專家預測,中國重卡出口年均增速預計達15%。2025年這一區域市場很有可能會成為我國重卡出口的一個重要增量市場,建議出口車企作為重點市場來拓展。
拉美和非洲地區:隨著智利銅礦投資增長和南非礦產出口量回升,這兩個地區的礦業將拉動自卸車等工程類重卡需求激增,建議國內重卡出口車企也可以考慮作為重點市場來拓展。
歐洲地區:歐盟《Fit for 55》法案強制要求2030年重型車減排30%,倒逼電動化進程加速,為中國新能源重卡帶來機會,車企可以將該區域作為新能源重卡重點出口市場來拓展。
五是加強售後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激發更多需求。加強海外售後服務網路建設,儲備充足的零部件,提供及時的維修保養服務和技術支持,提供遠程診斷和故障排除服務,提高海外客戶的滿意度,維護好老客戶,激發更多的新需求。
總之,面對2025年重卡市場需求不足,車企要積極應對,爭取在國內和海外市場同時獲得更多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