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一過,廣汽集團就迫不及待的公布了新任一把手的消息。
2月4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廣州汽車集團第六屆董事會第80次會議審議通過選舉馮興亞任職廣汽集團董事長,同時還身兼集團黨委書記以及總經理職務,這也意味著,馮興亞正式接替曾慶洪成為廣汽集團的「話事人」。
從廣汽集團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的廣汽集團正處於轉型的風口浪尖,電動化、智能化的變革需要一位既能快速應對時代變革,對於廣汽集團又足夠了解的掌舵者。
從履歷來看,已經紮根廣汽集團20年的馮興亞也確實是目前最適合廣汽集團的領導者。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人事調整不僅是廣汽集團內部的一次重要人事變動,更是其持續推動公司治理結構優化、深化領導力傳承與培養戰略的關鍵舉措。此舉旨在確保廣汽集團能夠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通過新老交替實現管理團隊的平穩過渡,進一步激發組織活力與創新潛能。
不過要想帶領廣汽集團打出一片天,還是要馮總能否讓廣汽集團跨過眼前的兩座大山,一個是合資品牌新能源轉型,另一個更難翻越的是讓廣汽自主品牌崛起。
廣汽兩田困於價格戰
作為廣汽集團發展歷程中的核心人物,曾慶洪曾一手推動了合資企業的落地和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廣汽與合資品牌聯手打造的凱美瑞、雅閣等經典產品,既為廣汽帶來了銷量,也讓其賺的盆滿缽滿。
和許多國企汽車集團一樣,廣汽集團很長一段時間也是靠著合資品牌這個利潤奶牛,不過在比亞迪等自主品牌新能源產品與價格戰的輪番攻勢之下,廣汽豐田與廣汽本田已風光不再。
2024年,廣汽集團累計銷量為200.31萬輛,同比下滑20.02%;其中,廣汽本田銷量為47.06萬輛,同比下滑26.52%;廣汽豐田銷量為73.80萬輛,同比下滑22.32%。
根據廣汽集團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公告,其凈利潤預計為8億至12億元,同比減少72.91%至81.94%,扣費凈利潤為-33億至-47億元,同比減少192.37%至231.56%,這意味著廣汽集團將迎來近20年來的首次虧損。
作為對比,2023年廣汽集團凈利潤為44.29億元,扣非凈利潤為35.72億元。
之所以虧損,主要也是受2024年價格戰影響,去年廣汽豐田與廣汽本田被自主品牌價格戰一輪一輪的攻勢打的有些亂了陣腳,曾經需要加價提車的混動王牌產品,也不得不跟進價格戰。
曾經的走量神器雷凌與凌派直接被比亞迪的秦家族打殘了,之前十幾萬的價格如今十萬不到,銷量也是很難上去了;去年凱美瑞甚至裸車價到過12萬,雅閣裸車價也去到了15萬以下,頻繁的降價也並未帶來多少銷量增長,廣汽集團虧損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在新年的首個工作日,廣汽豐田便又開啟了價格戰,旗下的鋒蘭達、威蘭達車系開啟了官降。雖說官降優惠活動是限時的,但力度卻是真的大,鋒蘭達指導價是12.88萬起,優惠後廠家給到了最低8.98萬起的一口價,優惠幅度高達3.6~3.9萬元區間;威蘭達建議零售價是17.38萬起,優惠開啟後,一口價來到了12.98萬起,等於說全系優惠了4.4萬。
從廣汽豐田開年就開啟價格戰來看,今年廣汽兩大合資品牌應該也是延續去年價格戰的策略,再加上合資品牌價格虛高已是事實,廣汽兩大合資品牌在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前提下,為保銷量降價也是回歸本質,能否帶動銷量提升還是未知數,相比於已經讓人麻木的價格戰,市場更願意看到合資品牌在產品與營銷上帶來新意,否則兩田依舊難逃銷量下滑的命運。
合資品牌困於價格戰也是目前行業中棘手的難題,能否帶領廣汽兩大合資品牌轉型成功,也更加考驗廣汽集團新晉領導者馮興亞的領導力。
廣汽自主品牌必須掙錢
合資品牌勢弱,短時間應該很難改善,但造車不能虧錢,所以廣汽集團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自主品牌方面,廣汽傳祺2008年成立、埃安2017年成立,昊鉑2022年成立,現在都站住了腳,打開了一定局面,但廣汽集團的財務,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貢獻利潤。如果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強化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這是廣汽集團活下去的必由之路。
不過想要提升廣汽自主品牌銷量與品牌力難度不亞於改變目前合資品牌地位。
目前消費者提到傳祺,更多想到的是「中國MPV專家」這個標籤,其SUV與轎車產品發展與比亞迪、吉利等自主品牌車企有著很大差距;
提到埃安,更多的是大街上遍地都是的網約車,隨著網約車市場飽和,埃安銷量也是趨於平淡;至於昊鉑,相信很多消費者和廣汽一樣都很困惑,不知道這個品牌現在是什麼定位,產品與品牌定位都相當模糊。
廣汽傳祺雖已與華為深度合作,但在賽力斯、極狐、阿維塔等品牌已布局的「華為朋友圈」中,如何確保自身的獨特競爭力,仍存變數。
「我們無法改變外部環境,但可以改變自身。改革、調整、轉型是廣汽的必由之路。」馮興亞說,「我們無法改變風,但可以改變帆,調整帆的角度,以適應新的航程。」2024年11月,馮興亞在廣州車展上如是說。
為了自救,去年馮興亞就提出了「番禺行動」,即二次混改、打造經營型總部、深化三項制度。
目標則是推進自主品牌一體化運作,重塑品牌特色,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布局新能源動力形式,未來三年將推出22款全新車型,力爭2027年實現自主銷量突破200萬輛。
廣汽任務重馮總壓力大
雖然廣汽集團在面對市場挑戰積極自救,但未來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一方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大車企都在積極推出新車型和新技術,以爭奪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消費者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和升級,廣汽集團需要不斷適應市場需求並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合資不給力,自主品牌後繼乏力,新能源市場急需增強競爭力,這就是廣汽集團目前面臨的尷尬現狀。同時廣汽集團不僅是廣州汽車產業的支柱企業,更是整個城市工業體系的重要一環,其市場表現直接影響著廣州作為全國汽車產業重鎮的地位和未來發展方向。
作為廣汽集團的掌舵者,馮興亞既要思考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合資與自主之間實現雙贏?如何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重塑過程中,帶領企業突圍?還要思考如何保住廣州全國汽車產業重鎮的地位,可想而知馮總的壓力有多大。