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昱辰 編輯/高莘】
中國汽車央企之間的重組整合已成為進行時。
2月9日,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接到間接控股股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通知,東風汽車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本次重組可能導致東風股份的間接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相關安排尚需履行程序,並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東風股份公告 東風汽車
同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接到間接控股股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通知,兵器裝備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本次重組或將導致本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有關安排尚需履行程序,還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長安汽車公告 長安汽車
在公告發布後,兵裝集團與東風汽車相關股票應聲大漲。截至2月10日午間,港股東風集團股份一度暴漲20.74%,a股長安汽車漲5.61%,東風科技、東安動力等「東風系」、「兵裝系」股票也均漲停。
有關中國汽車央企重組、合併的傳言近年來一直此起彼伏。早在2018年,一汽、東風、長安三大汽車央企便簽署了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決定整合三方優勢資源,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新的出行公司於2019年正式成立,成為網約車市場的一股新興力量。
伴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變革的加速,汽車央企就集團層面的整合也開始進入議程。2024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採訪活動上公開表示,國有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不夠快,「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亞迪」,因此將調整政策,對三家中央汽車企業(一汽、東風、長安)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單獨考核。
同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後低效產能退出渠道。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今年1月21日,工信部副部長張雲明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邁上千萬輛級台階,但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國內競爭加劇、國際貿易壁壘高企等新形勢新挑戰;下一步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針對性採取措施,努力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其中包括研究開展整車企業集團化管理,支持優勢企業提質增效做優做強;規範市場競爭秩序,不斷優化產業生態。
來自黨和國家的政策規劃布局,為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的重組整合提供鋪墊。
2024年,長安汽車累計銷售汽車268萬輛,同比增長5%,東風汽車累計銷售248萬輛,同比增長2.5%。一旦實現合併,兩者總銷量達到516萬輛,將超越比亞迪(427萬輛),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五大車企。
此外,在過去的2024年,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73萬輛,同比增長超過50%;東風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6.1萬輛,同比增長64.4%。但兩大汽車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仍只有約三分之一左右,相比比亞迪等民營企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不過近年來,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技術領域均有一定積累,並均成立有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和阿維塔),在整合過程中可以實現短板互補,並均攤成本。
但兩大汽車央企最終將如何進行資源整合重組,以及如何建立新的領導管理團隊,在官方公示前尚存諸多未知。
重慶兩江長安汽車生產線 視覺中國
就汽車銷售結構和利潤分布來看,目前東風汽車以東風本田、東風日產等日系合資企業為主,長安汽車則以自主品牌為主。未來長安汽車與東風汽車的重組能否實現「1+1>2」的效果,還有待時間的認證。但就國務院國資委、工信部等有關部門的公開態度來看,由國企、央企帶頭的中國汽車產業整合做大做強,已勢在必行。
來源|觀察者網責任編輯 徐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